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从结构、形象、语言形式、数字运用四方面,具体分析陈白尘喜剧作品《升官图》中呈现的狂欢化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和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全面继承与创新,它们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迟锐 《科技信息》2009,(23):387-387,295
本文从狂欢化理论角度切入,对《快乐女声》的节目形态进行初浅的分析,认为《快乐女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赫金研究中的狂欢化的精神,但在本质上它只是吸引大规模受众参与互动的商业运作。  相似文献   

3.
《大师与马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呕心沥血的关门之作,代表了他讽刺艺术、幻想艺术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从它得以公开发表的那天起即轰动文坛,历经二十年不息,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而艾特马托夫说它是苏联文学中“精巧的极至”,并将它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并称为苏联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是以狂欢节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核心内容的,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最高目标的理想建构。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及其人本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俄罗斯50年代至90年代对20世纪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研究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分析了狂欢化理论对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文艺研究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点及其最突出的"对照"描写的艺术手段,其实都与远古的狂欢仪式有着某种深层的联系.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要情节--"愚人节",就是源于古罗马农神节加冕和脱冕仪式.不过,雨果把它转化成狂欢化的文学语言,以具体感性的形象、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随便而亲昵的接触,相互间低身俯就,降格以求,消除了人们的身份界定,缩短了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距离,大大扩展了彼此间的认同感;作品还通过怪癖和粗俗的狂欢化审美手段,突出了主人公内在的双重欲念,强烈地宣泄了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揭示出人物潜在的本质,由此形成了<巴黎圣母院>独特的狂欢化风格.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主要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的友谊,建构的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虚拟世界,这与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图从狂欢精神、狂欢化的人物刻画以及狂欢仪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秀拉》与巴赫金的理论的共鸣之处。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人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狂欢化的视角解读<水浒传>无疑会有新的理解生成,但是这些理解却是不确切的.对<水浒传>中有关现象的解读应该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禅宗思想和阳明心学为指导,这比狂欢化理论更符合小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哈代小说立足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纵情的广场表演、滑稽的广场人物和粗放的广场语言建构了激情的广场狂欢,体现了狂欢化解构等级秩序、颠覆官方宗教、消解权威制度的精神内核,反映了世俗文化反他者化和去边缘化的倾向,是威塞克斯社会底层民众以自己的民间方式向世界发出的强音。  相似文献   

10.
除反映美国黑人妇女反抗性别歧视、追求自我的女性主义主题外,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另一显著特征是其强烈的狂欢化色彩。书中的狂欢特征主要从狂欢化广场和狂欢仪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狂欢化广场展现了黑人的爱、幽默和乐观。加冕脱冕的狂欢仪式中蕴含着交替更新的精神。作者以狂欢的形式表达了黑人民众对等级森严的官方世界的反抗和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交往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交往模式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交往模式的培养。同时也能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2.
"圣经"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具有深刻的影响,她的作品活用"圣经"之处多不胜数.<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情节--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充满了"圣经"原型意象,让读者在欣赏并接受小说之余,不得不惊叹作家独具匠心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渡边淳一名作《失乐园》中,男女主人公有着种种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书写,不仅仅是日本当代社会现实的写照,也使久木与凛子的互动充满意趣,使其对现代社会残酷性的反思与对绝对爱的呼唤更为深邃与广博,使久木与凛子,男性与女性两种个性主体的主体性与价值同时得到确认,而这种差异性的书写却并不僵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人们一直以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传统观点大多把撒旦视为反抗专制和暴政的革命英雄,而这违背了弥尔顿的创作本意。本文通过审视撒旦的堕落过程,指出其作为罪恶化身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外来词“嘉年华“在社会中频繁出现,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但有关这个词的材料却稀少零散.在考察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从外来词“嘉年华“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特点,并就人们热衷于使用外来词“嘉年华“的原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A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epics, Paradise Lost is John Milton’s declaration of his philosophy on the fall of man as well as the failure of the English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discuss the theme of free will in Paradise Lost, Miltion’s Arminian convic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Arminianism and the English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7.
18.
沈从文,是一个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情结,把"人与自然契合"美妙和谐的生存状态作为最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作家。面对"文明与自然"、"文明与生态"二律背反的现实,在小说创作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日益疏离对立、生命本性失落和生命力萎缩等生态病症的"失乐园"景观,流露出深沉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审美灵境作为人之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展开状态及对其意义的诗性领悟,它是人与自身及他者矛盾解决的涵容共生于生存境界.它既寓存日常存在之中,又将人从中提升出来.通达此境界的枢机在于人要有一种既不超乎现实存在之外,又不拘执于现世存在的满足之中;既不凌驾于他者之上,又不随顺于他者操控的自由自觉以至爱人爱物的柔静、创造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