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敏 《河南科技》2022,(16):63-66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荷载的增加,会产生沉降变形。建筑物沉降受多种因素影响,沉降时间和荷载力是两个主要因素。本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物,详细阐述沉降观测的程序、步骤和精度要求等关键内容,并对建筑物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建立自回归模型研究周边建筑物沉降的趋势并及时预测。首先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沉降监测基准的稳定性,然后根据某监测点16期观测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AR(P),最后使用4期的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最大差值不超过0.6mm。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结果,可应用于预测该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正>巩义市某厂房2#综合楼工程于2006年竣工,到2007年7月发现墙体出现裂缝,根据现场观察情况,经相关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是2#综合楼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随后建设单位委托笔者所在单位对2#综合楼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2007年7月—2008年4月,共进行沉降测量8次。经沉降观测发现,2#综合楼的A,C轴线上的9,18轴区域范围内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为28mm,平均沉降速率0.10mm/d,远大于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沉降稳定性标准0.01~0.04mm/d,且与裂缝部位方向基本吻合;为此,设计单位提出,对沉降量较大处地基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筑物实测沉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前馈网络模型并提出新的算法,结合某建筑物纠偏工程实例对建筑物纠偏加固所需的生石灰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巩义市某厂房2#综合楼工程于2006年竣工,到2007年7月发现墙体出现裂缝,根据现场观察情况,经相关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是2#综合楼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随后建设单位委托笔者所在单位对2#综合楼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2007年7月—2008年4月,共进行沉降测量8次。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的主楼与其多层裙楼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时,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载荷会分布不均,可能造成不同部位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最终可能会引起建筑物墙体开裂、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倾斜甚至倒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首先要清楚知道可能引起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工业大学内建设的模拟平房仓为沉降观测对象,观测模拟仓在压仓整个过程的沉降变化情况,并重点观测其中充氮过程中墙体基准点的标高变化。最后对比一个完整进出粮过程之后的粮仓底部地坪沉降量与墙体沉降量,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粮仓进出粮和充氮过程中的沉降变化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为粮仓使用过程中仓体自身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雨霖 《河南科技》2012,(24):61-62
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研究是开采沉陷规律研究的最可靠手段。随着嵩山矿2204综采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即将推进至赵城水库附近下部,已属水体下采煤。为确切掌握2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可能对赵城水库附近农田及其他设施产生的影响,在赵城附近区域内埋设观测桩,建立沉降观测站,实时观测赵城附近的地表沉降,获取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用以探究偃龙矿区嵩山赵城区域附近的沉降规律,完善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水红  魏志刚 《河南科技》2013,(19):154-155
本文对工作基点两次观测变化量按时间间隔进行均匀内插,计算出监测点每次周期观测时刻工作基点的理论新高程,然后以此新高程为基准,重新平差计算,计算出监测点此时刻的最新高程,进而与其基准高程(起始高程或参考基准)进行比较,计算出此时刻监测点的实际总沉降变形量。由于监测网复测时间间隔较长,两次所测出来的区域沉降量从根本上无法判断其沉降的准确时间点,因此只能以均匀速率沉降来进行区域沉降量的剔除计算。通过某高速铁路线路专项区域沉降监测的实例数据,说明如何消除区域沉降量对线下工程自身沉降变形影响的可行性,进而确立区域沉降段无砟轨道铺设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隧道进出洞口浅埋段由于埋置较浅且多为破碎岩体,施工对岩层的扰动较大易发生坍塌、冒顶事件,而及时地掌握隧道拱顶的最终沉降,确定最佳的支护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Asaoka法能够利用较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量推算值,被广泛用于路基沉降预测中,而隧道拱顶沉降预测中却很少涉及.为此,该文依托贵州某隧道进出口断面的拱顶沉降值,运用Asaoka法进行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采用Asaoka法进行拱顶沉降预测时宜选用隧道开挖后10 d内的沉降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且拱顶沉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1 d;对于波动较大的拱顶沉降不易采用Asaoka法进行预测,但可作为其他预测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西部山区某高填方边坡沉降的特点,通过全站仪在等时距情况下测得该填方边坡在55天之内的沉降值,总结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引用灰色GM(1,1)和Verhulst模型方法建立起高填方边坡的沉降模型。通过实测结果与模型计算对比,证明这两种模型在预测高填方边坡沉降的可行性。这不仅可以减少沉降长期观测的浪费,而且可以较早的预测高填方边坡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灰色模型在建筑物、边坡、高铁等领域的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在现代有轨电车中的沉降预测中应用比较少,并且现代有轨电车在运营阶段的沉降变化量较小。