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系列温度下测定了WCF62厚板的冲击韧度,结果表明,按面内方向取样时WCF62厚板具有优异的低温冲击断裂性能,但板厚方向(Z向试样)的冲击韧度偏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主要原因是钢中存在按轧向稀散分布着的晶界弱化区,引发了沿晶断裂,其次是按轧向稀散分布着的成片富集的颗粒状非金属夹杂物.因此,应进一步降低钢中的杂质元素含量,改善板厚方向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榛属植物DNA提取与SSR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适合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析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以榛属植物的叶片为试材,通过对Doyle和Doyle方法的改良,摸索出适于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以核酸产量、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同时应用4对欧榛SSR引物对中国榛属植物进行了跨种转移,并对具有商业潜力的平榛、毛榛和川榛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评价,4对引物从3个种的29个样本中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位点拥有的等位基因数量在6~12个之间,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8.上述结果表明SSR是用于榛属种间育种、品种鉴定以及种间遗传图构建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利用两种时间尺度对流域内的NDVI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海流兔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气候因子与流域内的多年NDVI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和次要影响因子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直观地反映出海流兔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分布状况,从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两个尺度分析了2004—2013这10年间的NDVI与降水、湿度、温度3个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机制。结论认为降水量在两种时间尺度下都对NDVI的变化影响显著,是植被覆盖度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对年际NDVI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对年内NDVI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年内NDVI的变化响应有近一个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结构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管道中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高速摄像系统拍摄了甲烷煤尘复合火焰在垂直管道内传播过程的自发光图片;采用微细热电偶和离子探针技术分别测量了火焰传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化学反应区的强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火焰化学反应区的厚度约为15.6cm,比单一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化学反应区厚度要大两个量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和排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的研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利用大尺度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数据和区系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和多因子排序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空间分异格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区系总体构成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其次为温带区系成分和世界分布成分.按照各研究单元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个地区,即低纬度的南部地区,中纬度的中部地区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其中,低纬度南部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区系为主,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区系构成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基于地理因子的多因子排序表明,在纬度梯度上区系成分的空间分异最为明显,其次为海拔梯度和经度梯度;基于气候因子的多因子排序表明,影响区系成分空间分异最强烈的气候因子为1月均温,其次为无霜期和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6.
乐清湾潮间带贝类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乐清湾潮间带贝类73种,隶属于39科59属,与邻近海区比较,按温度性质分3组:46种为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4种为分布于东海、南海的亚热带种;3种分布于渤、黄、东海北部的暖温带种;经分析其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相似文献   

7.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除了对珍稀植物资源进行观赏价值的论述和评价外,还针对珍稀植物观赏特性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提出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引种推广珍稀植物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温度分布频率探讨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时的永久变形上,而忽视了中低温度下永久变形的累积为此,首先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部分实测小时路面温度分布情况以及预测全年小时路面温度分布情况;其次,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在室内实测了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最后,分析了温度与永久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沥青路面50℃以上温度的永久变形所占比例非常少,中低温度下的永久变形是不能忽略的.因此,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那坡县的2201种种子植物进行了种的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结合科、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总结了区系特点。种的分布类型分析显示,中国特有分布最多(43.6%),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33.0)和东亚分布(12.8%)。以区系分区区划作为分析地理分布特征的单位,将那坡的中国特有分布型划分为3个分布亚型和11个变型,那坡与我国其它地区尤其是与西南、长江以南共有的种占很大比重(73.6%),反映上述区系的密切联系并有如下特点:①热带北缘性质;②特有现象显;③岩溶特性;④起源古老;⑤与越南北部区系和滇东南植物区系联系紧密,体现了北部湾区系区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一2250M之间.常年水稻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本区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省内其他稻区育成的新品种.解决大面积生产后继推广良种问题只能靠自育。如何切实解决高海拔冷凉稻区后琳良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是表征地物高度、辅助遥感影像分类的重要特征,但是其片状、精度不稳定的特性制约了分类精度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局部归一化高度的双分支输入语义分割网络,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双分支输入结构,分别提取地物的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并通过跳跃连接进行特征融合以充分学习地物多模态信息;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物高度表征方法,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受GPU显存限制只能处理较小区域影像的特点,在输入的数字表面模型局部区域内计算高度特征.最后通过在ISPRS标准数据集上对三种网络框架进行对比试验,证明了相较于仅使用光谱影像,该文方法总体精度提升了4.5%~4.7%,比使用归一化表面模型作为高度特征的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计算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冀北地区的油松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计算出过去33年中两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并用当地的气候因子(温度与降雨)与生产力做相关分析,经多元逐步回归,得到了气候因子与生产力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①该地区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从1980年的50.52 t/hm2和7.74 t/hm2增长到2013年的173.23 t/hm2和114.49 t/hm2,33 a中平均年净生产力分别为3.72 t/(hm2·a)和3.23 t/(hm2·a); ②气候分析表明两种林分乔木层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均有密切关系:单月气候因子中上年8月温度、当年2月温度和当年6月降雨与油松天然林乔木层净生产力显著正相关; 当年5月降雨和当年1、2月温度与人工林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松山地区油松天然林乔木层生产力年际变化主要受5—7月降雨和年均气温的综合影响,人工林则更多受1—4月平均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融合时空相关性的区域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方法,诊断长江上游CRU数据集中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发量在各子流域的区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空间(互)相关性,气温和蒸散发还呈现出正向高阶时间(自)相关性,2种因素都会导致区域趋势显著性被高估。