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本文在综述城市的震、水、风、火四大灾种后集中研究了城市的新致灾源,并给予新致灾源的风险谱分析;提出了事故灾害的偶然性及潜在的必然性,从而提出了富于哲理的灾害方法论;作为一种战略构想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对城市综合减灾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草案。  相似文献   

2.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通过对天水市各乡镇的实际调研,文献查阅以及与其他河谷型乡镇进行对比后,分析了秦岭河谷型乡镇灾害类型以及发生灾害的原因,就现状乡镇防灾安全问题深入研究,并在坚持"适灾、防灾、减灾、抗灾"指导原则下,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我国各个城市的民用建筑,特别是商品房建设,获得了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各种雷电灾害的发生大大增加民用建筑物起火击毁、网络设备破坏的危险性。因此,对民用建筑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尤其重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民用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尤其近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研究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城市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侵扰的情况下,不少学者从韧性理论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对我国许多城市来说,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和影响较为显著,因而研究城市在洪涝灾害影响下的韧性变化情况,对于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增强防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定量研究城市在遭遇洪水灾害时的反应,即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避免主观评价指标,特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灰色关联Topsis方法,以略阳县2016—2020年实际数据构建评价体系来反映洪水情景下的城市韧性,并针对城市韧性发展的3个阶段——抵抗、适应、恢复进行评价,结合略阳县实际发展情况验证结论。结果表明:采用博弈论的灰色关联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基本真实反映出略阳县在洪水灾害影响下的韧性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增强略阳县城市韧性的相关建议,可以为城市韧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迅速发展,也给城市水利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变化,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水利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水利带来灾害、资源、环境等多种问题,如何实现城市与城市水利的和谐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城市水利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在分析当前城市水利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城市水利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水利探索出一条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科学院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研究”项目历时3年多,奔赴近40个县以上城市实地调查踏勘,于1998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科委、省计委和省建委共同主持的专家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熙龄研究员、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青海省和我省有关专家及学者组成。鉴定会对该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既在开发地理信息方面有较大突破,又在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切中了甘肃省城…  相似文献   

7.
古旭城 《河南科技》2022,(20):104-107
河涌在城市排水排涝、减轻洪水灾害影响以及短距城区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河涌的水生态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当前城市河涌污染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选择生物膜处理技术中的悬浮式膜法分析了其在城市河涌水污染中的应用,发现悬浮式生物膜法在处理进水有机物质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的污水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与较高的COD去除率,在城市河涌污染治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随着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雷电灾害的防护意识也日渐增强,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贵州省龙里县的实际情况,对雷电灾害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雷电灾害防治过程中多发性的问题以及防治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叙述,对防治雷电灾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灾害应对预警救助机制的意义、内涵、属性、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机制是成功进行灾害救助的重要保障,同时指出了我国在灾害预警救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灾害应急救助制度不健全,应急体系不完善。强调了建设灾害预警救助机制的必要性,并建议以公信力、公仆意识、有效监督作为体系机制,构建灾害预警应急救助系统。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不仅以她母亲般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因其改道和黄水的泛滥给中原大地留下了大片大片的沙区,形成了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城市生存的风沙灾害。多年来,沙区频繁的大风造成麦苗打死或连根拔起,将西瓜、花生幼苗打死;降雨不均导致土壤墒情锐减;大风与暴雨相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余市1958-2014年的雷暴日资料和2009-2014年的雷电灾害资料,结合新余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情况,选取雷暴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等指标作为新余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制定了新余市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的等级标准,绘制了新余市雷电灾害综合易损度区划图,为我市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气候特征、湘江中上游洪水沿程迭加、区间洪水的复合作用、洞庭湖洪水抬高顶托、湘江河道堵支和洲滩围垦、城市建设侵占河道和滞洪洼地、防洪工程存在较多问题、城市防洪减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沙市灾害性洪水的形成机制,为灾害心性洪水的预测预报、制订防洪规划和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国进行四化建设中,城市煤气化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天然气、煤制气、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家庭使用。这就必然的会带来(因可燃气体的泄漏)爆炸、火灾、人中毒死亡等灾害。为了安全的使用城市煤制气等可燃气体,确保人民的财产,生命的安全,洛阳市新安县消防报警仪器厂与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于1986年初签订  相似文献   

14.
宗红莲 《河南科技》2011,(10):15-16
<正>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国的地形、气候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由于雷电灾害而引起的人员、财物伤亡不断。不仅使我国社会经济遭到损害,还严重威胁到了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迫在眉睫。学校作为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暴发震惊世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我们对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汶川大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提醒我们,灾害仍有许多不确定性。面对灾害,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灾害应急预案到底准备好了吗?河南地处中原,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受此影响,自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区滑坡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市滑坡灾害现状类型,成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区内自然环境,减轻市区滑坡灾害损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省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数据及3 000余处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判别和筛选了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灾害589处(2013—2017年)。针对滑坡灾害数据的完整程度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降雨致灾概率,得出不同时效内滑坡灾害的临界雨量;同时建立滑坡灾害敏感性等级与临界雨量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临界雨量状态下不同敏感性等级区域内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雪峰山地区滑坡灾害预警区划等级。研究结果不仅为雪峰山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预测提供了资料和参考,而且对建立由面到点的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洪水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支持下,获取了中国在1988~2007年发生的洪水灾害次数、人口死亡数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三个统计指标;并根据信息扩散理论,利用一维线性信息扩散模型将单一的样本观测值变为集值样本,进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定量地评价了中国水灾风险,对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防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对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特征、灾害类型及形成灾害的不良地质条件和不同类型水的作用与人为活动等诱发因素,提出了灾害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思路,遵循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由市政府规划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与补偿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实行有偿治理的防灾减灾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