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6种EPA-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富集筛选获得一组PAHs降解混合菌群和3株降解单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对16种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同时考察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在PAHs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群主要由3株已分离获得的降解单菌和5株未可分离培养的单菌组成;经过30 d的生物修复,混合菌群对土壤中总PAHs的降解率(54.17%)高于单一菌株(28.40%,31.95%,24.64%),并且对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4环、5环、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71.26%、39.76%和42.86%;利用混合菌群来修复16种PAHs复合污染的土壤,可以避免一些未可分离培养的关键菌株的丢失,使PAHs的降解更加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接种到堆肥体系中的毒死蜱降解菌Y3,并采用4个堆制体系考察在接种与不接种菌株Y3的两种堆肥化条件下,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和毒死蜱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不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B能够在40 d的堆制时间内达到腐熟,并且在堆制第32 d时使土壤中的毒死蜱被完全降解.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C能够更快消除堆肥中植物毒性,减少堆肥腐熟的时间,并且使毒死蜱被完全降解的时间缩短了12 d,接种筛选的降解菌Y3堆肥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火炸药厂排水沟底泥中筛选到的一株能高效降解三硝基甲苯(TNT)的S菌株,研究泥浆体系中S菌对TNT污染土壤的修复行为.结果表明:土著菌的存在对于S菌的优势生长和土壤修复具有一定影响,只有较高的接种浓度才能保证高效菌株的优势生长和修复效果;葡萄糖的加入促进了泥浆体系中S菌的TNT去除;随着土壤TNT浓度的增加,泥浆体系TNT去除率提高;丙酮加入促进了土壤TNT的解吸,生物修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海洋石油烃降解菌群构建及其在降解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实验室从油污染的样品中富集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构建出一个石油烃降解菌群,采用PCR-DGGE结合平板计数监测法研究了该菌群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不动杆菌PN3-2在混合菌群中是稳定优势菌,专一性利用烷烃的食烷菌B-5是菌群拥有持久高效降解能力不可缺少的菌株,而降解后期的优势菌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对烷烃代谢产物的清除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人工构建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提供了实践经验,并为大规模的生物修复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烃降解菌群构建及其在降解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实验室从油污染的样品中富集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构建出一个石油烃降解菌群,采用PCR-DGGE结合平板计数监测法研究了该菌群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不动杆菌PN3-2在混合菌群中是稳定优势菌,专一性利用烷烃的食烷菌B-5是菌群拥有持久高效降解能力不可缺少的菌株,而降解后期的优势菌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对烷烃代谢产物的清除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人工构建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提供了实践经验,并为大规模的生物修复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大港油田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得6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实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气相色谱(GC-FID)分析,对石油烃降解菌群的生物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得的6株主要为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均为原油降解的优势菌种.将这6株菌按照相同体积比配制成YJ01混合菌处理含油海水,降解7 d后,混合菌群对中链、长链烃的降解效果较好;混合菌对奇碳数烃的降解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发现突变菌PS 2对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物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其野生菌株SY-02.对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含水量、接种量、分散剂等影响微生物降解速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土壤含水量在20%~25%之间时,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最高降解率达到93%;当接种量在150~250mL之间时,突变菌PS 2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中接种量为200mL时,其降解率最高为93.4%.土壤分散剂可以明显地提高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度,其中稻壳作为分散剂降解效果最好,其最终降解效率达到93.1%.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石油烃污染环境的高效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假单胞菌AEBL3,它在呋喃丹的诱导下能产生较高活性的呋喃丹水解酶。通过硫酸鱼精蛋白处理、(NH4)2SO4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苯基交联琼脂糖层析,从菌体中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呋喃丹水解酶,纯化倍数为30.33倍。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质量约为85ku,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5和6.5,30℃下保温30min,酶活力基本不变,高于50℃酶活力则迅速下降;K^ 和Na^ 等对酶有激活作用,Hg^2 、Zn^2-、Cu^2 和Mn^2 等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采用排列组合法以石油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制备游离及固定化菌剂,室内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并进行生物修复实验,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降解前后石油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由菌株10-1、10-2和10-3的种子浓缩液按体积比1﹕1﹕1的比例组成的10#菌群石油降解率最高(73.34%),且降解后除C18组分外,其他烷烃成分未被检出;在10%,的投菌量下,60,d后,10#菌群固定化菌剂组对室内石油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率(32.5%)高于游离菌剂组(24.9%),且降解后其短链烷烃含量(11.42%)也高于游离菌剂组(7.91%)和空白组(5.12%).