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迟子建《晚安玫瑰》中塑造了一个闯荡城市的农村女孩形象,在乡村生存环境的广阔与城市居住环境的逼仄之间,在乡村传统直白的情感表达与城市潜流暗涌的情感冲突之间,在乡村直截了当的人际关系与城市互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之间,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乡村与城市意象的对峙,表达了对人们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诗意的温情是迟子建小说世界的标志,但是她关于故园关于乡土的温情故事,只是小说叙述话语的一个层次,对现实性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拒绝与抗议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迟子建通过叙述方式的控制与选择使她的反抗以温婉的姿态展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以反传统文学观为其主要标志的先锋文学运动一时兴起,许多乡土作家逐渐放弃和远离了"三风画"特别是对"风俗"、"风景"的描摹。然而,就在这种远离乡土的创作思潮弥漫文坛之时,"极地之女"迟子建却用她饱蘸诗意的笔触捍卫了乡土文学的形象。本文将运用形态文化学的理论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三个方面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温情是迟子建小说世界的标志,但是她关于故园关于乡土的温情故事,只是小说叙述话语的一个层次,对现实性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拒绝与抗议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迟子建通过叙述方式的控制与选择使她的反抗以温婉的姿态展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迟子建和铁凝充满诗意美的小说创作的赏析 ,可以看出她们的创作既是女性化的 ,又不单纯是女性化的 ,具有更普泛的表现人性善与美的意义。情感——诗意——思想构成了作品互相牵制的内核。她们的创作无疑对当下女性主义写作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庐隐和迟子建是间隔半个多世纪的两位优秀女作家,她们都擅长在小说中描述感伤情绪.她们的感伤是自身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的体现.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思考,尽管所描述的对象、背景、表达情感的方式均有所不同,但她们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人们在感伤、悲哀中坚强起来.找到生活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这种情结是她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是其小说具有亲切感和持久感的重要因素。她的故乡情结主要体现为乡恋情结,在表现上采用了三种手段:对故乡景色的唯美描写,对故乡人丑的温情包容,对都市文明的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作品展示的深刻、独特的死亡景观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一个新视角,将迟子建笔下的死亡形态分成两类,一是昭显社会价值的死亡,二是作为本体存在的死亡,并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文化因素既是满-通古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蕴含着东北边疆地区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内核。以满-通古斯文化为视阈研究迟子建小说,不但可以系统地挖掘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还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像和风格特色。因此,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进一步探寻了东北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层文化和精神维度,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知的。她的人生"烦恼三部曲"系列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均是讲述繁琐家务事的烦恼故事。在新写实的浪潮过去之后,池莉的创作发生了许多转变,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加强自己的创作深度,并在作品中响起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凸现了女性意识,还尝试着在作品中运用智性的反讽,从而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情与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作品的形象美、图画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作品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通过种种教学途径,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受到美的熏陶,雕琢出一个又一个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虽然人们对世界荒诞性有意识、自觉地表现开始于20世纪的现代社会,但是早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爱伦·坡即在他的小说中,通过表现人格的分裂、人性的孤独和死亡的恐怖等主题,深刻表达了人与世界的疏离和现实的荒诞这一主题,并对世界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标志性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对新写实之前创作的把握有利于准确感知和深度挖掘新写实小说。文章认为池莉初期创作的动机是探索精神家园,重点在于现实的诗化和文化的反思,关键是执着于人的故事。池莉新写实之前的创作对于池莉的整个创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美学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文献如何体现静态美和工作人员、读者如何体现动态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只有创造图书馆的动静美,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L系统分形图像的Xml表示及其网络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如何用Xml来表示L 系统生成的分形图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用JDOM来处理这些Xml信息,通过javaApplet和Jsp在网络上传输这类分形图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题情感混合模型的无监督文本情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有监督、半监督的文本情感分析存在标注样本不容易获取的问题, 通过在LDA模型中融入情感模型, 提出一种无监督的主题情感混合模型(UTSU模型)。UTSU模型对每个句子采样情感标签, 对每个词采样主题标签, 无须对样本进行标注, 就可以得到各个主题的主题情感词, 从而对文档集进行情感分类。情感分类实验对比表明, UTSU模型的分类性能比有监督情感分类方法稍差, 但在无监督的情感分类方法中效果最好, 情感分类综合指标比ASUM模型提高了约2%, 比JST模型提高了约16%。  相似文献   

18.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美和服务美,分析了它们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冲突与和谐。广告中的技术美与艺术美既有同一又有差异。广告中的技术与艺术都服务于广告美的实现。广告美的实现有赖于广告中技术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