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氨化处理方法对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利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P5对氨化秸秆进行固态发酵,研究了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酸改性方法处理的凹凸棒石粘土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固态发酵15 d结束.结果表明,添加改性凹土可以有效提高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添加量为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9.26%;添加2%改性凹土可以明显增强漆酶酶活,对纤维素酶酶活也有所提高;添加改性凹土可在氨化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提高其营养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作为生物质物料的农作物秸秆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对其现有粉碎设备的研究和利用状况进行综述,指出现有装备的局限性以及生产率低的缺陷,研究一种适用于小型饲料企业和农村个体养殖户的粉碎秸秆设备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农作物副产品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纤维素性能优良的绿色木霉(13001)及高产蛋白质的产朊假丝酵母(1769)为发酵生产菌株共同处理,生产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的单细胞蛋白产品。探讨了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绿色木霉接种工艺、纤维素降解工艺、不同氮源对玉米秸秆发酵糖化的影响,以及单细胞蛋白发酵工艺,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玉米秸秆最佳的预处理方法为粉碎后加入氨水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接种6%绿色木霉(13001)产酶效率最高、添加15%纤维素酶曲水解24h纤维素水解最完全、加入氯化铵作为氮源发酵糖化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单细胞蛋白发酵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加入3倍水,温度控制在29~31℃,起始pH控制在5.5左右,发酵时间48h左右。  相似文献   

4.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中加入无机氮肥和玉米秸秆对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在田间秸秆不同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加入氮肥(硫酸铵)培养,初期土壤NH_4~ -N的含量较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H_4~ -N的含量下降,培养15天后NH_4~ -N的含量趋于平衡;而土壤中NO_3~--N含量在培养期间逐渐增加,培养30天后NO_3~--N含量趋于平衡;秸秆不同还田处理土壤中添加秸秆培养,粉碎还田处理的土壤中NH_4~ -N的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处于最低,培养后期覆盖还田和高茬还田的土壤NH_4~ -N的含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生物(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发酵玉米秸秆对饲用价值和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实验处理为用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纯秸秆粉、纯秸秆粉补充氮源(豆粕粉)和碳源(玉米粉),对照为清水发酵上述原料。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粉经微生物发酵后有机酸(以乳酸计)含量接种后24h内大幅度提高,之后持续缓慢增加,而清水发酵的对照则没有酸积累现象;与清水发酵对照和不发酵原料相比,微生物发酵处理纯秸秆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发酵原料中补充碳、氮源后,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粗脂肪、维生素B含量大幅度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奶牛试验表明,与清水发酵玉米秸秆相比,微生物发酵秸秆处理产奶量增加了17.0%,乳脂率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发酵初始总糖浓度,经济地获取液化滤液进行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α-淀粉酶对鲜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液化工艺条件:鲜木薯粉碎料水比为1∶1.1,浆料液化的p H为6.2,在95℃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4 U/g鲜木薯。在此工艺条件下鲜木薯液化固形物得率为93.8%。将鲜木薯与上述工艺得到的液化滤液按1∶1.2比例混合后粉碎,得到初始总糖含量在22%(w/v)以上的鲜木薯浆料,再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发酵成熟醪酒度可达13.1%(v/v)。结论:上述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鲜木薯发酵醪的初始总糖浓度,达到用鲜木薯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0. 5‰微生物菌剂、1‰微生物菌剂、5%木薯酒糟和10%木薯酒糟进行黄贮;研究在高温(50℃)半连续发酵条件下,黄贮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总固体(TS) 8%条件下,黄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均能显著地提高产气率;添加10%木薯酒糟的产气率高于添加1%的微生物菌剂,且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在秸秆沼气生产中,可通过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的添加改善秸秆预处理效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鲜烟叶成熟度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田间鲜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特色烤烟品种红大和K326田间鲜烟叶为材料,田间鲜烟叶成熟度采用经典5级分类法与叶绿素SPAD值相结合,室内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针对上、中、下3个部位,M1~M5 5个成熟度档次鲜烟叶的组织结构和色素等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鲜烟叶组织结构以K326稍疏松,红大稍密;色素含量红大K326,总氮、蛋白质、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则K326红大,丙二醛含量几乎不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2品种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烟株采收部位的上升,烟叶的组织结构趋于紧密,色素含量不断减少,而叶片厚度、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厚度、类胡萝卜素比值、硝酸还原酶活性、总氮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则趋于增加.3相同部位条件下,成熟度档次间组织结构的差异显著,叶片厚度、叶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组织比等指标从M1至M5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规律,在M2~M4之间呈现出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特征;烟叶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总N含量随成熟度档次的增加不断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值、丙二醛含量则是不断增加.本研究发现品种间田间鲜烟叶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成熟度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订采收成熟度数字化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废弃烟叶堆肥工艺,提高堆肥发酵温度,降低烟碱含量,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分析其对堆肥温度及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促进堆体发酵温度升高,延长发酵时长;堆肥结束后各处理烟碱含量大幅降低,最大降幅高达77.81%,且不同处理间烟碱含量差异较小;氯、钾、还原糖含量及pH值均有所增加.综上所述,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具有相同的烟碱降解水平,添加3‰发酵菌剂可使堆肥在65℃以上高温维持7 d,因此以废弃烤烟为主要原料开展堆肥的最佳微生物添加剂为3‰的发酵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外源菌剂添加条件下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以不添加菌剂的牛粪为空白对照,设置7个不同发酵菌剂处理,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养分、微生物数量和发芽指数4个腐熟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菌剂A仅用2 d时间堆肥温度就升至50℃以上、高温阶段能持续9 d,12 d便能完成发酵;其处理后堆肥有机质含量为51.17%,比处理前增加0.86%;全氮含量为1.9%,比处理前仅损失2.6%;其青霉属真菌数量很少,种子发芽指数达到79.0%,堆肥完全腐熟。发酵菌剂F也达到很好的腐熟效果,这两种发酵菌剂均能达到很好的堆肥生产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废弃烟叶厌氧消化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废弃烟叶的厌氧消化规律,实验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模式,在30℃、料液浓度为4.70%及初始pH为7.0的条件下,对废弃烟叶进行了厌氧消化的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烟叶的厌氧发酵历时20d,总产气量为2345mL,产气主要集中在前8d,达1700mL,但均不能点燃;第9~20d所产的气体能点燃,但仅有645mL.从实验结果得知,废弃烟叶对厌氧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不能单独用来启动沼气发酵。  相似文献   

