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安处分制度是在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刑罚之一,其适用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和社会矫正。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保安处分制度或明或显的在我国法律中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出现。近年来,我国《新法修正案八》中的"宽严相济"思想以及新《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特别程序,都表明保安处分制度将不断地融入我国刑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保安处分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究竟应如何界定保安处分、我国刑法应否给保安处分一席之地进行探索,旨在倡导对我国刑法典中刑罚与保安处分进行二元主义的立法,也即对保安处分刑法化进行制度性建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地区也在其刑法典及刑事法律中对保安措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具有鲜明的司法性,且在坚持保安处分与刑罚二元论的前提下对部分保安措施采执行中的一元主义;台湾地区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大陆地区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其对保安处分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构建本土化的保安处分制度更是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安处分是以社会防卫为目的、替代或者补充刑罚而适用的刑事制裁措施。保安处分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经济、科学和社会的深刻背景,以新派教育刑的行为者理论、社会责任论和社会防卫论为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建立二元制的保安处分立法模式,坚持处分法定原则、必要性原则、处分均衡原则、改善为主隔离为辅的原则,以补充刑罚的适用不足。  相似文献   

5.
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客观要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保安处分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借鉴国外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立法应该包括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包括保安处分的种类、适用的前提条件、适用原则、程序性规定等;分则应规定各种具体措施,列于总则之后。  相似文献   

6.
杨世昌 《科技咨询导报》2013,(36):207-207,210
我国刑法仅规定追诉时效而忽略了行刑时效。建构行刑时效制度,能够与国外立法模式接轨,加快依法治国的刑法文化的制度创新,适应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符合实现刑罚公正与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刑法总则中通过对行刑时效一般、特殊情况、期限及起算等内容予以规定,对于推动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实现刑罚的目的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以总则和分则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构建了立功制度,并明文规定了其内容、构成要件和从宽处罚的幅度,是我国刑法中特有的一项制度,完善了我国的刑罚裁量体系。它在预防犯罪,瓦解犯罪分子,及时侦破案件,教育改造犯罪分子,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我国的立功制度,剖析其内在本质和自身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得较抽象,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我们有必要对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准确认识立功制度的本质。中国刑法对立功的价值是定位于功利主义的,但是立功在对功利追求的同时应兼顾法律的正义。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严格责任制度为英美刑事立法所认可。其制度价值在于预防犯罪,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严格责任,理论界的认识并不一致。笔对此持肯定态度,并列举了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条款。同时认为我国刑法中关于严格责任的犯罪法定刑相对较重,有必要加以调整,并在刑事诉讼法中作出相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保安处分立法概况,简要分析了其缺陷与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保安处分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安处分一词是大陆法系的产物,"在罗马法中,就有关于在疯狂病发作状态下,杀害其生母的成年人如何处分的问题的讨论,这种以防卫为目的、有别于刑罚的监护措施,实际上初具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原型。"  相似文献   

12.
死缓是我国特有的刑罚制度。在死缓制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足以支撑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刑罚理论尤其是刑罚目的观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刑罚目的观理论的发展必然会对死缓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一、我国目前的刑罚目的分析(一)从目前刑事法律的规定看我国的刑罚目的。我国刑法没有明文  相似文献   

13.
缓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运用制度。对于缓刑的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缓刑制度是一种附条件的、涉及刑罚裁量与执行两方面内容,而以刑罚裁量为主的刑罚运用制度。对缓刑制度性质的认识,关系到缓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价值和适用对象的权益保障,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缓刑的适用和缓刑的实际执行。搞清楚缓刑制度的性质,对于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累犯制度,是由刑法所规定的。如构成累犯,则意味着要受到相对较重的刑罚处罚(见刑法第六十五条),并排除了缓刑对累犯的适用(见刑法第七十四条)。各国刑法,都规定了累犯制度,同时,也大都对累犯的构成条件作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定。 为什么要设立累犯制度呢?立法者是为了防止重新犯罪。对于犯过罪且受过一定刑罚处罚的人,在一定时间内再犯危害较为严重的罪,那么就从重给予刑罚处罚。较之以前没有受过刑罚处罚的人相对严厉。从而达到遏制重新犯罪的目的,实现刑罚的初衷。 我国刑法对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危害国家安全累犯。一般累犯…  相似文献   

15.
与国外刑法相比较,我国刑法有关受贿罪刑罚种类的设置不够完善,尤其在剥夺犯罪人再犯的资格和能力、罚金刑等附加刑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缺憾,这对惩罚和预防犯罪无疑是不利的。在广泛查阅国外刑法的相关规定和思考后,对受贿罪附加刑刑种的完善提出增设和完善受贿罪资格刑和罚金刑附加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潘丽平 《科技信息》2009,(30):69-70
我国的缓刑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暂缓执行原判刑罚。这一制度在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改造犯罪分子、减少司法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贿赂犯罪表现形式日趋多样,跨国贿赂、赃款向境外转移、贪官外逃现象日益严重的严峻局势,国际社会在立法上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贿赂犯罪问题上也面临相同的威胁,但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却落后于国际反贿赂犯罪立法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在贿赂犯罪的范围、行为对象、刑罚种类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刑法典在立法时既考虑了刑罚个别化,规定了初犯、累犯、自首、立功、胁从犯等量刑情节,在司法时法官根据法律规定和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裁量刑罚,在执行刑罚时执行机关根据刑法规定及罪犯的情况,可以予以减刑、假释。罪刑法定原则一定意义上是包含了刑罚个别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