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段】 学习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第3课《菜园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初步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喜欢蔬菜。午餐时不爱吃蔬菜的坏习惯。我决定在识字时加入一个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和文中哪一种蔬菜宝宝做朋友,并说说理由。  相似文献   

2.
马良生 《奇闻怪事》2006,(10):21-21
2005年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墨梅》一诗与以往的诗句相比有了一些改动:将“朵朵花开淡淡墨痕”改成“个个花开淡淡墨痕”,将“好颜色”改成“颜色好”,将“要船清气满乾坤”改成“要流清气满乾坤”。据悉,这个版本是来自当年王冕的真迹。前两处的改动比较好理解,而将“留”改成“流”咋舌不可理解,但细细一品味,觉得更具神韵,“留”字过于生硬,而“流”字则更有韵味,更能使人体味到清气之神韵。以下是我关于“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这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雨点儿》的教学片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当老师出示这句话时,大屏幕里“飘落”一词缓缓地从上而下,轻轻落到句子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后,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第3课)一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运用了“画”庐山、“诗”庐山这两个环节,收获了不曾想象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张云 《奇闻怪事》2006,(5):33-33
【片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关“角的度量”的教学。教材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后,组织探究,出示书上量角的图例。  相似文献   

7.
邹萍 《奇闻怪事》2006,(10):20-20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钱爱萍老师的一堂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上,她那声情并茂的语言、合理巧妙的设计、挥洒自如的教态和恰如其分的教法,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下面这一片断,令我感受最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位置与顺序》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课通过对《左右》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的意义,体会到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由于左右概念相对复杂,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左右的教学感到困惑,尤其是对有人物情境图的左右位置的教学更是莫衷一是。下面就是笔者在听课中遇到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9.
“W”像什么     
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声母“w”时有下面一个片段. “小朋友,你觉得‘w’像什么?”我问。 “w像波浪。” “w像房子的倒影。” “w像山。” “w像三角形”……我频频点头。  相似文献   

10.
周毅红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37-37,72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根据这一要求和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同有趣的游戏、儿歌、故事、比赛等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中去学习。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问对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回生?在这方面各地实验区的老师已经创造了一些有效的经验。请老师们留意人教社出版的《试教通讯》、《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人教网小语网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等媒体刊载的经验文章、教学设计等。我这里只简单谈一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  相似文献   

13.
一、钻研教材,明确目标 (一)钻研教材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本节课是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学习这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金色花》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是这一课的教学预案。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中有一个使用了“曾”的句子: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相似文献   

16.
赵强 《奇闻怪事》2007,(5):12-13
本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爷爷的芦笛》。 【教学片段一】情随境迁——形真情真,情理结合 (运用多媒体出示一片芦苇叶,同时播放悠扬的芦笛声,出示海边美景。) 师:这是一片芦苇叶,却能做成音色独特的芦笛,你试过吗?强强的爷爷就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我们就和强强一起去听听爷爷的芦笛那婉转悠扬的曲调。  相似文献   

17.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配套的新教材也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编排体系,把我们带进了识字教学的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作者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在该段教学过程之中,我以简驭繁,着力凸显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中的第2至6句,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想像广玉兰花儿的四种不同姿态一一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开过的,并将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内化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19.
姜勇 《奇闻怪事》2007,(9):9-10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利用时间》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个主题《学习交流站》的第一个子主题《好习惯早养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一个学生的故事说明了拖拉的坏处和改掉拖拉的毛病带来的好处,再设置三个学生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选择,然后呈现学生的时间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最后通过“一分钟的价值”的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