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在整理和鉴定采自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标本时发现,该地区产的龙胆科假龙胆属一新疆新纪录种,即紫红假龙胆Gentianella arenaria(Maxim.)T.N.He。该种为新疆迄今未曾记录过的新种,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属系Lindley于1935年根据A.callosa建立的,至今已140年了,国内外许多植物学者对本属都有一些研究,比较系统的是1911年S.T.Dunn根据我国及东南亚的植勿发表了24种,并分为四个组。以后陆续发表的种,增加到50种左右,1952年李惠林作了进一步的澄清,记载有36种。而研究四川产的猕猴桃属植物,早期是A.Rehder,于1915年在“华西植物志”中记载有9种,而专门研究四川猕猴桃属植物的,首推裴鉴和刘玉壶同志(载于1948年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学  相似文献   

3.
乌头属自1754年林奈建立之后,许多学者进行过不少研究,在各种植物志或有关文献中记载了350多种。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同志对中国乌头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中国植物志27卷(1979)中记载了167种,反映了我国乌头属植物研究的全部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参属(Macropanax)是荷兰植物学家Miquel于1855年建立的,当时记载了三种植物,到186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种,其中有两种植物被E.Regel(1863)和B.Seemann(1864)重新组合到罗伞属(Brassaiopsis)中。直到1942年,李惠林(H.L.Li)在发表《中国五加科植物》一文时,该属只记载两种。1965年后何景、曾沧江对五加科的进一步研究,使该属的种数增加至6种。1979年冯国楣、李雅茹在云南植物志中又描述了一新种;同年,Philipson在马来西亚植物志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组合种,其种的数目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报道山西省龙胆属植物新记录种——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ex Hemsl.),标本采自山西省夏县泗交镇大河村洞沟、马家匣村马家匣后沟及祁家河乡上坪村尼马沟,存放于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标本室,描述了红花龙胆的形态特征,论述了生长环境及伴生植物,并对其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属的历史及研究概况南蛇藤属棣属卫矛科(Celastraceae),系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37年建立,初载于他的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中。其拉丁名称源于希腊字“KeλadTρos”,意指一种常绿树,昔日所指并非本属植物,实为木樨科(Phillyrea)属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蒙古国丛藓科(Pottiaceae)对齿藓属(Didymodon)新记录种—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 (Mitt.)Saito),再次发现了未被《蒙古国藓类植物志》收录的黑叶对齿藓(D.subandreaeoides (Kindb.)R.H.Zander)).本文对这2个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对它们与相似种之间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形态解剖显微照片和蒙古国对齿藓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蜡梅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中,Aquilegia属只收了两个种,一个变型。本文记载了内蒙古境内分布的本属植物有六个种、两个变型,其中A.amurensis Kom.为中国新分布记录种,而A.oxysepala Trautv. et C.A.Mey. f. pallidiflora (Nakai) Kitag。则是内蒙古新分布记录变型。这为中国植物区系及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资料。本文还阐明了内蒙古Aquilegia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在内蒙古境内,本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是以东西伯利亚—远东成分为主,在其东部渗入了中国东北成分,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  相似文献   

10.
紫茎属Stewartia是Linnaeus 1753年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am)及1754年在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根据北美洲东部所采的标本,订名为Stewartia malacodendron Linn,而成立这个属.以后本属植物在中国及日本陆续有所发现.在中国Rehder和Wilsom在1915年将湖北西部采来的标本(Veitch Expod No 2148),订名为S.sinensis Rehd. et Wils.;钱崇澍和郑万钧在1931年发表S.gemmata Chien et Cheng;同年Merrill发表S.Viilosa Merr.;后更改为Hartia Villosa(Merr.)Merr.;张宏达1959年发表S.rubiginosa Chang. Spongberg 1974年发表S.rostrata Spong.并将S.gemma-ta Chien et Cheng并入S.sinensis Rehd. et Wils.  相似文献   

11.
作者最近在整理近期采集的禾本科植物标本时,发现一个属新分布于贵州,现报道如下。茅香(植物学大辞典) Hierochloe odorata(Linn.)Beauv.,Ess.Agrost.164.1812;禾本科图说620.图558.1959;中国植物志9(3):178.1987.——Holcus odoratus Linn.Sp.Pl.1048.1753. 茅香(原变种)  相似文献   

12.
国产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之订正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前言 鵝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隸於禾本科大麦族小麦亚族Triticinae Bews(或作鹅观草亚族Roegneriinae Nevski)中之一属,1848年即为德人C.Koch氏所发表。但后來一般学者均将其改隸於1770年发表的广义的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er中,而作为該属之一異名。1933年苏联学者认为与冰草属有别,始承认其仍为一独立的属。根据研究,这两属的模式种(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和Roegneria caucasica C. Koch)有以下的一些主要区別点,确可以区分为二个独立的  相似文献   