本文研究结果为10#菌群应用于野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原油降解菌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生物降解特性,构建了原油降解菌群SY,考察了生物活性炭反应过程中原油浓度、COD浓度及生物量的变化,分析了原油降解菌群SY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降解作用及生物再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油降解菌群SY能有效地降解原油并实现对活性炭的生物再生作用;接种原油降解菌群SY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油去除率达8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成为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尚待寻找新的耐重金属的多功能真菌用于修复研究。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及木霉与重金属污染修复相关的功能,并初步阐明了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重金属修复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合菌KW8-2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条件。以初始原油质量分数、接种量、氮磷比和表面活性剂用量为自变量,修复60 d的原油降解率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BB)设计,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原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0×10-3、30×10-3和50×10-3的污染土壤,最佳修复条件下的原油降解率分别为67.12%、63.39%和56.57%,远高于单因素试验的最高值(63.78%、60.36%和55.44%);试验数据可为混合菌KW8-2修复原油污染实际土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溶磷菌的溶磷特性对受铅污染土壤展开修复研究,研究了菌液添加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对重度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磷含量、有效态铅含量、pH等指标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土壤物相变化,初步研究了溶磷菌的钝化机制。当目标溶磷菌发酵菌液的添加量达到150mL/kg时,目标菌可有效在土壤中存活;当土壤全磷含量达到1g/kg时,经过钝化培养可将土壤有效态铅含量降至4mg/kg、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至19mg/kg。对钝化后土壤Pb形态分析表明,在目标溶磷菌作用下,土壤中Pb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变,XRD分析结果表明残渣态主要为氯磷酸铅盐化合物(Pb_5(PO_4)_3Cl),是Pb在土壤中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TNT红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菌种资源匮乏问题, 从复合菌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DNTS)降解菌株X2, 经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鉴定, 该菌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菌株X2生长的影响, 并探究X2对 2,4-二硝基甲苯-3-磺酸盐(2,4-DNT-3-SO3-)和2,4-二硝基甲苯-5-磺酸盐(2,4-DNT-5-SO3-)的降解机理及对多种硝基芳香族炸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X2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0oC, pH=7和1%盐度。菌株X2对初始浓度为500 mg/kg的2,4-DNT-3-SO3-和 2,4-DNT-5-SO3-的降解率分别在第12天和第3天达到100%。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表明, DNTS中的硝基被转化为氨基。鞘氨醇单胞菌X2具有广谱降解特性, 不仅可以降解DNTS, 还可以降解2,4,6-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和硝基甲苯(MNT)等多种硝基芳香族炸药, 为TNT红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物修复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介绍了生物修复的概念、原理、类型,回顾了国内外生物修复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国内生物修复在受污染的土壤、水体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并指出了生物修复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肥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微生物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过程中,肥料的类型、用量和补加均能对土壤中石油降解、菌体数目产生影响。研究实验表明,NH4NO3:NH4H2PO4=5:1,肥料添加总量为污染土壤质量的0.75%,在修复到30d时补加肥料,能获得良好的降解效果。经过60d的花盆修复实验,石油降解率达到48.5%。  相似文献   

17.
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其生物修复具有无二次污染、高效、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介绍了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重点探讨了预制床法在修复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指出对挖掘土壤生态善后处理技术及其它修复技术与预制床法的结合技术的研究将是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臭氧氧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后难降解的残油的去除效应。臭氧投加剂量约20mg03/g土时,臭氧氧化效率最高,达0.3mg总油/mgO3,且土壤石油烃降解茵数量仅下降一个数量级。臭氧作用下残油四组分中芳香烃降解率最高,其次为饱和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臭氧对残油各分子量组分均有降解作用,氧化后残油分子量略有下降。GC-MS结果表明臭氧对各类物质氧化的容易顺序为多环芳烃〉甾烷〉藿烷〉烷基环己烷〉正烷烃;臭氧未改变生物标志物参数;氧化后C8~C22脂肪酸,C15~C22正烷烃和C17--C28烷基环己烷含量增加,并出现了C12-C25脂肪醛,臭氧氧化后残油生物可利用性得到提高,生物降解速率是未氧化对照的2倍。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化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包埋,通过对3株菌的单独固定及混合固定后来降解有机污染土壤中的芘及苯并(α)芘.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经过固定后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游离菌,同时混合固定菌的降解效率普遍高于单菌固定的降解效率,在96h时芽孢杆菌(Bacillussp.)2号和动胶杆菌(Zoogloeasp.)9号混合固定菌降解效果相对较高,对芘和苯并(α)芘的降解率为61.8%和34.9%.通过不同的采样时间还可以看出,芘的降解速率要快于苯并(α)芘,这是因为芘的苯环数量少.以上的实验结果为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