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而我地区是高发区,解放初期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因此,甲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甲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使甲肝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及旅游的发展,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通过血液及各种分泌物传播的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近几年来我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特对我地区1993~1997五年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材料与方法通过疫情旬报、年报,收集1993~1997年间全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运用流行病学统计…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学十年甲型肝炎发病情况回顾分析刘成华肖能惠(校医院)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传染病中常见的多发的病种.而甲型肝炎(甲肝)在人群中传播快,甚至可以引起暴发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各地均有发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亦是肝...  相似文献   

3.
21年间,全县共发生肝癌3906例,死亡3869例。肝癌年均发病率51.86/10万(标化率53.87/10万),年均死亡率51.37/10万(标化率53.46/10万)。80年代以后,该地区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1994年与1974年相比,肝癌发病率下降了24.94%。按性别分析,女性肝癌发病率下降有极显著意义,而男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按年龄分析,1974年~1983年和1985年~1994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在后10年中,15岁~3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下降尤为突出,肝癌发病高峰年龄有所后移  相似文献   

4.
在发病率上,46年累计发生10261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32.57/10万;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98.98%,特别是1983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其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为8.42/10万。在流行周期上,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周期不明显,流行高峰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季节集中4-5月份(见表11)。在发病年龄上,与以前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的趋势较大改变,年龄分布明显向大年组后移并出现成人麻疹、通过分析,证明了应用麻疹疫苗后,提高了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儿童,降低麻疹发病率,乃至消灭麻疹。接种麻疹疫苗,能…  相似文献   

5.
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收集1990-2019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数据,分别构建ARIMA模型、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ARIMA-SVR、ARIMA-BPANN模型,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最佳,得到测试集的拟合值和真实值的RMSE(平均残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和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只有0.427 3和0.385 8,远小于其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一种正链RNA病毒[1])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毒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HC曾一度归入NANBH中,到1989年Choo[1]等,从实验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成功地分离出丙肝病原体并成功克隆出其全部核苷酸,才确证了HCV为NANBH的主要病原体的证据,同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正式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并将相应的病毒命名为HAV、HBV、HCB、HDV、HEV。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病毒性肝炎还存在另外两型即已型肝炎(HF)和唐型肝炎(HG)。HC病原体分离出来后,对HC的…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准确的预测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拟合,对2017-2019年发病率数据进行预测,并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比较以检验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6%,灰色GM(1,1)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96%;2017-2019年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5%,灰色GM(1,1)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47%.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比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准确,模型精度更优,是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预测效果较为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1995年共报告发生麻疹93例,发病率为5.79/10万,比去年上升了137.30%。全市除五大连地市、逊克县无病例报告外,共有五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现将麻疹发病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全市病例共分布于5个县(市、区),21个乡镇、农场、林场。发病最多的是北安市,共46例,其病例主要集中在市内,共36例,占北安市全部病例的78.26%,是高度集中发病。发病较多的嫩江县.其报告的29个病例共分布于10个乡镇,其中,嫩江镇6例,临江乡6例,其余乡、镇都不多于4例。孙吴县10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兴北乡,占7例,…  相似文献   

