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将ATP加到[Fe_4S_4(SPh)_4]~(2-)的DMF-H_2O溶液中,引起[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氧化还原电位从-1.00±0.01伏移至-1.49±0.01伏,负移490mV左右;使[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加速[Fe_4S_4(SPh)_4]~(2-)与亚甲蓝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加速效应比ADP明显,而ADP又比AMP明显得多。根据这些实验事实,可以认为ATP能以末端的γ-PO_4基团,或γPO_4和β-PO_4基团与[Fe_4S_4(SPh)_4]~(2-)原子簇络合或螯合,引起后者的配位场增大,提高电子的输出能力。本文还讨论了ATP与[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络合方式,进而探讨了ATP在固氮酶中的结合部位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ATP与[Mo_2Fe_5S_2(SPh)_6(MeO)_3]~(3-)原子簇的络合,引起ATP的α-、β-~(31)PNMR谱峰往低磁场方向移动13.23和9.02ppm.t-~(31)PNMk谱峰趋于消失,ATP与原子簇的络合,增加其配位场和配位数,促进原子簇与亚甲蓝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屏蔽原子簇中的铁,使其不易与亚铁螯合剂phen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自旋代数的图形方法,得到电子体系S_(N_1+N_2)S_(N_1)S_(N_2)及U(n_1+n_2))U(n_1)U(n_2)变换系数的简单封闭公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用于SO_2气体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对掺杂稀土硫酸盐的Na_2Mo_(0.1)S_(0.9)O_4体系的离子导电性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掺有4m/oPr_2(SO_4)_3的体系中,280℃时电导率达到10~(-3)Ω~(-1)cm~(-1);差热分析表明,没有相变发生,成功地将Na_2Mo_(0.1)S_(0.9)O_4的高温快离子导电相稳定到了室温。  相似文献   

6.
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S_3~(2-),S~(2-)及S_2Q_3~(2-)的工作仅见两篇文献报导,但都是以强酸性溶液作为电极反应液,并在洗脱液中加入甲醇。分离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上。我们使用国产SY-202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仪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上述离子进行了快速分离和测定,仅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文献[9]所提出的模型,讨论了由一个自由费米子和一个自由反费米子所组成的体系的O_( )、1_( )、1_( -)态的Bethe—Salpeter振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在均相沉淀 BaSO_4的过程中,BaY~(2-)被(NH_4)_2S_2O_(?)破坏的反应机理是:一部分 EDTA 被氧化,一部分则是因为(NH_4)_2S_2O_3水解产生 H~ 和 SO_4~(2-),BaY~(2-)与 H~ 作用将 Ba~(2 )释放出来。Ba~(2 )与 SO_4~(2-)结合成BaSO_4沉淀。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从头算法(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4-氟苯酚(FPO)分子在S_1←S_0跃迁过程中分子构型和振动频率的变化。FPO分子在S_1←S_0跃迁过程中键长和键角的变化表明π*←π的激发使得苯环发生了扩张,取代基羟基(OH)和氟原子(F)与苯环的相互作用在S_1←S_0的跃迁中发生了变化。FPO分子的振动模式在S_1态的频率值普遍低于其在S_0态时的频率值,这说明FPO分子的结构在S_0态的刚性强于在S_1态的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SU_L(2)×SU_R(2)×U(1)模型中引入分离的S_3群交换对称性,以及引入三个2×2的Higgs粒子,讨论了Higgs场的真空自发破缺,得到夸克质量与Cabibbs角的关系为sinθ_1≈(m_d/m_s)~(1/2)≈0.22,sinθ_2≈-(m_s/m_b)~2≈-10~(-3),sinθ_3≈(m_s/m_b)~2≈10~(-3),以及t夸克的质量为m_t≈(m_bm_c)/m_s≈44.3Gev。  相似文献   

11.
对于虚二次域F=Q(-38)~(1/2),K2OF的结构已被给出,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对此,给出了详细的计算与刻画,并且证明了K_2O_F■K_2~(S_3)(F)。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层石英管法对RE—Si—S三元体系进行了研究(RE=Y和Gd),发现在1200℃时生成了黑色柱状新化合物单晶,经电子探针分析和结构解析表明,此三元化合物为RE_6Si_(10)/_3S_(14),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_3,Z=1。用RU—200型四园衍射仪收集到1025个独立衍射点,取3σ以上可观测点727个,结构参数精算至R=0.052,该化合物具有Ce_6Al_(10/3)S_(14)构型,晶胞参数分别为(1)Y_6Si_(10/3)S_(14),a=9.756(2),c=5.659(2)A;(2)Gd_6Si_(10/_3)S_(14),a=9.852(1),c=5.652(4)A。  相似文献   