13.
老鹳草属隶属于痝牛儿苗科Geraniaceae,是林奈(C. Linneus SP.P1. 676. 1753)建立的。近年来作者在编写《内蒙古植物志》工作过程中,对内蒙古所产老鹳草属植物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经过对已采集到的大量标本作了整理和研究,鉴定出内蒙古的老鹳草属植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驼绒藜属、扁核木属学名的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的驼绒藜属和扁核木属的学名进行了订正.驼绒藜属正确的学名是Krascheniniikovia Gueldenst..扁核木属Prinsepia Royle.是一单种属,仅含一种:P.utilis Royle.,不能将蕤核属Plagiospermum Oliv.并入该属,《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原扁核木属植物(2个种),实为蕤核属植物.此外,对这两属在内蒙古分布的种进行了种名的订正.  相似文献   

15.
在编写《贵州植物志》棕榈科的过程中,笔者对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及省内有关单位该科的标本进行了查阅和鉴定,现已确定我省除有蒲葵属Livistona、棕榈属Trachycarpus、棕竹属Rhapis、鱼尾葵属Caryota、黄藤属Daemonorops、省藤属Calamus外,还发现J.Dransf.,Lee & Wei,于1985年新建立的中国新记录属——崖棕属Guihaia。本属有两种,主要产在中国和越南。我省产1种,现将属、种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东亚和北美楸树属和肥皂荚属的种类及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在“江苏省珍贵用材树种的研究”中,对紫葳科的楸树属(Catalpa)和苏木科的肥皂荚属(Gymnocladus)的种类和系统分别作了研究,现摘要简报如下。 一、揪树属 Catalpa Scopoli Intred.Hist.Nat.170(1771). 全世界共11—13种数变种和变型,分布亚洲和美洲。早在1864年E.Bureau对本属进行过整理,共记载了8个种,分别放在热带种组(Tropical section)和非热带种组(Extra tropical section)内。其后Paclt于1950—1952年对本属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研究,记载了11个种,在系统上提出了两个组,即梓树组Sect.Catalpa(Eucatalpa)和大梓树组Sect.Macrocatalpa前者包括我国4个种和北美2个种,后者包括西印度群岛的5个种。  相似文献   

17.
对比西藏9种藏药“邦见”基原植物的花部表型和花粉微形态特征,为品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原植物的性状特征描述,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粒进行微形态观察.研究表明,“邦见嘎布”(白花龙胆)、“邦见额布”(蓝花龙胆)、“邦见那布”(黑花龙胆)的主要鉴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基原的藏药“邦见”的花粉粒微形态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为藏药“邦见”资源评价和优良品种选择和培育提供微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短荚果系的3 个种和念珠状荚果系6 个种与其近缘属4 个种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结果显示:属间、种间具有酶谱差异,每个属有其特征酶谱带。根据同工酶酶谱性状:下胚轴36 个同工酶谱性状和子叶38 个同工酶谱性状,分别对13 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 个种可划分为2 类;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的9 个种很好的聚在一组,盐豆木( H.holodendron) 也在此组,表明两属间关系较近;苦豆子( S.alopecuroides) 、骆驼刺( A.pseudalhagi) 和小花棘豆( O.glabra) 在另一组,它们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西部栅藻属(Scenedesmus Meyen)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栅藻属(Scenedesmus Meyen)是Meyen在1829年建立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报告过的此属植物约有370余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中国已报告的有55种、31变种和6变型.为了配合《中国藻类志》的编写,我们从1980年10月到1984年11月,在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林区、兴山、长阳、五峰、宜昌市、房县、宜都、当阳、恩施市(县)、利川、竹山、宣恩、武当山和十堰市等14个县、市和区进行了多次的采集,共得标本764号.经过初步鉴定,得到概藻属植物24种、12变种型和3变型,其中我国新记录1种和5变种.湖北省新记录19种、6变种和2变型.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前,英人Bentham(1880)根据印度和缅甸的两种标本,创立了檀香科的无茎草属(Phacellaria Benth.),发表在《植物属志》第二卷上。这个属经过将近半个世纪,增加到8种,全部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其中两种分布到中国云南和四川。1939年Danser做了属的订正,归并两个种,另外又增加一个新种。现在这个属一共有7种,种名和分布地点如下: 1.Phacellaria Fargesii Lec.,1915,东印度;中国四川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