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以偏钛酸和正钛酸前躯体制备载银二氧化钛粉体,采用TG-DSC,XRD和SEM研究前驱体对粉体的结构、形貌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载体偏钛酸结合水较少,煅烧后晶化程度高,更容易形成稳定的金红石相;当煅烧条件相同时,以偏钛酸前躯体制备的粉体颗粒小且均匀,无明显团聚,而以正钛酸前躯体制备的粉体颗粒则团聚严重,颗粒粗大且不均匀;2种粉体中载入的银均以硫酸银的形式存在;含银量相同的载银二氧化钛,以偏钛酸前躯体制各的粉体抗菌活性强,但水浸渍一段时间后,抗菌活性明显降低.而以正钛酸前躯体制备的粉体的色泽稳定性和长效抗菌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蒙脱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纳米二氧化钛,并且以成品纳米二氧化钛与蒙脱石复合进行对比,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银离子引入蒙脱石层间。考察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过程中乙醇用量、温度、p H值以及滴加方式等影响因素。考察了制备掺银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过程中温度、离子交换时间、硝酸银用量等影响因素。实验采用佛尔哈德法间接测定载银量。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40℃条件下反应6 h时制备出的载银自制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载银量为质量分数1.8%,载银成品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载银量质量分数为2.6%;红外分析表明二氧化钛可以实现与蒙脱石的复合;X射线衍射法测定结果表明,载银对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骨架结构无影响;催化活性表明,载银提高了二氧化钛蒙脱石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载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弧氧化及水热合成在钛片、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然后利用电子束及离子注入对此涂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对载银羟基磷灰石涂层进行了抗菌实验,抗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种分子量壳聚糖(72.4,166,305和400kDa)制备了四种羧甲基壳聚糖银噻苯咪唑(Ag-CMCTS-TBZ)水基复合抗菌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动力光散射粒度检测和最小抑菌浓度测试对其理化生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水基复合抗菌剂都具备良好的广谱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30—125mg/L,对黑曲霉、毛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00—1800mg/L,但并非表观粒度越小抗菌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5.
以钛酸四丁酯、AgNO3和NaY沸石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离子交换等工序制备出TiO2/AgY复合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抗大肠杆菌功能,在紫外光照射下,该材料可以将大肠杆菌完全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胶体和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醇盐的乙醇溶液,在70 ℃下水解与结晶分步进行,制备了纳米锐钛矿相二氧化钛胶体及粉体.以XRD、BET、TEM、HREM、TG-DTA、光子相关光谱(PCS)等方法对胶体及粉体进行了表征.光子相关光谱分析表明胶体极为稳定;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所得胶体中二氧化钛晶形发育完整,220 ℃处理后粒子平均粒径为9nm ,比表面积171 m 2/g. 相似文献
7.
