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琪 《世界科学》2015,(1):57-58
<正>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社会承担的角色逐渐变得重要,新的法律问题也逐渐浮现。是否应该允许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是否应该像对待人类一样给予机器人权利?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家瑞安·卡洛(Ryan Calo)提出了以上问题,并且还引用了将在《加利福尼亚法律评论》杂志上发表的名为《机器人和网络法的启示》的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在2014年布鲁金斯学会的报道中,他号召成立机器人技术联合委员会,以此监督美国机器人的合成技术。《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做什么,或将来能做什么,还取决于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取得什么样的突破性进展呢?我们也许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类型,有能够感知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机器人,也有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机器人,还有能够进入太空执  相似文献   

3.
<正>创建有伦理意识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面临的一项最艰苦挑战之一。若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将相关伦理意识融入到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并借助逻辑学提出符合伦理要求的选择。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多部科幻小说中,经常提到机器人的工程安全防护和它的伦理道德标准。在1942年科幻小说《环舞》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作为科幻作品中很大的母题,人工智能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机械姬》,其中人工智能往往扮演反叛者的角色,对人类造成伤害。结合现实来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丁翔宇 《世界科学》2014,(10):12-15
<正>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间,或许比我们估计的要快。因为人工智能正在以指数而非线性的增长速度发展。这篇访谈改编自里克·柯兰克(Rik Kirkland,麦肯锡纽约工作室麦肯锡出版社的高级主编)的采访,他向我们介绍了将要来临的第二个机器时代。当企业高管遭遇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高效,你是否也一样?包括《第二个机器时代》的作者安德鲁·麦卡菲以及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内的专家,探讨了能"思考"的机器对高管们角色转变产生的影响。根据数据科学家杰里米·霍华德,电脑变得比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纳米机器人让我们拥有超级智力你是否想象过,自己能够获得非凡的智力,拥有好似上帝般的智慧?美国资深计算机专家提出,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人类大脑,并连接云计算机系统之后,就能实现这一梦想。借助这种模式,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和记忆为基础,通过大脑向外界发送电子邮件、照片等各类信息,甚至能进一步拓展人类情商和创造力,具备更强的抽象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云计算机系统还能提供额外的大脑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智商。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就能真正帮助人类实现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军事机器人也将被重新定义。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1920年发表的科幻剧作《罗苏姆的全能机器人》中,发明了机器人(robot)这一词语,一开始它们只是在工厂里生产低成本产品的微不足道的机器人,但最后这些机器人杀死人类,导致人种灭绝。由此诞生了一个经久不息的科幻小说题材:机器人失控,变成不可阻挡的杀人机器。20世纪的文学和电影中也  相似文献   

8.
<正>智能总是悄无声息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我们还在惊叹智能科技的成果时,转眼它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巨头的纷纷入资,智能机器人悄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科技话题,《人工智能》《机器人管家》等科幻影视中描述的场景已逐渐变成现实。工业机器人也许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但服务型智能机器人正在全面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那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很快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力量。它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吗?在流行文化中,机器人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完美忠实的管家,就是精神变态的狡诈杀手。如《星球大战》里的C3PO、《机器姬》中的艾娃,《惑星历险》中的罗比以及《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电影中描述的机器人形象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的希冀和恐惧,这种恐惧已开始渗入现  相似文献   

10.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6-26
<正>1927年上映的电影《Metropolis》(大都市)中的Maria,是第一个不停地在荧屏上闪烁的机器人,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在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现在了解的大多数机器人——在汽车组装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和吸尘机器人之类的简单设备,完全达不到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水平,但是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已经变得如同至交。只是,你和一个机器人管家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起是否舒服?工作台上,一个在你旁边的机器人,不仅仅是移液,而且是提出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这一词从它出现一天起就遭到支持和反对两种大相径庭的对待。然而,不管怎样,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坚实的步伐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实践中去,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蒋新松等同志撰写的《人工智能综论》一文,就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形成、主要应用方面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期同时刊载了《机器人与机器人学》一文,就机器人问世数十年来,关于它的应用、性能、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和控制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家族。机器人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于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3.
<正>对未来机器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担忧,四位机器人学领域的专家谈及了他们的观点和解决之道。他们分别是伯克利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斯图尔特·拉塞尔(Stuart Russell),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机器人学讲师萨宾·赫尔特(Sabine Hauert),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拉斯·奥尔特曼(Russ Altman)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曼努拉·维罗索(Manuela Veloso)。对人工智能武器要表明立场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领域面临一个重要的伦理抉择:对于致命性自主式武器系统(LAWS),我们应该持支持还是反对态度?要不了几十年,或在未来几年里,人工智能和  相似文献   

14.
正假如机器人可以是狡猾的、自以为是的、善于表达的,那么为何不能有知觉?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中,我们初次认识了机器人L3,她是蓝道·卡利森的机器人副驾驶,当时在酒吧里痛斥一场机器人对抗机器人的残忍笼中斗:"你们怎么能宽恕这种野蛮暴行?!机器人也有权利!我们有知觉!"我第一次观看《游侠索罗》电影时,我对机器人L3的反应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5.
李晓荻 《科学之友》2005,(10):92-92
假如你是机器人,自己生锈了会有什么感觉?你会存钱准备给自己升级,还是要求世人对生锈的机器人好一点?动画新片《机器人历险记》提出这些问题,直指人生意义的核心。当然,我们讲的是机器人。但是你可能会忘记这点,因为电影中的机器人太像人类。这部电影谈的是个性以及做人的优良  相似文献   

16.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151;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正>从Netflix的产品推荐到信用卡欺诈检测,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我们将会走到哪一步?我们与人工智能的亲密接触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萨宾·哈尔特(Sabine Hauert)是皇家学会工作组的成员之一,以上也是她想要问的问题。作为研究纳米粒子"群体"的工程师,哈尔特在公众访谈中谈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和希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阿维娃·鲁特金(Aviva Rutkin)对扬·勒坎(Yann Le Cun)的采访中,这位Facebook人工智能总监指出:如果电脑学会人类常识,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冲击。阿维娃·鲁特金:您正在尝试让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面临哪些大的挑战?扬·勒坎:面临的大挑战是无监督学习(unsu-  相似文献   

19.
正AlphaGo与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许多人可能会问,除了下棋之外,人工智能还会做些什么?事实上,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做很多事,比如说话、开车,不久之后还可能像人一样参加高考。还有专家认为,它在未来甚至有可能从科学走入哲学!  相似文献   

20.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3,(10):18-18
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蛇形侦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当它被敌人的炮火损坏后还能继续移动。这种蛇形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原型,科学家们将它设计成可以被直升机空投并在战场上爬行,同时利用光学、声频以及其他传感器来侦察敌人的活动。由于紧靠地面并像蛇一样向前爬行,因此这种蛇形机器人将会比依靠轮子或履带缓慢移动并缺乏防御能力的一般侦察机器人更具隐蔽性,功能也更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