13.
首次制备了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确证室温下它对正丁烷的反应活性比S_2O_4~(2-)/ZrO_2固体超强酸更强,对ZrO2有促进作用的非卤素阴离子中,S_2O_8~(2-)是最有效的.它的最佳焙烧温度是600℃,比S_2O_4~(2-)/ZrO_2体系低50℃,且于35℃时,正了烷在S_2O_8~(2-)/ZrO_2体系上反应20h的转化率为50.4%,而相同条件下的S_2O_4~(2-)/ZrO_2体系上仅为36.7%。由于S_2O_8~(2-)/ZrO_2(600℃)的△σS=o=52cm-1,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对正丁烷的强活性是因为它有比S_2O_4~(2-)/ZrO_2固体起强酸更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非对称超导多层结S_1的超导电流特性,并简述了道结SS_2I_2S_3可作为超导管(Quiteron)——超导开关工作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用陶瓷法合成了L_(a_1-x)S_(rx)C_oO_3系列化合物。分别用x-ray衍射,伏安法测试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导电性,发现X=0时,L_aC_oO_3是菱方畸变的钙钛矿结构,导电性质是半导体性的,随着S_r~(2+)的掺入,L_(a_1-x)S_(rx)C_oO_3的菱方畸变程度逐渐变小,到X=0.6时,变成完全的正交钙钛矿结构,X≥0.8时,有杂相出现。随着S_r~(2+)的掺入,电阻明显减小,X=0.5时,电阻最小,比 L_aC_oO_3小三个数量级。本文对L_(a_1-x)S_(rx)C_oO_3氧化物的催化活性等性能及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化双柱模型研究了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中运行的(S_(NN))(1/2)=62.4 GeV不同碰撞中心度Au-Au碰撞中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PHOBOS实验合作组测得的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得到了各参数值随中心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同时也计算出了两柱的长度值和总长度值。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二次域F=Q((-39)~(1/2))的详细计算,并证明了K_2O_F■K_2~(S_3)(F)。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空間s及S(0,1)都是重要的(E)型空間。(关于s,S(0,1)及(F)型空間的定义可参看[4])。前者存在非零綫性泛函,后者只有恆等于零的线性泛函。本文將用抽象积分去定义一类較广的(F)型空間S_μ(Y),它包括s,S(0,1)为其特例(§1)。其次,我们将着重討論空間S_μ(Y)上的线性泛函一般表达式。(§§ 2-4)。关于这部份的研究,和M.M.Day对L_μ~p(Y)的研究是平行的。最后我们给出S_μ(Y)为局部有界綫性拓扑空間(見[5])和局部凸线性拓扑空間(見[6])的几个必要和充分条件(§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Fe_2S_2Cl_4]~(2-)阴离子简正坐标分析结果。计算频率与观测频率相当符合,平均偏差为1.25%。文中还详细讨论了Fe-S桥基和Fe-Cl端基伸缩振动频率的归属及其伸缩力常数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Zr-MOFs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在水体中的高稳定性,在湿法冶金领域已引起高度关注.论文选择Zr-MOFs作为改性基体材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将季铵活性基团引入Zr-MOFs基体中,构建季铵离子液体吸附剂ZJU-101,用于废水中Pd(CN)_4~(2-),Co(CN)_6~(3-)和Fe(CN)_6~(3-)的吸附.ZJU-101在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具有较高稳定性,吸附性能测试表明,在pH=7.0条件下,ZJU-101对Pd(CN)_4~(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26.0 mg·g~(-1),季铵基团的引入对吸附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两步洗脱法可以将Pd(CN)_4~(2-)从Pd(CN)_4~(2-),Co(CN)_6~(3-),Fe(CN)_6~(3-)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有效分离.重复实验显示,经5次循环,ZJU-101分离金属氰化物混合液中Pd(Ⅱ)的回收率93.0%,通过FT-IR、XPS、Zeta电位和静电势图分析,证实了ZJU-101吸附Pd(CN)_4~(2-)的机理是一个阴离子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