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1根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偏心受压时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钢管含钢率、钢筋直径、体积配箍率的不同对核心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行了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试验 .试验参数包括偏心率和材料参数 (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套箍系数 ) .试验结果表明 ,材料参数和偏心率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与承载力均有影响 .随着偏心率的增大 ,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力作用不断削弱 ,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也明显下降 .最后对国内外 6种有关规范的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工程应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偏心率为0.2~0.6、 截面尺寸为180mm×180mm、 高度为600mm的16个试件的静力试验,研究了外方内圆双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整体弯曲及方钢管壁板局部鼓曲,剩余轴压力为峰值轴压力的75%以上; 增大方钢管含钢率或增大偏心率,双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承载力增大。采用叠加法计算得到的双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试件的偏心受压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构件偏心受压状态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长径比为12,28和56等共54根不同偏心率的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各参数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应用多种规范对试验构件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试验结果,分析压弯构件的FN/FNu-FM/FMu相关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偏心率越大、长径比越大、含钢率越小,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越低;极限承载力的规范计算结果均小于试验值,且由国外规范所得的计算结果小于由国内规范所得计算结果,现有规范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小偏心率压弯构件的FN/FNu-FM/FMu相关性曲线可简化为直线。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不同荷载作用和截面布置情况下,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及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根据构件在不同状态下的中和轴位置和3种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了9种破坏模式.考虑到钢管增强了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在已有钢骨高强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极限状态叠加法,推导出对称和非对称组合构件在纯弯状态下的受压区高度和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极限状态叠加法可以应用于该种组合构件,并适用于不同截面的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钢桁架内置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方面应用的空白,设计制作4根大偏心受压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柱,通过静载试验考察破坏过程及形态,研究试件的裂缝分布、变形、开裂、屈服和极限载荷等,并利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试验结果,通过引入强度增大系数,推导出试件柱受压承载力公式.结果表明:4根柱均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随着偏心距的增加,偏心受压...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模拟计算了轴心受压铜骨-铜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研究了套箍指标、配骨指标、长细比和偏心距对组合柱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铜管、铜骨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柱子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柱偏心受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初始自应力对钢管混凝土压弯力学性能的影响,对15根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柱和3根普通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进行了偏心受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相比,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长的弹性工作段,其随偏心率和长细比的增加而略有下降;初始自应力的存在使核心混凝土在未加载前就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下,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密实度,最终使结构获得较高的偏心受压极限承载力;初始自应力对结构的破坏形态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压弯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力学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偏心距、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参数,设计了16根组合柱试件进行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偏压破坏过程和承载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不大;与轴压试件相比,偏压试件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减小...  相似文献   

10.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方法具有高强、防火、耐腐蚀、施工简便等特点.在9根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柱加固试验的基础上,借鉴约束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钢绞线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应变的计算方法;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小偏心受压柱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用于加固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核心高强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对 10根核心高强钢管混凝土柱试件轴心受压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核心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分析了核心柱的钢管含率、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截面形式等因素对该种构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三种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的设计理论,即统一理论、叠加理论及拟钢理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了基于三种理论的我国规范(规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落锤试验装置对简支、悬臂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大质量低速撞击试验,从变形、吸能能力和塑性铰等方面对试验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简支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可超过其跨度的1/10,其最终位移与撞击能量基本为线性关系;撞击能量相同时,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大约是空钢管的1/2,即吸能能力是空钢管的两倍;钢管混凝土试件形成的"塑性铰"可消耗80%以上的撞击能量。  相似文献   

14.
火灾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了火灾后钢管与再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单元类型及界面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构件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火灾后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构件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取代率下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载荷-应变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极限承载力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管与混凝土柱的接触模型和固结模型,并进行了加载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相差不大,模型是合理的.分析了固结模型和接触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别,对比发现二者在构件的某些局部上差别大,但对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可用固结模型简化代替接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20根长径比为3.5,内填54~116MPa的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管约束可以显著地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延性,改善的程度随套箍指标F的增加而增加。钢管内混凝土强度的增加也与套箍指标F成正比。为彻底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塑性,套箍指标F应大于等于0.48。最后给出了钢管高强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芯钢管连接的钢管混凝土节点偏压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芯钢管连接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偏心受压承栽力的计算方法,应用节点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节点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表明节点承载力主要由芯钢管混凝土和芯钢管外的环形钢筋混凝土共同承受。根据塑性理论的下限定理,推导出芯钢管混凝土和节点区环形钢筋混凝土的弯矩-轴力相关曲线,并对曲线进行了简化。采用叠加原理将芯钢管混凝土和节点区环形混凝土的承载力叠加得到节点偏心受压时极限承载力,给出节点偏于安全的偏压承栽力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给出考虑芯钢管混凝土受外围环形钢筋混凝土约束后的承载力提高系数k。以35层商住楼钢管混凝土结构实际工程为算例,介绍了节点偏心受压承载力公式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悬臂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横向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根据“统一理论”确定构件的极限弯矩,利用理论公式计算构件的挠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相应工况,并与理论结果比较,得到了构件重点部位的应力、应变和加速度时程,结果表明,当套箍系数、材料强度和尺寸一定时,构件最终挠度与冲击能量成正比;冲击能量从自由端向固定端传递,固定端截面逐步进入屈服,最终形成塑性铰构件成为机动结构,丧失承载力;钢管混凝土构件具有较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应力、应变呈现典型弹塑性材料自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通用有限元工具Ansys,对钢管混凝土单梁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节点设计合理,受力可靠。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模型拱的弹性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一钢管混凝土模型拱桥为例,首次进行了此类桥型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探讨了结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的判定方法,初步建立了适合拱结构的动力稳定性判别准则,并研究了初始几何缺陷和地震加速度输入方向对动力稳定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实际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