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在抗扭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不规则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分别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角和周期关系及扭转位移比和周期比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给出了适当的结论.为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建筑物的自振特性,同时采用弹性时程法进行地震分析,得到结构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沿楼高的分布曲线,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因建筑平面不规则引起位移比、周期比.计算结构分析表明,利用SAP2000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是合理有效的.并提出一些避免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解决措施,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工业及公用建设领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也使得我们对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固以及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一直是实际建设项目中的难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各项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常用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方法,从而为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以及控制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鄂尔多斯国泰商务广场工程为背景,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多塔高层建筑周围的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风向角下建筑表面风载体型系数.然后,对串列与并列布置两种工况下的风场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且阐明了塔楼之间风场的互扰机理.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能较准确地获取多塔高层建筑结构表面风压分布,为此类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对大底板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合隔震控制的新型设计方案,建立了大底板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给出各塔楼与隔震层之间的阻尼矩阵,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在上部结构附设粘滞性阻尼器并建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看到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所设粘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研究中对添加了粘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底板多塔楼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层建筑中不规则建筑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高层建筑的不规则性的表现形式,从设计角度阐述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抗侧刚度大和侧移小。在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形式和要求不同,对剪力墙类型、位置和尺寸也有不同要求。因此,优化设计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概念与效能、剪力墙的分类与特点、剪力墙结构优化布置的远着,以及工程结构剪力墙部分优化等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构设计中往往不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之间相互作用,通过ANSYS建立三座高层塔楼及其裙房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相互作用下的上部结构柱、梁、裙房剪力墙内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塔楼上部结构会在相互作用影响下出现边柱及角柱的内力增大,其中在角柱部位的内力增量最多,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柱轴力的影响主要在结构一、二层,且角柱受影响较大。相互作用同样对底层梁及裙房外墙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在设计时应注意裙房外墙等部位的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多高层建筑采用铅芯橡胶垫进行隔震后的结构减震效果,试验对一1:16小比例尺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水平和竖向两向输入地震波的振动台试验;试验中地震波输入和模型结构尺寸采用统一试验相似比设计,以尽可能反应真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上部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隔震结构模型无论加速度还是层间位移反应都得到减小,因此证明该隔震技术对高层建筑同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多变的风格以及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需要在兼顾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结构层的设置可以使建筑风格更加和谐,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高层建筑中有几种类型的结构转换层,各种类型的设计方法都有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张书坤 《河南科技》2013,(4):164-165
主体结构构建是高层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转换层的设置更是其建筑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其施工技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方案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因此,往往被看做是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紧密策划与关注转换层各分项工程的穿插与协调,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以此为基础,首先阐述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案的选择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和转换层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少。钢结构工程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建筑业被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我国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理论和设计经验不足,势必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开展对此类工程的设计工作,成为我国钢结构设计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本论文从结构体系选择、楼板设计、抗震计算、抗风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钢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SAP2000分析软件建立4种有限元模型.对带转换层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果显示侧向刚度比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不大;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各种位移信息.由分析结果可知随着转换层结构上、下侧向刚度比的增加,结构的周期比从0.8068减小至0.7101,位移比从1.132减小至1.081,为带梁式转换层的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带BRB的不规则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加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工作机理,通过对加强层不同结构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周期、位移及内力变化的规律.并对高层建筑结构中加强层的设计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现阶段的施工项目中,高层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决定高层建筑物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施工案例,对施工设置和施工技术以及应用内容进行了深入拓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梁是连接墙肢的梁,具有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的作用,同时在地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应该加大对于连梁的重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在施工之前要对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以其占地少、容量大、功能全、造型多、设计精妙等特点,成为现阶段最流行的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凭借其功能优秀、承载力高、使用面积加大、价格合理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