9.
21年间,全县共发生肝癌3906例,死亡3869例。肝癌年均发病率51.86/10万(标化率53.87/10万),年均死亡率51.37/10万(标化率53.46/10万)。80年代以后,该地区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1994年与1974年相比,肝癌发病率下降了24.94%。按性别分析,女性肝癌发病率下降有极显著意义,而男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按年龄分析,1974年~1983年和1985年~1994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在后10年中,15岁~3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下降尤为突出,肝癌发病高峰年龄有所后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六五”、“七五”科技攻关,我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已取得很大成果,但目前流行情况仍很严重。为此,中国科协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18个全国性学会及有关地方科协的ZOO余名专家、学者于1991年4月1~4日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研讨会,对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和防治工作进行了学术研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013年四川地区某鸭场暴发的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和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的混合感染病例.疾病发生于20~25日龄雏鸭,发病率25%~30%,死亡率为20%~30%,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雏鸭肝脏肿大,出血.利用双重RT-PCR从病死雏鸭的肝脏组织中同时检测出DHAV-A和DHAV-C.这是四川省养鸭密集区第一次发现雏鸭混合感染DHAV-A和DHAV-C的情况.此外,对2009~2012年四川省各养鸭密集区鸭甲肝炎流行情况做了调查.一共从四川省养鸭密集区采集312份疑似鸭肝炎样本中检测出120份鸭甲型肝病毒性肝炎.其中基因C型鸭肝炎阳性率为75%,基因A型鸭肝炎仅为25%,未发现基因A型和基因C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说明2009~2012年我省鸭病毒性肝炎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为优势病原.2013年,开始出现DHAV-A和DHAV-C混合感染病例.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危害,这应该引起养鸭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甘肃省东乡族学生自80年代以来体质变化趋势.对甘肃省东乡族学生1985年、1995年、2000年体质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东乡族学生身高增长显著,体重和胸围的增长落后于身高;机能、素质呈下降趋势.常见病发情况形势依然严峻.2000年东乡族学生蛔虫感染率为54.51%,与全国到200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降15%以下的目标差距太大,防治工作相当艰巨.由此得出结论.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呈增长趋势。机能、素质均下降。常见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儿童病毒性肝炎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6 6例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感染 12 7例占 76 .5 1% ,其中 HAV感染 4 8.8% ,HBV感染 16 .2 7% ,HCV、HEV感染均为 2 .4 % ,CMV感染 6 6 .3% ;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39例 ,占 2 3.4 9% ,其中双重感染 2 1.6 8% ,三重感染 1.81% ;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均未检出 HDV、EBV感染。急性肝炎 15 1例占 90 .96 % ,其中黄疸型 111例占 6 6 .6 1% ;淤胆型肝炎 7例占 4 .2 1% ;慢性肝炎 4例占 2 .4 1% ;胆管闭锁 1例占 0 .6 % ;重型肝炎 1例占0 .6 % ;肝硬化 2例占 1.2 %。甲型肝炎以 1- 3月发病居多占全年的 4 3.32 % ,急性肝炎均痊愈。结论 :1岁婴儿以 CMV感染为主 ,2~ 5岁以后以 HAV感染为主 ,甲肝、丙肝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均与 HBV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郴州市近7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郴州市近7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率先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后又突然上升,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传染病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存在不少隐患。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值得警惕的重要人兽互传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动物模型和自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简述了笔者的研究室在动物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进展。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作为一种人兽互传病——病毒性肝炎已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畜禽中的分布,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蔓延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可能与动物有关,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畜和家禽有关。动物病毒性肝炎的存在已对公共卫生造成显著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工作,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组织研究动物,特别是畜禽病毒性肝炎与人的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其间的传播问题,为防制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流行,保证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并尽快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常规肝功能检查缺之特异性,病原检查又因受报告时间的影响,故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误诊的153例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其他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2例,其中胆囊炎、胆石症15例,伤寒14例,药物性肝炎8例,肺炎5例,胆道蛔虫症3例,血液病3例,肝癌2例,心衰2例。1.2病毒性肝炎误诊为其他疾病10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消化不良、肠炎14例,伤寒12例,胃炎、胃溃疡8例,药物性肝炎8例,胆囊炎胆石症6例,胆道蛔虫症6例,不明原因发热5例。2诊断标准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7.
伤寒是由水及食物传播形成暴发流行的。不能及时发现病人,是造成发成流行的主要原因。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五月份孙吴县共发生一百三十四例,是一次水型暴发流行。调查材料如下:概况及流行经过孙吴县位于东经126°34′-127°59′,北纬48°45′-49°43′之间。全县总面积为549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数为88257人。全镇八千多户,共有两个供水井。即铁路用的2号井和孙吴镇内用的4号井。全镇居民饮用的是没有水场的大河底下的浅表水。镇内卫生条件较差,居民普遍有喝生水习惯,致使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从3月9日发生第一例伤寒以后,病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通辽市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及变化的趋势,对通辽市的1991~200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了列表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6年间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数量多,而1991~1994年间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类传染病居第二位。上述资料表明,对传染病要加大力度,有效控制传播和流行,更要尽早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通辽市肺结核发病情况,对通辽市1998~2002年肺结核疫情报告资料分别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通辽地区1998~2002年肺结核疫情报告显示: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壮年为主,发病职业以农、牧民较高.资料提示应对通辽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加大力度,有效控制,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市东区2001-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东区2001~2005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5年,该区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081.98/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840.66~1402.16/10万之间。2001~2003年发病率波动弧度小,发病态势较平稳。2004~2005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01~2005年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构成比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2.96%,其次为血液、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18.96%和18.05%。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淋病和肺结核发病率自2001年以来居各种传染病前5位。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肠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