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亚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
西方互文性理论强调文学历史中的文本存在着普遍的相互联系相互指涉关系。钱锺书的著作旁征博引,引合众多话语现象,具有强烈的互文性特征。在钱锺书的文学批评中,话语现象的聚合不是简单的罗列堆砌,它们通过不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组成形形色色的文本网链,达成不同的批评目的。对这些文本网链的描述与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出钱锺书的文学批评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
词语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和开放的,意义的建构往往和文本中其它成分或其它文本联系在一起。词语的意义被放置在互文性编织成的意义网络之中。从词语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等角度探讨了互文性对词语意义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先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7-53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姚士杰和小娥/素芳的对比,可以阐释前者对后者有意"误读"所产生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6.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广告语篇自身的特点,将广告语篇的互文性特征分为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媒介互文性等三个方面,并以例证对之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利用源语的互文阅读储备追踪互文线索,正确解读原作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完成对原文文本的“完成”和“阐释”。同时利用积年累月所建构的译语文化知识和阅读经验,深入到译语世界中去搜索信息,使读者产生共鸣和相应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这一术语是由当代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最先提出的。"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一个语篇中包含其他语篇的片断。互文性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但在语言学中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够。本文认为,语篇的互文性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将互文性同语篇分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谈互文性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理论在本质上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带来了许多启示:翻译教学应强调要让学生认清翻译互文性的意义,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和外语运用能力,扩展学生跨文化知识面,强调学生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优化翻译效果。研究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原作家群中的优秀作家刘庆邦和邵丽,皆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并都曾荣膺"鲁迅文学奖",而他们的小说在多个方面构成了明显的"互文本"关系。刘庆邦和邵丽小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表现丰富的人性、出色的心理描写、注重细节的力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52-57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3.
李嬿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102-105
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既有个性的一面,也有认知共性的一面,这就为汉语读者解读英文诗歌提供了互文的条件。把握住跨文化间的共性,寻找共享的文本,有助于我们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从主题层面、意象层面和语篇结构层面分析,互文性在英文诗歌的跨文化解读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2):151-154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原文与译文的互文关系以及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所生成的新的互文关系,认为译文带着译者独特的互文记忆和翻译目的生成于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成为译语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新的节点,从而论证了翻译与创作的互动生成所形成的新的互文网络可以使译入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后结构主义者所提出来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最先由克里丝蒂娃提出。基于网络的数码技术带来的一种开放的、活的文本--电子超文本更是使“互文性”理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同时,这种“互文性”理念又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去探索新的文本空间 相似文献
16.
话语分析是一门比较年轻而且是多学科,多视角的学科.本文笔者试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其做粗浅的讨论.话语分析本身就是一种对话,而互文性理论源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互文性理论能够从多方面满足话语分析的要求,是话语分析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外贸英语函电是推动对外贸易业务向前发展并达成交易的特殊用途英语语篇.互文性以多种形式体现在商务语篇中并影响着商务语篇的建构.本文旨在揭示指涉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对外贸英语函电语篇建构的影响,为外贸英语函电的建构及其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徐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4-87
我国“秘响旁通”之说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其核心观点都是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与相互引发,注重文本意义的派生与演化规律以及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复调复旨性,网络互动性,开放性和文化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种相通对于比较文学认识论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必须让译文通过译语文化背景与译文读者的认知图式形成最大互文性,在此原则指导下,本文从宏观层面(语篇层面的体裁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并将文学翻译中的体裁互文性的不同互文场在中英文化中进行比较,对语篇翻译调整进行探讨.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中的互文现象,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