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集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反讽主义者的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别于<哲学和自然之镜>中的教化哲学家,又有别于后哲学文化中的描述者.她不仅致力于反对基础的工作,还透过对语汇和自身的再描述,致力于创造一个最佳的自我.与反讽主义理论家不同,她放弃了统合私人完美和公共正义的努力,而是专注于私人的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必然是残酷的.反讽主义者也可以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反讽主义的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在增强人类的团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领域中,反实在论者与科学实在论者一样,派别林立。在诸多形式的反实在论派别中,范·弗拉森是一个辩证的反实在论者。范·弗拉森是哲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科学哲学协会主席,他所著的《科学的形象》在科学哲学界引起了强列的反响。从总体上看,范·弗拉森的科学哲学是一种处于现象主义与激进的反实在论之间的科学哲学,是建构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统一。本刊所选为《科学的形象》第二章《科学实在论的论证》的部分内容,所选版本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3.
米甲是《旧约》叙事中扫罗王的女儿,大卫王的妻子。《圣经》文本提及的女性人物并不多,而且几乎不作直接描写,然而对于米甲命运的前因后果还是有所交代的,这说明米甲是一个不应当被忽略的人物。反讽是塑造米甲形象的主要手法,一方面,反讽的运用丰富了米甲的女性形象,使其更为鲜明活脱;另一方面,反讽贯穿于米甲叙事的始终,阐释了米甲悲剧命运的倒转,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细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圣经文学叙事的生动性和生活化。同时,她对大卫王的讽刺及不孕而终的结局体现了上帝对子民的道德劝诫,是为其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费达拉形象,不仅体现了白人作家的种族偏见,而且符合西方作品中东方人的“滞定型”模式,是种族主义与东方主义双重作用的结果。费达拉这一东方“他者”形象的出现,不是作家梅尔维尔个人的偏见,而是在一个充满偏见的文化语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是一位善于赋予地理位置和特定空间以特别意义的作家。在《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等小说中,她借助想象性的描述,使印度支那的中国都城——堤岸蕴含特定的文化意蕴。在异域地理景观和空间化的情境中,建构出一个体现文化差异性或对立性的“他者化”中国形象。她笔下的中国形象,是想象和现实掺半的虚构物。在中国形象身上,投射了作者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复杂隐晦的心理动机以及更深层的焦虑及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达巍 《世界知识》2011,(23):30-31
2011年5月2日,北约正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名义在利比亚狂轰滥炸。就在这一天,美国《纽约客》杂志刊发的一篇名为《结果主义者》的文章宣称,“奥巴马可能正在走向某种‘主义’。他的一位顾问将总统在利比亚的行动描述为‘幕后领导’(Leadingfrombehind)。”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在西方曾轰动一时,他向西方世界呈现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中国。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分析该文本中对中国描述的神秘化色彩,指出西方关于中国的一些认识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说明其所构造的中国形象是异化的"他者"形象,是对中国神秘化、专制性和欲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也从侧面表现了大量的非洲民俗。《紫颜色》这部小说对非洲民俗的描述数不胜数,这些民俗的描述对黑人美学的表现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土壤。本论文将从非洲民俗的两个方面(布鲁斯音乐、百衲被)对作者在《紫颜色》中的表现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反讽是儿童图画书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叙事艺术,其依托于图文配置。反讽既指文字的修辞手段、图画的叙事技巧,也指图文配置的组织结构方法,其通常运用于情节、人物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或暗示或对照,反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延展、塑造故事角色形象、深化故事主题三个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欣的最新力作《不在梅边在柳边》与她以往的小说模式有所不同:是一部夹杂着爱情、谋杀、复仇、悬疑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梅金是一个亲情的孤立者、爱情的懦弱者、事业的打工者、欲望的失败者.梅金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张欣对都市白领丽人的人格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反讽是一种重要的小说叙事策略,它在《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得到了非常巧妙的运用。反讽手法,尤其是言语反讽和人物反讽在小说中的的得体运用,既深化了美国南方新旧矛盾冲突的内涵,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是鲁迅的重要作品。多年来对阿Q形象的分析已经很多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形象的启蒙及象征意义方面去思考,因而,忽略了形象性格结构中的错位关系,以及反讽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事实上作正是通过反讽的艺术表现,揭示出阿Q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的极端错位,从而取得其象征意义的。本在对《阿Q正传》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指出,阿Q典型性格的实现,就是其精神与现实、不正常与正常、虚构与写实之间的对立错位。  相似文献   

14.
宁大治 《科技信息》2007,(28):217-217
《简&#183;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但与此同时,作者又在其中融入了浓浓的反讽意味。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重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罗敷,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美丽而勇敢的女性形象流传千古。人们总是注意她的不畏强暴、机智灵活的方面,而很少去分析这个形象的内涵。本文主旨在于通过罗敷形象的历史形成以及后来的社会流变,揭示这个形象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产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以期在罗敷形象的研究中,找到一个突破性进展的阶梯。 (一) 《陌上桑》是一首古代的乐府民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本篇“题解”说: 《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  相似文献   

16.
反讽源于自我审思、质疑与否定的哲学态度,其意义产生于二元对立或多元对立.反讽标志着排主体性的觉醒,以"隐藏"与"矛盾"的基调提升着人对存在的认识,是一种"双重反思",是个体对生存的重新体验,对世界、对社会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再描述.反讽之美在于发现了矛盾对立中的和谐性与统一性,它使各类对立进入相互转换的游戏并产生裂变和超越,使我们创造构想,从所看到的生命场域中的多重矛盾与冲突去思索和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简析《一小时故事》中的反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科技信息》2006,28(11):109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一小时故事》是她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其中作者运用最多的写作技巧就是反讽,本文就从分析作品中反讽的运用入手,解析作者是怎样通过反讽等艺术手法,表现那个时代对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的。  相似文献   

18.
"混沌"在东西方原始神话宇宙观中最初是以"人格神"的形象出现的。《老子》以"混沌"神话为具象原型,"混沌"在《老子》中衍化成一个带有哲学意义的概念。《老子》哲学中"混沌"概念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不仅关涉宇宙,用来描述宇宙起源的图景,而且也用来描述《老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从宇宙万物的理想状态和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的描述出发引导和规范人类个体及群体的生存方式,"混沌"概念同时也是作为一个范导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华裔作家一方面夸大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强化了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解构了东方主义,从而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