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 《科学大观园》2022,(21):34-35
<正>诺贝尔奖也有如一株大树,有地上光鲜的一面,也有地下不为人知的并不那么“高贵”的另一面。诺贝尔奖一直充满争议,这些争议或许撕破了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完美无缺。但是,也正是这些争议为其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让其从神坛走下,生机盎然地走入历史长河。当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被问到他最想同哪位已故人士交谈时,他说:“我的父亲,我会告诉他我赢得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受人尊重,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2.
你的作品呢     
女人是个好女人,秀丽,贤慧,聪颖,而且还有一张烫金的文学学士证书。像所有女人一样,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很平常。她的丈夫在研究所工作,担任了一个研究课题组的组长。为了丈夫的事业,她担任起了相夫教子的全部重担,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丈夫在研究领域有了成果,在圈内也很有名气。每当听到别人赞扬他的丈夫,她的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她认为丈夫就是她的作品———一篇很有内涵的小说。她准备创作自己的第二件作品———他们的孩子。就在这一年,她遭遇了失业,她所在那家单位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了。她连工资都没有了。于是,…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1,(3):52-53
剧情简介:《生化危机4》故事紧接上集《生化危机3:灭绝》。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饰)在阿拉斯加找到了昏迷的克莱尔(艾丽·拉特饰),她被“保护伞”公司施以了手术,胸前植入的装置接收到奇怪讯号。她们追踪讯号源.来到了被丧尸占据的洛杉矶……在这里他们与克莱尔的哥哥、身为S.T.A.R.S.阿尔法小队队员的克里斯(文特沃斯·米勒饰)汇合,  相似文献   

4.
M·玻恩(1882-)是西德的理论物理学家(曾侨居英国,加入过英国国籍).他对量子力学的建立,特别是对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金,在物理学界是很有影响的一位学者.玻恩同时还是一位自然哲学教授,  相似文献   

5.
正1811年,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利奇费德的一个牧师家里。她四岁丧母,由长姊教育,在哈特福长大,这一时期,她在哈特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酷爱读书,阅读了拜伦和斯考特的大量作品,这两位著名作家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1岁那年,随父亲移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在辛辛那提市一处中学教书,在中学任教期间结识了莱恩神学院的教员卡尔文·斯托,并结婚育子,生活虽不富裕,但很幸福。在这段时间里,她经常为杂志撰写短文和小说,她的文学才能得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20):33-35
<正>一年一度的"幽默诺贝尔奖"颁奖仪式,9月19日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举行,"幽默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每年都举行"煞有其事"的颁奖典礼,其奖项专门授予那些"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工作。按照该活动官网上的资料介绍,设立这一奖项的目的是为了向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们致敬,向想象力致敬,并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以及技术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等机构就会陆续公布当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按照惯例,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投票选出获奖人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将获奖的喜讯打电话告知获奖者。由于北美和欧洲的时差,这个报喜的电话,通常是在半夜打到北美获奖者的家中。夜半铃声惊梦来,10月初的这个报喜电话,也闹出过不少八卦故事。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丹纳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21):7-8
搞笑诺贝尔奖又称“幽默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初颁奖。其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其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来说,随着科学学的兴起,人们对诺贝尔奖有关问题的思考便开始了.就我们目之所及,最早以诺贝尔奖为主题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学者哈里特·朱克曼,她的<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早为国人所知.这部专著是我们对诺贝尔奖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必须反复阅读的文献,因为一方面其中所得出的许多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有意义的;另一方面,这项研究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默顿命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马太效应".此外,贝尔纳和汤浅光朝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诺贝尔奖的有关问题都有很多启发作用.在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就有学者对诺贝尔奖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一些更加深入的介绍和研究工作才与世人见面.可以看出,近两年来我国学者对诺贝尔奖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0.
婚姻欠条     
孩子和他们分床睡后不久,他和她的感情发生了危机,没有吵,没有闹,他们也平静地分床而睡了。分床而睡第一夜,他怎么也睡不着。而立之年后,他在写作上春风得意,一个刚毕业的迷恋文学的大学生走进了他的视野,那个女孩再三请求要做他的“小徒弟”。他觉得女孩乖巧,具有青春活力,也有一定文学潜在气质,就同意了。他把收“徒”之事告诉了她,她很平静地接受了他的“徒弟”走进他们的生活,她好像早预料这一天会到来。眼下他和她正因此发生危机。分床睡后数日,她终于提出了话题,离吧!他一听,欣然同意。  相似文献   

11.
在一项独特而引发争议的实验中,36岁的俄罗斯女科学家纳塔莉亚·阿维斯森科赤身裸体跳入温度只有零下1.5摄氏度的海水中,试图驯服两头白鲸。纳塔莉亚是一位潜水高手,之所以选择裸体是因为海洋学家告诉她,白鲸不喜欢接触人造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说来诺贝尔是一位科技发明家 ,而不是一位科技企业家。诺贝尔奖各奖项的设立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是他一生的实践、爱好以至于理想的结晶。本应在他身前安排好其遗产的处置 ,并设立诺贝尔基金会的框架 ,由于他对法律的缺乏理解 ,这件好事险些变成画饼。在他身后建立的诺贝尔基金会已经在这一百年中尽了她的极大努力 ,以发展这笔遗产来维持每份诺贝尔奖金额的高水平。但是政府在前期执行的高税收政策 ,使这种努力几乎无法保持诺贝尔奖的光辉。诺贝尔奖的评奖程度的民主和严格并不能排除其固有的倾向 ,在意识形态有紧密联系的和平奖与文学奖中尤为明显。全部评奖活动以及隆重的授奖仪式正在变成瑞典全国性的活动 ,从而使这个国家因诺贝尔奖的存在与发展而更加著名于世。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一位过早凋谢的科学之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富兰克林是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她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对DNA双螺旋的发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她的早逝使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不能不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本文将简要介绍富兰克林的一生,重点在她对DNA结构的阐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这位女科学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2014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以及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而此次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却又一对夫妻同时获奖,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夫妇俩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通过研究分析加菲尔德个人网页中关于诺贝尔奖的51篇原文,我们对这位情报学家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加菲尔德研究引文分析能否预测诺贝尔奖,他们是否都写过引文杰作,获奖项目是否是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最高被引频次、获得诺贝尔奖和科学承认之间的关系,职业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关注日本的科学研究环境,运用引文分析确定是否属于早期发现等七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考察了诺贝尔科学奖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重点探讨了诺贝尔奖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本文认为,任何科学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社会运行都是特定的科学活动方式相联系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9,(11):34-35
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此外,她的放射原理以及放射同位素分离法都是非常有名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一起荣获诺贝尔奖。当时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还没有被发现。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的三位医学奖得主分别是英国的西德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约翰·E·苏尔斯顿(John E.Sulston)和美国的H·罗伯特·霍维兹(H.Robert Horitz),各人平分约10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3):46-47
丽丽是个长相俊美但性格较内向的女生。不少人赞她有气质,丽丽也认为自己很美,而且为自己的美丽感到骄傲。但前不久在偶然听了男同学的议论之后,她放假就去医院做了双眼皮整容手术。两个星期后,她又做了隆鼻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吴健雄1957年未能与杨振宁、李政道共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她工作的原创性不够高,她实验的途径与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以及实验的关键测量项都是杨振宁、李政道在获奖论文中提出的;二是与她几乎同时、互相独立对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作出实验证实的有三个实验小组,诺贝尔评委会不可能厚此薄彼,而一项诺贝尔奖按规定每次至多能授予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