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非对角基下,研究了3-3-1模型所预言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相关过程的修正.结果表明Z′的改变可以对t↑-t↓和t↓-t↑散射截面产生主要修正,而且在非对角基下散射截面在相同自旋态下是不为零的.因此我们希望,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结构的贡献可以在未来的ILC实验上探测到,并且可以区别不同的3-3-1模型.  相似文献   

2.
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都预测了新的类矢量夸克.它们会在高能对撞机上产生独特的信号.基于模型无关的框架,研究了单态的类矢量B夸克在质心能量为3TeV的紧凑型线性对撞机上的单个产生过程.重点研究■过程以及Z玻色子两种衰变道(■)的末态信号.通过对信号和标准模型背景的分析,分别给出了在年积分亮度为5ab-1下对B夸克质量和耦合参数的排除限制和发现范围.数值结果表明,未来的高能量线性对撞机可以作为探测类矢量B夸克的电弱耦合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3.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一般特征是左右手的费米子项通过一个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来联结.研究了在左右镜像模型和左右对称模型中新的规范玻色子Z′通过e^-γ凝聚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在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上探测该新粒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范围为16.23fb~206.2fb,并且左右镜像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大于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该新粒子的信号可以通过其轻子衰变道Z′→ l^+l^-来探测.  相似文献   

4.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一般特征是左右手的费米子项通过一个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来联结.研究了在左右镜像模型和左右对称模型中新的规范玻色子Z'通过e-γ凝聚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在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上探测该新粒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范围为16.23fb~206.2fb,并且左右镜像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大于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该新粒子的信号可以通过其轻子衰变道Z'→l l-来探测.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6TeV质子-反质子Tevatron对撞机D0实验中,测量了pp→Z/γ→e+e-过程末态电子电荷前后不对称分布.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测量了基本物理常数弱混合角sin2θW=0.2309±0.0008(stat.)±0.0006(syst.),以及Z玻色子与up-/down-轻夸克V-A耦合常数.这是迄今为止与轻夸克相关有效弱混合角、以及Zqq相互作用常数最精确的测量结果,从而为检验标准模型提供了新的实验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伴有右手中中微子的SU(3)C×SU(3)L×U(1)X(331)模型框架内讨论了Higgs粒子产生过彻e^+e^-→ZH.结果表明,当新粒子Z'的质量接近质心能量时能对该过程产生明显的修正.在该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过程e^+e^-→ZH的总产生截面σ与标准模型(SM)相应值的偏差大于5%,应该能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实验中观测到。  相似文献   

7.
在左右双Higgs模型(LRTH)中,研究了单个顶夸克在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上通过e+b→veT和γb→W-T过程的产生.对于顶夸克主要的衰变模式T→+b→tbb,这两个过程会分别产生3b+l+ET和3b+2l+ET的末态信号.当电子能量Ee=500GeV,质子能量取Ep=7TeV时,发现产生截面在顶夸克质量小于600GeV时会达到几十fb.也对T→W+b的衰变模式进行了唯像分析.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顶色辅助的人工色理论预言的赝标哥得通玻色子在NLC实验中对顶夸克对产生的修正,我们发现,Top介好对顶夸克产生截面σtt修正的贡献是主要的,在大部分参数空间里,荷电Top介子的修正很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γγ→■■过程中光子极化对其树图阶和完整一圈电弱修正截面的效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结果,并与非极化光子对撞机上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些squark对产生过程的光子极化效应在某些给定的参数条件下相当大.γγ→■■的set2参数条件下,在1.17TeV处,树图截面和电弱修正的截面分别增加了81%和78%.因此在未来的直线对撞机上以γγ对撞模式产生标量夸克对时,在某些特定的类gaugino的参数条件下,考虑到光子的极化效应对其截面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对撞机的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TC2模型是高能物理研究热点之一,而top-Higgs粒子是TC2模型的一个特征粒子.文章对top-Higgs为中间态的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顶夸克对产生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数合理的参数空间内,这个过程的散射截面和标准模型顶夸克对产生截面的比值达到了1%的量级,修正效果比较明显.因此,这个反映...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SU(3) simple group model , we study the spin correction of the top quark pair production at the high energy linear e+ecollider (ILC) with a center-of-mass energy √s=800GeV. Our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uge boson Z. exchange generates very small corrections to the spin correction observable in all the parameter space, which can not be detected in the future ILC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2.
在标准模型(SM)中,e+e-→νeν-eh和eq→νeq′h过程是黑格斯玻色子h在ILC和LHeC试验中的主要产生机制.我们研究了seesaw-Ⅰ机制所预言的重中微子Ni对这两个产生过程的量子修正,并讨论了通过这两个过程探测重中微子Ni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内,对eq→νeq′h过程的产生截面修正非常小,不过,对e+e-→νeν-eh过程产生截面修正较大,其数值可达到或超过将来ILC实验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改进了用于从正负电子碰撞的三喷注事件中辨别胶子喷注和夸克喷注的能量方法,使挑选喷注的纯度提高到71%。计算了用改进后的能量方法挑选出的胶子喷注和夸克喷注的平均多重数的比值R=(N)g/(N)q结果为1.30<R<1.50。这些结果与QCD的预言以及NRS,OPAL和DELPHI实验组获得的正负电子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14.
We calculate the supersymmetric eletroweak correction of order am2t/m2w, which arise from loops of chargino, neutralino and squark,to top quark pair productions in high energy photon-photon collis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inimal supersymmetric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cross section can be enhanced by 10% for top mass of 170 GeV and squark mass of 150 GeV. When squark mass gets larger,the corrections decrease rapidly.  相似文献   

15.
计算了在ILC上弱电精确测量范围内参数对新粒子AH质量和产生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程会产生充分事例。并且AH的衰变模式可提供典型的信号和清晰的背景,较有利于探测。  相似文献   

16.
The test of the Standard Model and search for New Physics signal are main aim of LHC experi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at the LHC, it is a major task in future to exceed the current accuracy of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important processes, in particular ones involving Higgs boson and top quark. 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summarize some recent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Higgs boson and top quark physics, especially the fixed-order and resummation predictions in QCD at both the Tevatron and the LHC.  相似文献   

17.
晶体中电子之间交叠形成电子的能带.格点的电子之间具有交换作用时使能带劈裂成自旋上下的两个子能带.这样的系统是既具有电子巡游性又具有局域磁矩的系统.当两种自旋的跃迁积分不同时,上下两个能带的形状、宽度、峰高等不同.我们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温度对于此系统的能带的效应.随着温度升高,两个子能带不断靠近,磁化强度也就不断减小.在一定温度,两个子能带中心完全重合,磁化强度为零.两个子能带的裂距的变化与相交可定性地说明系统随温度的变化出现绝缘体、半导体、金属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