银锌复合透明抗菌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法,以正硅酸乙酯(Si(OC2H5)4)作为反应的前驱体,硝酸锌、硝酸银为抗菌活性成分,柠檬酸为配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HNO3为催化剂,通过浸渍提拉法在普通的玻璃基片上制备银锌复合薄膜,用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薄膜进行了表征,抑菌圈法评价银锌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透明的银锌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改进,对银氧化锡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对银氧化锡复合粉体的水热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与传统的银氧化锡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如粉末冶金法等进行了比较.通过以H2C2O4为还原剂,以银氨络离子和锡酸钠为原料制备银氧化锡,并针对制备条件的差异对粉体粒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水热制备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进行金属Li离子掺杂TiO2抗菌剂的制备,采用大肠杆菌(ATCC 25922)为实验菌种,对掺杂锂源、掺杂量、表面活性剂、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讨论了该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应用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基本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通过调整制备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得到Li掺杂TiO2 抗菌材料的最优反应条件.实验得出,Li掺杂TiO2纳米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99.5%以上,其抑菌环直径达到2.6cm.该抗菌材料通过抑制抗菌剂的晶粒长大和拓展光响应范围等方法增进抗菌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位掺Sr,B位掺Fe的纳米级LaMnO3微波吸收材料粉体,用XRD和SEM表征该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测量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和电阻率。结果表明,于800℃煅烧的样品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颗粒形貌为棒状,长度约100 nm,直径约20 nm;电导率在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内;当样品厚度为2 mm左右、Fe含量为0.12和0.14,Sr含量为0.2时,在2~18 GHz范围内,10 dB以上吸收带宽达6.2 GHz,最大吸收峰达34 dB;样品厚度为2.21 mm时,8 dB以上吸收带宽达8.5 GHz。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不同浓度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15~20 nm) 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且均匀分散于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银粒子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于410 nm,吸收强度随银粒子浓度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3.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制备了链中间含三硫代酯基团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刷保护的纳米银(Ag NPs)粒子.首先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三嵌段共聚物PS-b-PBA-b-PS,然后以PS-b-PBA-b-PS为稳定剂,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原位还原硝酸银得到嵌段共聚物刷保护的纳米银粒子.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GPC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纳米银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三硫代酯基团的聚合物不必经过还原和水解成巯基,可直接作为配体制备稳定的纳米银粒子,粒子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银(Ag NPs)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医药行业。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学表面活性剂的良好替代品在NPs合成中作为分散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采用从油田分离的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发酵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和稳定剂,合成Ag NPs。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激光粒度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合成的Ag NPs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虑了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杀菌抑菌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Ag NPs分散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3 nm,且对Bacillus alkalitelluris(革兰氏阳性菌)和Escherichia coli DH5α(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纳米银对细菌细胞膜具有强大破坏作用,验证了Ag NPs对细菌的抗菌机制为膜的损伤和胞内物质外泄导致的细菌死亡。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合成的Ag NPs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一种潜在的高效抗菌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再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制备的纳米银溶胶中的银颗粒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球壳;然后利用溶剂萃取法去除有机模板剂,再经超临界干燥后制备出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Ag@mSiO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TEM、SEM、XRD、FT-IR、N2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纳米复合粒子的介孔结构有序性良好、比表面积大、呈连接的球状形貌。进一步以二倍稀释法测试了Ag@mSiO2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156μg/mL)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312.5和625μg/mL),结果表明Ag@mSiO2纳米颗粒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介绍了银纳米颗粒、银纳米球六边形阵列、一维和二维银纳米光栅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制备过程参数对制备结果的影响。比较分析可知:化学还原法制备颗粒较为复杂、成功率低;模板法制备虽然过程复杂,但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双光束干涉刻蚀简单,但周期较大,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YU Hongtao ZHAO Huimin QUAN Xie CHEN Shuo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18):2294-2296
Titania (TiO2) is 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photo- catalyst material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so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 tion[1―4], and the products were advanced from dis- persed nano-powder and fastness nano-film[5,…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Ag/PPy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复合微球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纳米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棒状结构,聚吡咯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覆;复合粒子圆球头部的平均直径为300~500 nm,银纳米粒子在复合微粒中呈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时,吡咯与硝酸银较适宜的物质的量比为0.9∶1。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胺基聚氨酯/纳米银材料并研究胺基聚氨酯和纳米银的作用机理,制备了硬段侧链含胺基的聚氨酯,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在液相中原位合成胺基聚氨酯,纳米银复合物.UV-VIS表明,胺基聚氨酯,纳米银中纳米银的含量高、粒径小并且粒径分布范围小.IR表明聚氨酯硬段的胺基和纳米银有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银粒子与聚合物复合,不仅可改善银粒子的分散性,还可赋予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的特有性能。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制备了稳定的Ag纳米胶体,并以[BMIM].BF4/乙醇为混和溶剂,通过原位聚合方式制备出银/聚苯乙烯(Ag/PS)纳米核壳复合粒子,并对复合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