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建设及区域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深刻地改变着不同国家和区域的面貌。在新的形势下,区域发展目标也相应地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谋求新的区域发展思路和途径,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是每一地区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在新形势下,为谋求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研究的视野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体现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区域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重视不同区域目标选择的多样性和非自然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一、区域建设研究的由来 区域研究作为地理学传统研究领域,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人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区域全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宜昌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各种优劣势,提出了宜昌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战略,为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的判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技术梯度划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建立了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的判断模型,并以长江三角洲12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对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状况进行具体地描述和比较判断。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是实施区域的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优化控制的思想,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协调的内涵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区域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区域PRED系统的公平、发展和生态持续性,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相应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共同富裕繁荣,是我国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先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思想,继而实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始点,这一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质量.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基本途径进行初步讨论,试图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7,(3):37-37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理学史的初步考察,提出区域概念的三个形态,即自然统一观、综合观和系统观;论证了区域概念对地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理论价值,解释了区域概念的基本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循环累积增强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无论是从发展要素维度、空间维度,还是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都可能是适用的。区域循环累积增强可表现为正向或负向,区域创新要素特别是企业集聚即呈现正向循环累积效应,带来区域的发展;反之,解聚即呈现负向循环累积效应,带来区域的衰退。科学知识等许多循环累积现象表现为指数增长曲线。在区域创新发展中,持续创新、通用使能技术、城市圈及城市群、创新与产业生态等四大因素影响循环累积增强效应。区域创新发展至少包括发展要素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循环累积增强。在发展要素维度方面,概述了微观层面的生产要素、科技要素自循环与要素之间的互循环;中观层面的科学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多要素链式循环与跨链循环;宏观层面的多系统联动循环,包括科技经济联动循环、军民融合联动循环等。在空间维度方面,简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园区等创新体系的循环累积关键措施。最后,提出了遵循循环累积增强规律、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4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一是注重循环累积增强中的存量维护与增量引育的互补效应;二是把握关键技术进步因素在区域循环累积增强中的杠杆效应;三是紧紧抓住区域保持正向循环累积增强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7,(8):44-44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战略。要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杨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1):F0003-F0003
关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十七大报告要求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的理论工作者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李超博士和刘耀森博士所编著的《区域分工与区域产业演进路径探讨——兼重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内生化分工演进》一书,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正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同时发展。所谓深度,是指区域集团化的内涵的发展,亦即区域集团化内容的扩充和深化,如欧共体在30多年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统一市场的计划,继而提出建立经济货币联盟,进而向政治联盟方向发展。向广度即外延的发展,又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指区域集团的多样化,除了像欧盟这样我们称之为高级形式的区域集团外,其余各种各样的区域集团正在发展,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如美国和加拿大的美加自由贸易联盟;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如美加墨自由贸易区;有南南国家,如遍布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7,(5):37-37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7,(2):37-37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6,(12):43-43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交通、邮电网络基础设施是特定区域经济开发的瓶颈资源。本文分析了两种网络和区域经济开发的辩证关系,探讨了两种网络对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机制,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开发中的网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化和城市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洲  李海燕 《科技资讯》2006,(18):233-234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区域经济和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总部经济是企业和城市双向选择的结果。总部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6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六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新空间、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发展、区域政策与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如何贯彻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创新以创新驱动和影响因素为研究重点;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集聚及其效应和产业转移;区域政策与评估对我国当前区域政策进行了剖析。总体看来,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对区域未来的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