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TiCl双_3-K_2PtCl_6—H_2O体系释氢的条件及反应机制。实验发现,随着放氢反应的进行,体系的酸度也逐步增加;往体系中加入盐酸或硫酸时,将强烈地抑制放氢反应的进行;在通氮除氧的情况下,放氢量没有明显增加,反应过程中也没有氧气产生。反应后,体系中的Ti~(3+)被氧化为Ti~(4+)或TiO~(2+),K_2PtCl_6被还原为金属铂。据此,提出了光化学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
对羟基苯甲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成对羟基苯甲醚的一种新方法,即由对硝基氯苯经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苯甲醚;再在还原剂Na2S的作用下还原生成对氨基苯甲醚;最后经重氮化反应,分解成产品对基苯甲醚。着重探讨了对氨基苯甲醚合成对羟基苯甲醚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其收率的因素。整个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高温,高压,高酸,且每步收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乙酰氯,该副产物由于含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等杂质而用途大大减少.以乙酰氯和氯气为原料,用气固相催化氯化法制备了三氯乙酰氯,开发了一条利用该副产物的新路线,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n乙酰氯∶n氯气=1∶4.5.产品纯度可达99.7%,收率达95%.提出了一个宏观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根据该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部分操作条件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酶性DNA(Ⅵ)--应用重氮化联大茴香胺检测DNA的酯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自行合成的重氮化联大茴香胺检测萘酚,表明DNA能催化乙酸萘酯的水解,印证了以前关于DNA具有酯麦活性的实验结果DNA对重氮化联大茴香胺与萘酚的显色无增色效应,因而可以推论DNA在反应体系中确能促进萘酯水解而产生萘酚。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发生消除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消除反应过程中反应历程、消除取向及立体化学变化的系列规律,探讨了学习消除反应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固体酸催化羧酸酯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改性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用于羧酸酯化反应合成乙酸异戊酯.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合成反应过程中各种工程因素对产品收率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得到定量的回归方程.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乙酸异戊酯收率达98.7%.在此基础上对固体酸催化剂用于连续酯化反应进行了考察,进料空速0.16~0.2g/g Cat·h,反应温度70~80℃,产品质量及色泽优于无机酸催化,催化剂性能及产品收率稳定。  相似文献   

7.
水镁石制取高纯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化铵溶液直接与水镁石进行复分解浸出反应先得到氯化镁浸出液,同时用水吸收反应产生的氨;然后将氯化镁浸出液与回收的氨进行沉镁反应得到中间体氢氧化镁,最后将氢氧化镁在900℃高温下煅烧制取高纯氧化镁,沉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铵可循环使用.研究了水镁石浸出过程中各因素对镁浸出率的影响,当浸出温度为110℃,液固比8∶1,浸出时间为60 min时,镁浸出率达90%以上.通过控制氯化镁溶液与氨反应的温度及pH值等条件,可得到过滤、洗涤性能好的Mg(OH)2中间体,滤饼含水率仅12%,经高温煅烧得到的氧化镁纯度达99.92%.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氮化反应、Ullmann反应及Suzuki偶联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三芳胺功能基的吡啶-2-甲酸衍生物,并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分子结构.初步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对Ullmann反应以及溴代三芳胺分子结构对Suzuki偶联反应的影响.Ullmann反应及Suzuki反应的产率分别达到了48.9%和25.8%,研究结果表明:吡啶-2-甲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催化氢化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氢与有机化合物发生的还原反应.催化氢化是还原反应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反应易于控制、产物纯度高、产率高、副产物少的优点,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反应过程 ,探讨了影响脱乙酰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反应温度、碱液含量和反应时间 )与产物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制得高脱乙酰度的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为 1 6h ,反应温度为 90℃ ,碱液的质量分数为 40 % .  相似文献   

11.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反应、选择性氧化合成了4-氟-3-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在中压条件下,用稀硝酸选择性氧化4-氟间二甲苯,考察了硝酸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0℃下,硝酸浓度为30%、反应压力为1.0 MPa时反应2 h,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2.67%和68.02%,4-氟-3-甲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6.23%.在氟原子取代基对位的甲基比其邻位的甲基更容易被氧化,氟原子取代基对甲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是4-氟间二甲苯能选择性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把计算机模拟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了Gaussian03程序模拟1,1′-联萘-2,2′-二酚的外消旋作用的反应历程,寻找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预测反应产物并探究反应机理,从而激发学生对有机实验的兴趣,完成现实有机实验操作较难控制完成的一些实验.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反应过程,探究反应机理,寻找实验无法得到的反应信息,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原理、性能及条件等方面介绍了不间断电源的应用 ,并对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色氨酸氯化消毒生成卤乙酸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的消毒方式,氯化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但同时也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含氮有机物是DBPs的重要前质,为考察其对卤乙酸的生成影响,选取色氨酸作为反应前质,对其氯化过程中生成卤乙酸(HAAs)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氯化反应时间、氯投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溴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氯投量的增加,HAAs的产量逐渐增加,且在反应初始阶段增加较快;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HAAs产量较高;在常温时HAAs的生成量高于低/高温时的生成量;有效氯和溴离子对HAAs的生成具有交互作用,随着有效氯和溴离子的增加,HAAs的生成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溴代卤乙酸质量分数n呈上升趋势,故控制消毒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控制HAAs的"三致"风险。  相似文献   

15.
L 薄荷基氯甲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L-薄荷醇出发经过氯代反应、羧酸化反应、还原反应、氯代反应合成了立体构型保持的L-薄荷基氯甲烷.同时,对各步反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找到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并用1H NMR和13C NMR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薄荷基氯甲烷较好的条件是:在-78 ℃和搅拌下往薄荷基氯化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薄荷基甲酸;采用氢化铝锂作还原剂,将所得的薄荷基甲酸在无水四氢呋喃中回流还原1 h,得到薄荷基甲醇;利用所得的薄荷基甲醇制成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该溶液在35 ℃下与1.5倍的二氯亚砜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用水泵减压抽出生成的氯化氢,最后得到薄荷基氯甲烷.以薄荷基氯计算,薄荷基氯甲烷的总产率为25.2%.  相似文献   

16.
消毒是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常规的消毒方法大多数会产生消毒副产物,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膜消毒法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并对细菌、病毒及两虫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的分析和简化,提出了一个反应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SO3和H^ 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计算结果不仅与高SO3浓度下的文献数据吻合良好,也能较好地解释低SO3浓度下的工业反应过程现象,该模型为工业重排反应过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反应、选择性氧化合成了4氟3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在中压条件下,用稀硝酸选择性氧化4氟间二甲苯,考察了硝酸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0 ℃下,硝酸浓度为30%、反应压力为10 MPa时反应2 h,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267%和6802%,4氟3甲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623%在氟原子取代基对位的甲基比其邻位的甲基更容易被氧化,氟原子取代基对甲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是4氟间二甲苯能选择性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探讨了题示反应过程中的基团迁移机制,提出了适宜的反应机理.指出该反应模式为:邻氯甲苯(?)间氯甲苯(?)对氯甲苯.甲基在苯环上进行分子内的1,2-迁移,并建立了氯甲苯常压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环境中广泛残留的典型氟喹诺酮抗生素诺氟沙星,采用Box-Behnken的响应面设计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pH值及过硫酸盐(PS)的浓度对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诺氟沙星的综合作用,通过构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模型,预测并验证了最优化因子条件,对该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较为有效,通过模型优化及实验验证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5.0,过硫酸盐浓度1.04 mmol·L~(-1)及反应温度6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9种主要产物,且诺氟沙星在该体系中可能生成了类环丙沙星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