用灰色GM(1,1)模型和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有轨电车筏板的沉降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并比较。结果表明,新陈代谢GM(1,1)模型剔除了旧数据,增加了新的预测数据,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验证了模型在现代有轨电车筏板进行沉降预测的可行性,为今后类似情况的沉降监测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外业采集测点较多、采集周期长、内业处理复杂烦琐的特点,提出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以汉十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为实例,从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等方面阐述信息化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施工和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铁、公路等多建设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假设突然出现地表沉降、变形现象,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和开裂,最终造成地下管道与线路的断裂。此外,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在不断加快,大多数情况下地铁施工都会通过软土地基地段,所以研究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沉降变形的观测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阐述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沉降现象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沉降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为我国施工单位加强对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沉降、变形的观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敏  于圣平 《甘肃科学学报》2015,27(3):74-78,95
在黄土地区,从黄土地层本身特性出发,利用湿陷性黄土二元结构性质研究基坑沉降规律。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黄土上下不同地层性质变化出发,通过实验测定土层在降水后的性质变化来研究地层沉降的机理;第二,在地下水渗流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降水井布置情况,分析基坑降水的影响半径;第三,考虑规范推荐计算沉降公式的不准确性,从二维固结理论出发,运用粘弹性本构模型公式,结合黄土饱和地层的相关参数对沉降进行精确计算,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十分相近,对实际黄土地区降水施工导致周边建筑物沉降具有准确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周期长,承载力低,沉降变形波动大等特点,以某高铁沉降数据为依托,应用双曲线法、Asaoka法、星野法、GM(1,1)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分析不同时间起点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合实际沉降结果对比分析得出:①负沉降点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沉降预测时最好跳过或删除负沉降,且不易采用负沉降点附近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②双曲线法、Asaoka、GM(1,1)模型较适合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而星野法拟合效果相对较差;③双曲线法和GM(1,1)模型以停载后5个月为预测时间起点结果较准确,Asaoka法受预测时间起点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洞桩法导洞的开挖过程、方向及顺序是控制地层沉降的关键.基于北京某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的实测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详细分析导洞双向开挖时地层的沉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覆土层厚度、洞径、洞距对地层沉降曲线中反弯点距离i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洞开挖结束后地表沉降便随即趋于稳定,基本无滞后性;地层沉降主要在车站中心线左右30m范围内;横通道中心线反弯点距离i约为2.5倍洞距,其与洞径是近似线性的反比例关系,其与导洞埋深是近似线性的正比例关系.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独立基础下地基的非线性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探讨独立基础下地基竖向、水平附加应力和考虑应力历史对地基土体变形模量影响,利用分层总和法,考虑地基沉降计算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分级加载,提出了独立基础非线性沉降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电子表格的计算与分析,并与规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在软土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日益增多,公路的修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困扰公路建设部门的一个突出问题——路基的沉降特别是工后沉降的控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影响路基沉降和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一、影响路基沉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地区经常会发生由于地基处理不当或基础设计不当产生房屋倾斜现象.某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成后产生过大沉降和倾斜,对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石灰桩的桩土挤密,吸水膨胀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固,防止基础继续下沉,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通过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4层框架房屋的地基及上部结构的检测鉴定分析,找出房屋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而为此建筑物拟定了加固纠偏设计方案.对其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房屋纠偏加固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