12.
为使我国科研人员准确把握国内外在烟叶非烟草制品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现状,对1985—2018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182件相关专利(含国外同族专利19件)和1992—2016年德温特公开的63个国外简单同族专利(含503件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申请趋势方面,中国专利和国外专利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在2012年申请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技术开发正处于衰退期.②对于国内申请人,国内其他企业和国内烟草企业是该领域专利申请的主体,且国内其他企业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明显高于国内烟草企业;对于国外申请人,国外烟草企业的申请量和专利质量相对较高.③在IPC技术主题方面,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以C07C(烟基化工原料)为主,其次是C05F(烟基有机肥)和C05G(功能性有机肥)两个小类.国外申请人的专利布局则大部分集中在A24B(烟草提取物和化工原料)小类.在具体技术方面,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主要涉及肥料、保健成分、化工原料、农药和饲料等技术方面,而国外申请人则重点在化工原料方面.此外,相比于国内申请人,国外申请人还在药用成分和烟基材料领域进行了适度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山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不断生产出优质烟叶原料,对云南文山烟区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及所产烟叶的质量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山烟区积温高,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降雨充沛;植烟土壤p 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氮、磷、钾含量适宜,多数中微量元素含量适宜;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硫含量偏高,应注意追施硼肥,控制硫肥;文山烟叶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较好,化学组成比例协调,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药用植物紫苏为供体,普通烟草品种78-04为受体,研究了紫苏DNA导入对烟叶中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无性嫁接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在适宜的授粉环境下将紫苏DNA导入普通烟草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烟叶中芦丁的含量。结果显示,在低温(22~25℃)、高相对湿度(70 %~80 %)的环境下,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外源DNA导入烟草的成功率。烟叶中芦丁含量的检测表明,导入后代比受体普通烟草品种78-04提高了70.4 %,并且比我国主要产区槐米的芦丁含量高4~5倍。紫苏DNA导入普通烟草为大量提取芦丁提供了新的原料,也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基因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制高效生物增温剂和生产高温纤维酶制剂,试验采用CMC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从猪粪和麦秸秆自然堆肥中分离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18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HZ2菌株CMCase,Fpase都较高,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发现HZ2...  相似文献   

16.
洛阳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在2002-2005年间洛阳地区的70个烤烟样品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总氮、钾、氯、淀粉含量基本适宜,还原糖、烟碱、糖/碱、氮/碱、钾/氯等变异范围较大,部分样品烟叶烟碱、还原糖含量偏高;各化学成分间相互比例基本协调,少数烟叶化学成分比例不够协调甚至失衡.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与数学模型对商洛烟区烤烟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烤烟种植的农田占到了全部烟田的32.61%;烤烟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9.486 9 g/kg;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5~30和10~25 mg/kg;而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硼、氯、硒含量分别为99~233,15~25,40~70,1.2~1.8,0.5~2.0,0.8~1.8,5~10,0.07~0.20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烟区合理优化布局和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萃取应用于提取烟叶中茄尼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微波辅助萃取烟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对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和萃取溶剂等影响微波萃取的条件进行了筛选,并与室温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萃取效率高等优点;该方法也可用于测定烟叶中茄尼醇含量过程中的样品处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海市颗粒物的污染和防治问题,利用2014年4月14日—2015年3月24日10个国控监测点的PM2.5和PM10小时数据及对应的气象因素资料,以PM2.5质量浓度占PM10质量浓度的比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2.5/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P2.5和PM10的季节高低为冬>春>秋>夏,PM2.5/PM10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PM2.5/PM10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峰值出现在05:00和14:00左右,上午PM2.5/PM10高于下午. 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这与车辆通行政策与人类作息时间变动相关. 在空间分布上,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均表现为背景站>浦西站>浦东站.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昭通烟区烟叶糖质量分数与其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了2011-2015年昭通烟区3个主要基地(昭阳、彝良、镇雄)烤烟K326各部位初烤烟叶糖质量分数(总糖、还原糖、两糖差)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昭通烟区各部位初烤烟叶的总糖质量分数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降雨量、温度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各部位初烤烟叶还原糖质量分数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负相关、与降雨量正相关、与气温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各部位初烤烟叶两糖差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正相关、与降雨量负相关、与温度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因此,影响昭通烟区各部位初烤烟叶两糖协调性的主导生态因素为大田期5-8月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