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家窑类型彩陶黑、白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对甘肃马家窑文化时期马窑类型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白色颜料以石膏与方解石为主,改变了以往认为白色颜料为高岭土的观点,并阐明了石膏作为彩陶白色颜料的工艺过程,黑色颜料以锌铁尖晶石、磁铁矿以及黑锰矿为主,首次在彩陶资彦 发现了锌铁尖晶石。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原始美术的考释,引起学术界争议最多的,莫过于对彩陶纹饰涵义的阐述,迄今歧见百出,难有公论。其中之一,是对半山、马厂类型的折肢纹饰的演变原型的争议,过去研究者多数惯以半坡类型的具象蛙纹为源头,延续演变至马家窑中期,纹饰出现抽象化形态。后有学者对此产生异议,认为蛙纹与折肢纹两者之间并无联系,提出是由半山、马厂类型早期的神人纹形演变而成的,定论清楚可信。但是对于纹饰演变的地理环境及纹饰所含的内层涵义,笔者认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铁尖晶石MFe2O4(M=Co2+、Zn2+)纳米粒子,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酸钴比表面积为42.3 m2/g,铁酸锌比表面积为17.4 m2/g;丁基黄药在铁尖晶石表面的吸附行为均为多分子层吸附,符合BET吸附类型,且丁基黄药对铁酸钴表面亲和力大于铁酸锌。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铁尖晶石MFe2O4(M=Co2+、Zn2+)纳米粒子,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酸钴比表面积为42.3 m2/g,铁酸锌比表面积为17.4 m2/g;丁基黄药在铁尖晶石表面的吸附行为均为多分子层吸附,符合BET吸附类型,且丁基黄药对铁酸钴表面亲和力大于铁酸锌。  相似文献   

5.
以Fe(NO3)3·9H2O和Zn(CH3COO)2·2H2O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燃烧法制备ZnFe2O4纳米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尖晶石型铁酸锌纳米粉体,其粒径在30~50nm之间,且具有超顺磁性.同时研究了ZnFe2O4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ZnCo2O4尖晶石纳米粉体的新型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酸为沉淀剂、乙醇为溶剂,通过新型共沉淀法合成分子前躯体锌钴草酸复合盐ZnCo2(C2O4)3.4H2O,对该前躯体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即可制得锌钴尖晶石粉体.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前躯体热分解过程分别进行热失重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前躯体热分解仅经历2个热失重过程(脱结晶水和最后分解)且最后分解过程遵循随机成核和核随后生长单一的动力学机理,活化能不随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由此说明前驱体为草酸复合盐而不是二元混合盐.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尖晶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前躯体在低温段450~650℃煅烧2 h即可获得单相、颗粒细小均匀的尖晶石粉体,高温750℃煅烧,得到ZnO和缺锌的锌钴尖晶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Fe(NO3)3·9H2O,Zn(CH3COO)2·2H2O和Cu(NO3)2·3H2O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Fe2O4和CuFe2O4纳米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尖晶石型铁酸锌纳米粉体和立方晶系的铁酸铜纳米粉体,其平均粒径约为19nm和22nm,并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铁酸锌,用X-Ray衍射仪、TEM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氧指数检测、热重分析及拉伸强度检测,考察了铁酸锌添加量对软PV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的铁酸锌具有尖晶石结构,粒径为5~10nm;铁酸锌添加量为2.5份时,软PVC试样氧指数由25.4%提高到29.7%,达到一般阻燃要求,明显地...  相似文献   

