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从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80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variecoxanthone A(2)、sydonic acid(3)、hydroxysydonic acid(4)、WIN64821(5)。其中,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海洋真菌K38号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海洋真菌K38号从湛江红树林中分离得到,菌体为白色,种属未定,首次研究了该菌的代谢产物,从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或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byssochlamic acid、5-丁基-2-吡啶甲酸、5-丁烯基-2-吡啶甲酸、丁二酸。(-)-byssochlamic acid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前3种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未见报道,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hep-G2细胞抑制的IC50分别为35、110、和15μg/mL。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南海珊瑚共附生真菌NG-15-3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常数对照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结构鉴定。从其分离得到4个蒽醌类:emodin(2)、1-O-methyl emodin(3)、physcion(4)、carviolin(5)和6个含氮类次生代谢产物:preechinulin(1)、cyclo-(Phe-Gly)(6)、cyclo-(Gly-Pro)(7)、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8)、2-methyl-3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9)和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为单去氢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ditryptophenaline(1),3-hydroxy-4-(2,6,6-trimethyl-tetrahydro-2 H-pyran-2-yl)benzoic acid (2),(E)-4,5-dihydroxy-3-(prop-1-enyl) cyclopent-2-enone(3),3,6-di-sec-butyl-1,4-dihy Droxypiperazine-2,5-dione(4),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8.0和12.0 μmol/ml.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杜英的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Aspergillus versicolor,在实验室中以大米麸皮培养基固体培养,40 d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8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hydroxysydonic acid(1),12-acetoxysydonic acid (2),10-hydroxysydowic acid (3), sydowic acid(4),sydonic acid(5),(S)-(+)-11-dehydrosydonic acid (6),sydonol 1b (7),(R)-hydroxyboivinianic acid (8).化合物1-8中,化合物1的量最大,通过HPLC测定了(-)-hydroxysydonic acid(1)的含量,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其含量达11.4%.为进一步的开发没药烷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分离鉴定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研究;在前期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行其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ecalonic acid A三个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按照175、550、1 750mg/kg药物剂量(用橄榄油溶解),1次灌胃,灌胃体积为40mL/kg,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计算LD50,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给药后出现明显的活动异常,并随后相继死亡;肉眼观察可见肝脏表面呈红褐色,有少量出血点,胃肠臌胀,小肠充血扩张,其余器官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可见心、肝、肾、脾、胃、大小肠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结论表明,在动物水平上发现Secalonic acid A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毒性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海洋真菌K26号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海真菌K26号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硫酸酯胆碱和3,4,5-三羟基苯甲酸首次从中国南海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IR,FABMS,NMR及2DNMR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猕猴桃内生真菌Fusarium tricinctum的固体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等方法,从Fusarium tricinctum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以及文献调查等方法将化合物结构鉴定为:1H-indole-3-carboxaldehyde(1)、indole-3-acetic acid(2)、indole-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3)、nicotinic acid(4)、N-acetylanthranilic acid(5)、4-hydroxybenzaldehyde(6)、methyl 4-hydroxybenzeneacetate(7)、methyl p-hydroxyphenyl acetate(8)、methyl 4-hydroxy-3-methoxyphenylacetate(9)、α-hydroxy-β-phenylpropionic acid(10)、methyl 4-hydroxy-3,5-dimethox...  相似文献   

9.
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对中国红豆杉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一株产紫杉醇的菌株Tax-4进行鉴定,其结果为黑团壳属(Massaria)。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紫杉醇的黑团壳属内生真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寻找神农架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七叶一枝花叶片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64)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PDB)中分离得到三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嘧菌酯(azoxystrobin)1和2及一个线性二肽类衍生物3,3个化合物均为第一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第一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 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水杨酸和镰刀菌酸对棉花植株和棉花组织培养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用镰刀菌酸和水杨酸分别处理棉花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提高,但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用水杨酸预处理棉花叶片可抑制镰刀菌酸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混合培养2株附生于南海榄钱的真菌产生了2个抗菌次级代谢产物(A和B),其结构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主要是2D NMR数据)分别解析为新曲霉酸(A)和曲酸(B)。化合物B的结构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证实。当单独培养这2株真菌时未能得到化合物A。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混合培养技术有助于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更多独特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甜瓜枯萎病的粗提毒素对哈密瓜幼茎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性不同的品系,这种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抗病品系所受的抑制作用小于感病的品系。另外,基培养基中毒素的浓度不同,其对愈伤组织的抑制作用也不相同,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这说明哈密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离体表达。  相似文献   

15.
Human B9(Ser~i'Asp) insulin, a fast-absorption insulin analogue, was obtained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t B9 position. The orthorhombic crystal structure of B9Asp insulin was analyzed by crystallography at 0.20 nm resolution.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its overall conformation was observed, the local conformation flanking B9 site differed greatly from native T6 human insulin. The substitution of serine at B9 position by aspartic acid resulted in obvious alteration of local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s. As a result, the insulin dimer became unstable a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hexamer formation was diminished extensively. All these properties contribute to the fast-absorption of B9Asp, In addition, the open state of N-terminus of B-chain, which differs from T- or R- state, might suggest a new conformational state in the monomer or dimer insulin.  相似文献   

16.
用FTIR、XRD和SEM等现代测试技术表征了用盐酸抽提USY脱铝制得的一系列DUSY催化剂的结构。发现在盐酸与USY反应中既溶掉了无定形的铝化合物也脱去了骨架铝。提高了骨架SiO2/Al2O3,使晶胞缩小、特征振动增强,但对晶粒大小和形貌影响不大。吡啶吸附后的红外测试表明,DUSY催化剂表面上的酸中心主要是B酸,只有少量的L酸。在α-蒎烯与乙醇加成反应中,DUSY的活性远高于USY,生成α-松油基醚的选择性也比USY好。  相似文献   

17.
自清洁陶瓷光催化降解油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表面镀有TiO2薄膜的自清洁陶瓷.利用XRD、AES和原位光催化反应等方法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油酸的特性,考察了热处理条件、膜厚度、光照时间和陶瓷表面油酸浓度等光催化膜制备与反应条件对自清洁陶瓷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光降解为动力学一级反应;自清洁陶瓷的光催化活性决定于负载光催化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一系列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陶瓷)催化材料,研究络合法合成条件对催化剂晶体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La-Sr-Co-Mn-O系列的晶体结构磁性,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对二水石膏晶体生长习性与晶体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柠檬酸对二水石膏晶体结晶习性的影响,并从晶体生长的角度揭示了柠檬酸的缓凝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由于能与钙离子发生络合作用,降低了钙离子在各个晶面上的叠合速率,从而减缓了石膏晶体的生长速率,晶体粗化;柠檬酸优先吸附在生长最快的c轴方向上,抑制c轴的生长,从而改变各个晶面的相对生长速率,晶形由针状变为短柱状;加入柠檬酸后,建筑石膏的缓凝、石膏硬化体强度的下降均与二水石膏晶体生长习性的改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苄基氯化锡和2-吡啶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非预期的去苄基化产物PhCH2Sn(OOCC5H4N-2)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体结构,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