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易切削钢中夹杂物及锡的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一种新型含锡易切削钢.在锡含量小于0.05%(质量分数)时,钢材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能,其力学性能也达到了国家标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钢中夹杂物和断口的形貌,利用能谱分析了夹杂物的成分.结果表明,钢中的复合夹杂物主要由氧化物和Mns组成.多数呈球形或纺锤形,在断口及夹杂物的表面上锡明显偏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复合添加易切削元素S、Bi和Te,开发了一种圆珠笔头用新型无铅环保超易切削不锈钢,并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与同类进口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研发钢中易切削相有MnS、Bi、MnTe及其所形成的复合夹杂物,夹杂物的种类、分布及力学性能与同类进口材料相似。经实际测试,该钢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和书写使用性能,可以替代同类进口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调查国内外有关易切削钢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基础上分析这类钢中与切削加工性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组织,确定易切削相Mns的作用和建立各主要组织的成分和粒度分布对刀具耐用度的关系式。为预测加工某批易切削钢的最佳切削速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BN型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与切削加工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室热态实验得到不同B、N元素含量的试样,利用理论计算研究试样中主要夹杂物的析出规律,然后对BN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及组成进行分析,最后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切削实验.结果发现在钢中添加B、N元素能够明显改善钢的切削性能,且不影响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易切削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对易切削钢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国内外各钢铁企业积极开展提高易切削钢质量的相关工作。通过对易切削钢钢种特性的研究,找出了影响易切削钢连铸工艺顺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连铸坯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立足于原有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成功开发了易切削钢连铸工艺。  相似文献   

6.
低碳高硫含锡锑复合易切削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合添加少量Sn和Sb或Sn和Bi的低碳高硫易切削钢做了切削和高温热塑性实验. 结果表明:试样在长时间的高速切削条件下刀具后刀面磨损很小,其易切削性能明显优于SAE1215钢. 含Sn和Sb的钢样在750~950℃温度范围内塑性较差,在1050~13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塑性.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钢中Sn和Sb元素在晶界、MnS夹杂物内及MnS边界处均存在;大部分的Bi元素附着在MnS夹杂物上,一部分弥散分布在钢的基体中;钢中MnS夹杂主要呈球状和纺锤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行设计的高温显微切削装置,在不同温度上对含有球状稀土硫化物夹杂的易切削钢进行了高温显微切削实验,观察到球状稀土硫化物夹杂在显微孔洞扩展过程中发生滚动。通过分析认为,在切屑形成过程中,球状夹杂物在显微孔洞中的滚动是改善易切削钢切削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易切削钢中Ca含量与硫化物形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研究了易切削钢中硫化物的Ca含量与硫化物形态的关系,探讨了Ca使硫化物变质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硫化物中Ca含量的增加硫化物的长度比下降,当Ca含量大于0.73%时硫化物基本上呈纺锤状。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及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锻造工艺对易切削非调质钢35MnVS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加热至1 200℃时组织仍无明显粗化。终锻温度与锻后冷却速度是控制该钢性能的主要因素。适当控制终锻温度(950—1 000℃)和锻后冷却速度(不大于2℃/s)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形变量15%—45%范围内,随形变量的增大,钢在空冷后亦可获得满意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215硫系易切削钢在沙钢40t转炉-LF-5流方坯连铸机工艺路线上的成功生产,同时指出其中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H08钢中添加微量的铈和低熔点元素锡和铅,研究不同铈含量对不同含锡/铅钢的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加入铈的钢比不加铈的钢的强度和韧性有普遍提高,抑制晶粒的长大,改善了含锡/铅钢的断裂机制.同时不同含锡/铅钢存在一个较优的稀土铈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12.
镀锡扩散法是钢铁试样镀锡后扩散退火。在扩散处理过程中,锡熔融并润湿试样表面,镀层和试样基体中的 Sn、Fe 等元素原子相互扩散,结果改变了镀层成份,形成一层与基体牢固结合的相当于多层金属材料的减厚耐磨层,提高了摩擦偶件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抗蚀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含锡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冶金反应平衡对其冶炼过程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对其室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Sn对铁素体不锈钢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脱氧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锡的熔点极低,其收得率较高,锡在硫化物周围的富集现象明显;含锡铁素体不锈钢性能优于SUS430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塑形和强度,可满足深冲加工性能的要求,而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SUS430铁素体不锈钢,可部分代替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含锡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冶金反应平衡对其冶炼过程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分析了锡在不锈钢冶炼过程的收得率及锡的添加对不锈钢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脱氧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演变结果表明,尽管锡的熔点极低,其收得率较高;锡在硫化锰周围富集现象比较明显,夹杂物周围被锡包裹,电镜下呈白色,氧化物夹杂周围未见锡的富集;从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当锡质量分数不小于03%时,晶界析出物中锡的质量分数高于基体,即存在锡在晶界的偏析现象.  相似文献   

15.
碳钢粉末渗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碳钢进行了粉末包埋渗铝试验 ,优化了渗剂配方及渗铝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铝层的相成分 ,并对渗铝层的微观组织和渗铝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使用 3号渗剂的 2 0碳钢的表面渗铝效果最好。 2 0碳钢渗铝层内未出现高铝脆性相 (FeAl3 、Fe2 Al5等 ) ,这有利于改善渗铝钢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 2 0碳钢经渗铝处理后 ,其机械性能略有降低 ,高温持久性能明显降低 ,而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38CrMoAlA钢不同淬火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38CrMoAlA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000℃淬火温度范围内,淬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不同的冷却方式因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不同,导致淬火后的组织不同,从而影响该钢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100—400℃范围内回火表现出回火脆性,在620℃回火能得到较好的强韧配合。该钢采用940℃,1h,油冷620℃,5h,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时,可获得适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含锡不锈钢溶质偏析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微观偏析模型及Thermo-calc软件,考虑了Mn S的析出,用微观偏析理论研究了含锡铁素体不锈钢中溶质的偏析行为.主要讨论了铁素体不锈钢中C,Mn,S,P,Cr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程度,研究了溶质偏析对零强度温度(ZST)、零塑形温度(ZDT)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锡在铁素体钢和低碳钢中偏析行为的差异,解释了低碳钢的热加工塑形凹槽现象,理论分析了微量元素对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的凝固偏析比远大于除P,S外的其他元素,Mn对S元素凝固偏析有抑制作用.锡为易偏析元素,其在奥氏体相中的凝固偏析比大于在铁素体相中的偏析比.  相似文献   

18.
Tramp elements such as tin are considered harmful to steel because of hot brittleness they induce at high temperatures. Because tramp elements retained in steel scrap will be enriched in new steel due to the difficultly of their removal, studies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n are essential.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clusions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n in stee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n-rich phase precipitates at austenite grain boundaries in an Fe-5%Sn alloy without MnS precipitates, whereas Sn precipitates at the boundaries of MnS inclusions in steel that contains MnS precipitates. Mn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ilicon dioxide or aluminum oxide as a nucleation site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tin phas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registry between the lattice parameters of the tin phase and those of the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