9.
以镁砂细粉、Fe粉、Fe2O3粉和α-Al2O3粉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方镁石-铁铝尖晶石材料.不同气氛下烧成试验显示N2气氛是合成铁铝尖晶石的最佳气氛.通过XRD和SEM分析在N2气氛中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铁铝尖晶石材料的相组成及其显微结构,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铁加入量对试样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在N2气氛中于1450、1500、1550℃下保温3h处理后都能原位合成出方镁石-铁铝尖晶石材料;烧结温度的提高有利于铁铝尖晶石的发育和试样烧结性能的提高;铁加入量为10%时烧结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铜、铁、锰的氧化物和Co(NO3)2·6H2O为原料,在1150℃的温度下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为主相的氧化物材料,研究了处理温度、厚度、配比、颗粒度等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材料的高温红外发射率可能归因于氧化物材料的尖晶石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醋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浓硝酸为辅助氧化剂,在温度600℃、时间3 h下采用无焰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 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对制备尖晶石型Li Mn2O4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别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通过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产物的比容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n(Li)∶n(Mn)=1∶2(mol/mol)时,可得到Li Mn2O4单相,硝酸浓度对燃烧产物颗粒影响也较大;硝酸浓度为15 mol/L时产物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2.1 m Ah/g,4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9.0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8.3%,具有较好的容量及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熔融制样-X线荧光光谱法测定Al2O3中主要杂质Fe2O3,Si O2和Na2O的含量。采用Li2B4O7挂壁制备熔剂坩埚,分散剂溶解并分散Al2O3样品,蒸干过量水分后加混合熔剂(Li2B4O7∶Li BO2以12∶22的质量比混合),低温蒸干,并加热熔融制成厚度为2.5 mm的玻璃状熔片,用X线荧光光谱仪对Al2O3中Fe,Si,Na等元素同时进行测定。通过对此方法精密度及精确度的考核,其测量结果与化学值相吻合,三者杂质的标准偏差均小于10%,测定值与已知值之间的误差均符合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Mn改性制备了Fe和Mn的质量比为1且Fe和Mn的质量分数均为5%(5%Fe-5% Mn/H-beta)的催化剂,通过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比较分析了Fe-Mn/H-beta、Fe/H-beta和Mn/H-beta催化剂中Fe和Mn的化学形态,考察了O2、SO2和H2O等反应条件对Fe-Mn/H-beta催化剂低温催化分解NOx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Fe/H-beta和Mn/H-beta,Fe-Mn/H-beta催化剂在富氧和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中623K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NOx的转化率达到45%左右.Fe-Mn/H-beta催化剂中Fe和Mn的共存提高了Fe2O3和MnO2的含量.氧的存在促进了NOx催化分解,水蒸气和SO2对NOx催化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掺杂金属氧化物Fe3O4和Cr2O3贮氢电极MmNi3.5Mn0.4Co0.7Al 0.4(Mm: 混合稀土)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和Cr2O3的掺杂均使贮氢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和充电效率提高,且活化性能得到改善,活化次数减少到3~5次.Cr2O3的掺杂可使贮氢电极的放电过电位减少3.0 mV、快速放电能力(放电电流密度为500 mA*g-1)提高8.1%,同时改善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在同样条件下,Fe3O4的掺杂使电极过电位增大50.2 mV、快速放电能力降低11.6%,并导致电极的电荷保持能力下降.从MmNi3.5Mn0.4Co0.7Al 0.4电极的综合性能考虑,Cr2O3的掺杂对改善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Systematic studies of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La0.67Ca0.33Mn1-xFexO3 (x=0-0.3) system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Fe-doping content x the resistance increases and the insulator-metal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oves to lower temperature. For small doping content, the transport property satisfies metal transport behavior below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abov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t satisfies the small polaron model. This behavior can be explained by Fe^3 doping, which easily forms Fe^3 -O^2- -Mn^4 channel, suppressing the double exchange Mn^3 -O^2- -Mn^4 channel and enhancing the spin scattering of Mn ions induced by antiferromagnetic clusters of Fe ions.  相似文献   

17.
KBrO3 Fe^2 组合对4-硝基酚光化学降解的加速作用比单独使用KBrO3,Fe^2 时所起作用都要强一些,无光照下,K2S2O8 Fe^2 ,KBrO3 Fe^2 ,KMnO4,KIO4 Fe^2 ,KIO4 Mn^2 对4-硝基酚化学降解起加速作用,其中当Mn^2 浓度一定,KIO4浓度逐渐增大时,KIO4+Mn^2 对4-硝基酚化学学降解的加速作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Fe3O4/纳米级Fe0对污染水中Cr(VI)的去除效果,以及Fe3O4投加量、腐殖酸投加量、温度对Fe3O4/纳米级Fe0去除水中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纳米级Fe0对水中Cr(VI)的去除效果很好,在2min时Cr(VI)的去除率就能够达到91.4%,这个值比纳米级Fe0单独作用120min时对 Cr(VI)的去除率还要高;Fe3O4与纳米级Fe0的配比为7.5:1时,Fe3O4/纳米级Fe0对Cr(VI)的去除效果最好。温度的升高加速了Fe3O4/纳米级Fe0对水中Cr(VI)还原降解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制备Fe_3O_4粒子及其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5H5)2Fe和FeCl2.4H2O为反应前驱物,沿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路线,采用水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球形、方形以及棒形的Fe3O4粒子.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为手段对粒子的结构、形貌以及室温磁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粒子的生长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用X射线和磁性测量研究了Mn替代Fe对TbFe10.5-xMnxMo1.5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TbFe10.5-xMnxMo1.5(x=1.5,2.0,3.0,4.0,5.0)化合物均为TnMn12型四方结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均随Mn含量增加而增大。磁性测量表明:TbFe10.5-xMnxMo1.5(x=1.5,2.0,3.0,4.0,5.0)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过渡金属次晶格磁矩随M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x=3.0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出现一个非零磁矩的类似补偿点;在4.5K温度下,化合物的饱和磁矩随Mn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x=3.0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又随Mn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