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根据基础教育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等学校教师的目标出发,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建"以基础教育新课改为导向,教师技能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专业建设急需加强的四个方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近年来高校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及专业教师队伍、办学条件跟不上等教学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新专业建设的措施:加强新专业论证,明确定位、培育特色,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梯队,确保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重要问题.高校新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强调教师自我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1999-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增长呈现速度较快,专业种类、学科门类及学校归属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高校专业盲目增设、新增专业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以及建设任务重等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专业的数量、结构和布局,加强高校专业建设的监督和指导;高校则应科学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新增专业质量,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思想,阐述了江苏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思路、教学管理和保障措施.在系统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差距的基础上,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调整、课程群建设、持续改进、支持条件及教师能力提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新构建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落实在课程教学环节中,为快速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借鉴,为学校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太政 《河南科技》2013,(4):247-248
基于"学习场"理论,构建了以各种创新要素为支撑,由创新政策、地域文化和路径创新组成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场"。以"学习场"模式为支撑,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孕育良好的学校创新环境、加强对导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模式4方面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专业实验室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应用型地方高校面对建设经费相对短缺,实验教师能力与学历水平不足的现状,依托优势特色专业与专业协同发展实现实验资源整合,并以信息化手段为重点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平台.建立实验教师与专任教师"互帮扶"机制,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师双师化、专业化水平,也推进了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对教育与科研的支撑效果,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我国高校地理类专业与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地理类专业与学科的系统化改造的建议:重视综合教育,夯实地理基础;增设方法与技术课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促进横向交叉与结合,服务于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与传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学科群为特色构建专业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培养;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入手来进行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满足社会对环境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07-111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物。基于合作关系的不同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运行机制各不相同。在借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经验的同时,应该分析各种具体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优缺点,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的逻辑关系,审视并改进我国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3):26-30
教育对象与乡村民众融合,教育内容融入乡村社会;推行精神陶炼,注重乡民"智志双扶";重视教育者与乡民文化交往,启迪乡民"价值共融"等是梁漱溟乡农学校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乡村教育扶贫存在的教育对象群体分割与教育内容脱离乡土文化;忽视精神扶贫,乡民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不足,离农向城性倾向严重等问题,借鉴乡农学校的办学实践,提出建立新型乡村社区学校,提升全体农民人力素质;加强思政课程的"精神陶冶"功能建设,扶农民之志;培养"扎根乡土"的乡村教师,实现乡村教育与文化重铸等建议,是巩固乡村教育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范艳萍 《河南科技》2012,(15):40-41
<正>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凸显,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备受社会青睐。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给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师资的缺乏也随之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复合型外语师资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对口就业领域以光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领域为主,虽然目前受我国产业结构和水平限制,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还不旺盛,但该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该专业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学生发展空间大、后劲足。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数理基础,学生应在宽阔的专业平台上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新专业在办学模式上 ,应从过去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办学模式 ,转向以学校和社会相结合面向社会需求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从以专业为中心的对口培养模式 ,转向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从以教师为主体 ,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从课堂传授知识为中心 ,转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专业教学计划力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适应”的原则。文中还介绍了近几年来在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5.
教师队伍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通过几年的工作在对教师普遍培养提高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取得成效。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是对教师的思想、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青年教师感到学校工作生活条件不如沿海地区,纷纷南下,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党委从思想教育入手,从解决具体问题着眼,重点加强了青年教师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指对生活态度,人生观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陶冶人文精神,让人辨是非、明道理、扬善举、讲和谐.在体育专业学生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当属人文素质,因此,应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教学的精心设计,又要依靠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及人文精神的陶冶.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工电子是机械和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职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多。然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由原先的中专升格而成,加上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实习实训设备条件已难以满足职校实训教学的需要。相比高等级学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实验教师少,经费投入少,实训环节便成了阻碍学校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开设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学校很多,但长期存在着学校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师资力量薄弱,与企业对接较少,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平面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探讨了每一阶段教学的具体做法和培养目标,最后详细阐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制订相应的措施,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四川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如何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等,积极探讨了软件工程教育理念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