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打制金银饰品已有千年历史,到了今天还沿袭传统的制作工艺的老艺人已经很少了.作者对乌镇“张宝源”银楼进行了考察,对银饰制作老艺人进行了访谈,记录了乌镇地区手工制作银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署名黄旛绰的<梨园原>是梨园艺人多年从事舞台表演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对<明心鉴>的主旨精神的传承.它通过对表演步骤、诀窍的系统阐释,指导着戏曲表演者的实践活动,它意味着老艺人对理想艺术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概括为两个字,就是"用心",这是提升表演艺术境界的不二法门."用心",就是虚心学习,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勤学苦练基本功."用心"去体验角色,"用心"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苗族银饰制作的调查研究,挖掘了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分析了苗族银饰的几何构图及造型,发现苗族银饰的造型应用了大量几何元素,如三角形、正方形、圆、椭圆、螺旋线、球、圆锥等等,由于几何元素在平面与立体构图的大量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苗族银饰的造型艺术,使苗族银饰魅力无限,同时这些银饰也彰显了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情趣,体现了苗族在银饰造型艺术中的智慧.如果把它们作为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来进行开发,然后引入苗族地区中小学数学课堂,这对中小学生学习初等几何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从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的角度出发,就其制作材料的取材来源的划分、制作工匠的构成、民族图腾崇拜体系对制作工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在于探讨苗族银饰制作工艺中的美学内涵,希望能为少数民族的装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是至今仍活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活态的、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唱艺人为它的流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阐述了说唱艺人的基本特征、说唱时的仪式、说唱艺人的类型和传承方式,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同时指出了我国在"格萨尔"研究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远古,人类钻木取火,开始主动利用光和热; 近代,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对光的利用进入新阶段; 当代,我们用光纤传播互联网信息,光本身是高科技的载体. 转眼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经举办七届;河网密布的千年水乡乌镇见证了非凡的互联网之光;七年里,互联网之光照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点燃梦想,创新成就未来。5月16日-17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嘉兴市委人才办、嘉兴市科学技术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桐乡市委人才办、桐乡市科学技术局、桐乡市科学技术协会、乌镇镇人民政府、乌镇·院士智慧谷联合承办的"乌镇院士之家"开家仪式暨院士嘉兴行活动在嘉兴举行,擦亮"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中的最耀眼的"创新蓝",助推嘉兴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21,(1):36-38
聚才造城,布局战略性产业平台 一是形成"12310"创新矩阵.建设好一个高新区(省级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两大双高生态园(桐乡前沿材料产业生态园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高起点规划三大科技城(凤凰湖科技城、乌镇国际创新区和高铁产业新城),推进10个创新"园中园"建设(欧美湾谷科创园、乌镇院士智慧谷、...  相似文献   

9.
办公过程中经常要用Word制作打印一些表格类的文档.如果遇到如图1较复杂的表格,都是先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制作出规则的n行n列表格,再用单元格合并或拆分的方法制作出需要的表格,感觉非常麻烦.其实Word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很好的工具,用它可以很方便地"画"出这样的复杂表格.  相似文献   

10.
苏州贴蜡法是我国传统失蜡铸造的代表性工艺,晚清至民国期间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技术,制作蜡模时使用了木模版,所作的仿古铜器俗称"苏州片"。本文作者和艺人合作对这一濒于失传的工艺进行复原,总结其技术要点,为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银饰的抗变色能力,采用大腔体原子层沉积设备,以Al_2O_3作为保护膜进行银饰的批量处理。通过在腔体内加入匀气装置,改善了腔体内膜层厚度的均匀性。通过工艺参数的改进,改善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实验表明,用洗银水处理后的银饰直接进行处理,银饰表面会变黑。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基底温度为150℃时,获得的薄膜为无定型结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薄膜表面致密、均匀。腐蚀试验表明Al_2O_3膜层厚度为30 nm时,有良好的抗变色效果。光谱测试表明,镀膜后银饰的平均反射率略高于未镀膜银饰的平均反射率,镀膜后对银饰的外观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小红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02-202
介绍"液体压强公式"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论述了选题原因,设计思路、材料制作,仪器原理及演示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四川凉山彝族有佩戴银饰和使用银器的传统。银饰种类主要有:头(帽)饰、耳饰(耳环、耳坠)、领饰(领扣、领花)、胸挂、银衣扣、手镯、戒指,现在凉山彝族佩戴银饰的还较多。除外还有一些其它银器,如银酒具(酒壶、酒杯)、银斗笠、银刀鞘、银烟杆、银马鞍等,这些银器现在仅少数人家才有。近二十年来,银饰的需要量逐渐上升,银器的制作也呈兴盛的局面。加工工艺主要有锤揲、錾刻、镂空、掐丝、镶嵌、焊接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银饰的抗变色能力,采用大腔体原子层沉积设备,以Al2O3作为保护膜进行银饰的批量处理。通过在腔体内加入匀气装置,改善了腔体内膜层厚度的均匀性;通过工艺参数的改进,改善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实验表明,用洗银水处理后的银饰直接进行处理,银饰表面会变黑;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基底温度为150℃时,获得的薄膜为无定型结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薄膜表面致密、均匀;腐蚀试验表明Al2O3膜层厚度为30 nm时,有良好的抗变色效果;光谱测试表明,镀膜后银饰的平均反射率略高于未镀膜银饰的平均反射率,镀膜后对银饰的外观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张爱玲作品作"现代性"的研究,为张爱玲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以这种理念对《十八春》作新的解读,《十八春》就不仅仅是普通的民间故事,而是一个特定意义的"新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建构过程中,张爱玲特有的叙述方式与风格,以及她对"老中国"现代性"的独特认识和把握光彩毕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奇观电影的风行,对国内电影产业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叙事性"不再成为评判电影视觉奇观及其美学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P2P技术日臻完善,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的影像传播、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3D电影在挑战观众视觉生理极限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调整,以寻求技术呈现与视听享受的平衡点.由此,技术对电影美学与产业的影响,包括影像制作与媒体传播两方面,电影生态在技术发展进程中不断追求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张杨 《科技信息》2009,(27):185-185
苗族银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自身民族的徽记,又是民族历史的浓缩,还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对苗族银饰的种类、造型、纹样、工艺作了较详尽叙述,并分析银饰所体现出苗族传统审美观,民俗和信仰等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对苗族银饰的研究和利用,并加强对苗族银饰及传承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叶,北京八角鼓沿运河传入山东济宁,经过后来艺人们的不断改进,并大量吸收了当地的各种民间表演艺术,同时受当地方言音韵的影响,逐步发展成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济宁八角鼓.该文针对目前济宁八角鼓的生存状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发展措施:政府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培建立训基地、保护老艺人、要注重文化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结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发音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并制作了"普通话声母、韵母发音动画"课件.实践证明,本课件对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备受关注.从其制作时间上看,"孔子衣镜"制作时间是刘贺被封海昏侯之后.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满足"读过《史记》"、"有漆树"、"有专业手工者"、"有足够的时间"四个条件.当刘贺"身患痿疾"被封海昏侯后,面临着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的威胁,以及汉宣帝的监视.而"孔子衣镜"正面的西王母、东王公等纹饰则指向刘贺对长寿长生的渴望.背面的儒家内容正是利用汉宣帝重法而轻儒的性格,假装崇儒而无抱负,以减少汉宣帝对自己猜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