若忽略该影响,则判断上游各子流域均发生了显著气候变化。新方法有效削减了时空相关性的影响,发现近百年来上游气候变化趋势尚不显著,降水仅在金沙江区显著增加,在川江流域略有减少,气温和蒸散发在1960年以后才显著上升。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时空相关性对减少趋势误判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planning maize production and design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national maize crop, we analyzed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cultivating maize across China. Thes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annual climate indices at the Chinese national level; these indices influenc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aize cultivation. The annual climate indices, together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n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sites of maize, the maximum entropy (MaxEnt) model, and the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maiz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Ent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The eight key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maize cultivation areas were the frost-free perio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ontinuous days, ≥1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rmest month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We classified climatic zones in terms of their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existence probability determined using the MaxEnt model. Furthermore, climatic thresholds for a potential maize cultivation zon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maize cultivation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mportance and thresholds of main climate controls differ for different maize species and maturities, and their specific climatic suitability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to identify the best cultivation zones. The MaxEnt model is a useful tool to study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40年南京地区1000hPa上逐月和全年的平均气温资料,首先分析了逐月及年平均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发现40年来平均气温有明显增温趋势,但逐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则与年平均气温不同,在初夏及深秋到冬季有明显增温,在3月和7月有降温;然后利用距平累加和信噪比法探讨了气温的突变,发现逐月平均气温在1972年4月和1976年6月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而全年平均气温则在1972年存在一次弱突变;最后利用功率谱分析了逐月及年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发现年平均气温在2.2年的短周期振荡和10年的中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龙门石寨熔岩台地是五大连池火山群演替顶极群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地。探讨近51年(1968—2018年)龙门石寨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进而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五大连池火山群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区近51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发生气温突变的年份,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1968—1981年和1982—2018年两个时间段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五大连池近44年(1975—2018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且1981年为研究区年均气温升高的突变点。气候变暖后兴安落叶松年轮指数和胸高断面积增量都下降,年轮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胸高断面积增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树木径向生长对于气温升高的响应出现了“分离效应”。水热条件共同控制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但气温是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树木径向生长对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寒冷指数的响应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期上一年11月的降水以及当年2、3月和生长季前(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决定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的主要因素。【结论】1981年后五大连池气候显著变暖,气候变暖未显著改变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树木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分离效应”及气候变暖后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显著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榛子花粉形态变异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对榛子花粉形态指标与气候因子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花粉形态指标中,萌发孔数与年相对湿度呈极紧密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紧密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极轴长/赤轴长、最短的萌发孔间距离/所对的赤轴长与年日照时间呈紧密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萌发孔直径与年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关气象和水文台站的实测资料,利用均值、线性倾向、累积统计距平等方法,统计分析龙川江流域近50年(1960年—2009年)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并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对气候和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多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增暖趋势明显,其中:低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降水量由少变多的年代,在年内分配上,降水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径流量则表现出微弱的减少趋势,说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部分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中可能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三峡库区.结果表明:库区蓄水后年均降水量相对于蓄水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局地年均降水量增加量计算值与库区气象站监测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地处我国植物抗寒带二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无霜期短等气候条件严重制约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根据当地气候立地条件做好植物引种是保障生态修复成功实施的首要条件.综合植物生长环境需求与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排土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冻害、活动积温和风场等气候条件是控制植物引种、影响植物生长与播种的关键因素.通过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