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全省不同地区发生机率可十年七、八遇。当干热风袭来时,小麦在高温(30℃以上)、低湿(30%以下)和三级风以上的综合影响下,蒸腾量加剧,植株细胞失水、呼吸停滞,导致青枯逼熟,小麦籽粒秕瘦,千粒重减低,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可达三成以上。故有农谚说:“麦怕四月(农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省常发生在五月下旬,小麦受干热风影响后,一般减产20~30%,有的地区减产50%以上.所以群众中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麦怕四月(农历)风,风过一场空”的说法.因此,积极开展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研究,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一、育种目标问题我省地处北纬31°21′—36°20′之间,小麦产区跨黄淮平原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两大生态类型区。育种目标与邻近省份不尽相同,省内也有很大区别。大体说来,豫北(黄河以北)和陇海铁路沿线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较正常需水量少三分之一以上。春旱尤为严重,干热风也常发生,安阳地区还存在越冬冻害问题。干旱是丰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应把耐旱性作为育种中抗逆性要  相似文献   

4.
<正> 干热风是影响我县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小麦感受干热风后,生理活动失调,碳水化合物合成量降低,灌浆速度减缓,甚至青干枯死。我县近两年小麦播种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以上,按轻型干热风造成小麦减产百分之十计算,要损失小麦六千万斤,按重型干热风使小麦减产二至三成计算,全县要损失小麦一亿二千万斤以上。为了正确预测干热风的发生,早作预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小麦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之一。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小麦千粒重或使小麦千粒重稳定在本品种的应有水平很不容易。气候条件的千变万化,栽培措施得当与否,使千粒重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严重地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1979年豫北地区小麦千粒重普遍降低4—5克,大家认为是干热风的危害,但1976年小麦成熟期干热风并不明显,而千粒重降低幅度却更大,尤其是高产田块比较突出,以郑引一号小麦为例,只有34—35克,比正常的粒重要低3—4克,显然是由于肥水措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淮南稻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80万亩左右,其中稻茬麦约190万亩。由于土壤粘重,耕作粗放,病害严重,尤其是雨量过多,造成水渍湿害,因此小麦产量很低,平均单产仅250斤左右。淮南稻区,尽管有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因素,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低产面貌是可以改变的。近年来,有些社队单产在500斤左右,高产田块单产达到700斤以上,这说明淮南稻区小麦,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淮南稻区麦的低产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湿害。小麦是既怕旱更不耐湿的旱地作物,这和淮南降雨过多,土壤粘重造成的湿害有很大矛盾。淮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常年平  相似文献   

7.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研究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有效措施,促进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早在七十年代后期,我站曾对多种防御激素进行过三年试验,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在全省三十多个县(市)推广,累积喷洒面积达八千余万亩,在三千多个试验点调查结果证明,在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明显的防御干热风的效果。一、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的增产机理 1.增加小麦植株体内磷、钾含量,提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市郊区共种植小麦十万零五千亩,其中轻沙地两万亩,沙地三万余亩,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发生,对小麦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2成,重者可达三成以上,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予防干热风危害,是获得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20个点调查,其增产幅度为0.9—25%。亩平均增产42.5斤,平均增产率为7.6%,千粒重平均增加2.1克,亩投资为0.83元,亩净收入3.68元,为投资的4.4倍。防御干热风效果分析: 1、喷磷酸二氢钾的小麦有五分之一的试点比对照发绿、蜡质层较厚、生长健壮、落黄  相似文献   

11.
一区豫西北强筋白麦适宜种植区 该区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及洛阳的孟津、偃师等市(县);土壤属于褐土类的不同土种,多为中-重壤土,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光温条件较好,冬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春旱机率较高,10年会遇到5~6次.该区主要问题是生长后期干热风危害重,自然降水少,小麦生育季节降水量约为160mm~200mm,与小麦需水量相差很大,属于土壤水分亏缺区和严重亏缺区.  相似文献   

12.
<正> 河南省科学院一九八二年有十五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这些成果都是立足于河南省的资源优势,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有些是国内首创,有些是填补了系列产品的空白,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这十五项成果是: (一)叶面喷施抗旱剂一号(HCF—1)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及其增产效果的研究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春旱及干热风对小麦的生产危害很大,仅干热风就常使河南小麦减产10—20亿斤。“抗旱剂一号”是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和化学所利用我省某地廉价而又丰富的矿产资源提取出来的。经过他们三年研究和多点试验及大面积飞机喷施示范,证明它是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麦田化学除草的意义目前我省麦田杂草的发生量逐步由少到多,危害由轻到重。它与小麦生长争肥水,争空间和阳光,严重妨碍了小麦的正常发育,造成大量减产。麦田杂草还是小麦病虫的越冬场所,是传染各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利用人工锄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小麦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我省粮食生产局势,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1990年我省小麦总产要达到200亿公斤,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近三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全省人民对比极为关注。为了促使我省小麦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对近几年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一、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省高产区建立和发展高效农业耕作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刘春堂,张鸿程目前我省高产农田近一千万亩,全年亩产量稳定在750公斤左右,这是长期以来我省农田建设中的精华。该地区一般人多地少,土壤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条件比较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比较高,是小麦、...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解放以来随着种植技术生产条件的改善,我省小麦产量和品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省小麦深加工跟不上,影响小麦资源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根据我省小麦生产和深加工方面  相似文献   

18.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易造成小麦减产。在生产中采取一些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现介绍如下:1。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且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  相似文献   

19.
<正> 郑州市辖六县(市)六区,118个乡镇,耕地46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41.35%。郑州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雨599.5-707.0mm,日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红薯、烟草、西瓜等的适宜生长。农业生产露天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常发生的有旱、涝、病虫草、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影响,如水土流失、肥力下降、耕地减少、耕作粗  相似文献   

20.
烟草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生产中蚜传病毒的流行是影响我省烟草优质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烟麦套种高效栽培技术,能有效预防病毒,不仅使烟草增产、增值、增收,而且小麦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获,可谓一举两得。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一、适宜条件 烟草套种只适宜在烟草病毒发生严重而且有水浇条件的平原烟区种植。 二、种植方法 1、规范种植应在一米的带宽中种2行麦子栽一行烟为宜,烟株距为0.5米。 2、烟草套种共生期以20-30天为宜,烟草移栽期在5月1日──5月10日,小麦收获期在6月1日。 3、麦行施肥可同于一般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