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球坐标表象中,超球谐的高简并度使得我们在实际计算中不能按角动量量子数增加的顺序选取基函数,而仅能选取几个子集.究竟选择哪些子集带来的误差小,每一子集下截止于多大的量子数,这些问题对于超球坐标理论的应用和推广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相关函数超球谐广义Laguerre函数方法(CFHHGLF)[1],直接求解He原子n1S(n=1~3)态的Schrdinger方程,通过讨论本征能随超球谐子集的收敛行为,分析上述问题.选取非对称超球坐标,相关因子为exp[-Z(r1 r2)],将波函数依次向三维空间角动量量子数l=0,1,2,3,…,n,及广…  相似文献   

2.
吴詠时 《科学通报》1978,23(10):601-601
1.近年来,具有拓扑量子数(例如磁荷及其推广——对偶荷)的规范场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注意。文献[1]曾从主纤维丛理论出发,对U_1磁荷和SU_2对偶荷进行过讨论,在文献[2]中,利用文献[1]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U_1。磁荷的主丛具有U_2(C)不变性(C为复数域),并由此导出了磁荷场中带电粒子的角动量算子表达式,其中含有附加项—Zegr/r=—ZeHr~2(H为  相似文献   

3.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5,30(13):1016-1016
我们过去和最近的工作发现,La~(3 )和Pr~(3 )不但本身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且协同电针镇痛,其性质与吗啡相似,都能被Ca~(3 )或纳洛酮对抗。镧系元素有15种,它们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推测其它镧系元素可能也有类似的镇痛特性。为此,本文进一步观察了镧系元素与二价阳离子的相互关系,并着重比较了镧系元素Tb~(3 )、Pr~(3 )、EGTA、吗啡和电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实验表明,π子可用来研究核的大小和形状的细节,从而有可能成为研究核结构的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工具。这种方法是,在π子-核子的(3,3)共振区(即量子数相当于角动量为3/2、同位旋为3/2的共振),比较正负π子的散射。负π子和中子、正π子和质子的共振振幅比负π子和质子、正π子和中子的共振振幅大三倍。于是通过振幅测量,有可能查明原子核各部分的中子和质子的相对数。  相似文献   

5.
冯玉彪  朱艳云 《科学通报》1979,24(14):641-641
镧系元素的第一、第二、第三电离能,前人曾做过很多的研究。文献[1]总结报道了用表面电离法和电子冲击法测定的第一电离能的实验值以及用一种半经验光谱法计算的第二电离能,至于镧系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大多是用经验方法间接估计。温元凯等又应用Born-Haber热化学循环于稀土元素氯化物,计算了全部镧系元素的总电离能和第三电离能。  相似文献   

6.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3,28(15):941-941
我们的工作曾证明,镧离子(La~(3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性质与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相似。离体实验证实,镧系元素错(Pr~(3 ))的作用与La~(3 )很相似,但前者对神经肌肉突触的递质释放有双重作用。本文观察了Pr~(3 )与Ca~(2 )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同时对10种镧系元素的镇痛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曾文生 《科学通报》1992,37(10):889-889
新型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人们在理论和实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期解释高温超导电性。L-Ba-Cu-O(L=镧系元素)系列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体系。当所有镧系元素被分别置换在L位置时,人们发现只有3种元素的L-Ba-Cu-O化合物不具超导性,其它均有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在很多原子核中发现了具有强M1跃迁、较弱E2跃迁的磁转动结构,这已经成为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热点.通过在束γ谱学实验,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和南非iThemba国家实验室回旋加速器上先后开展了对A~80和A~60质量区原子核磁转动结构的研究.在75As、79Se和62Cu核中发现了高激发磁偶极带结构,利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倾斜轴推转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75As和79Se核中磁偶极带的角动量形成机制不同于传统的磁转动剪刀机制,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加,它们只有中子角动量Jν向总角动量方向出现了较大角度的闭合,而质子角动量Jπ基本上保持不动,总角动量的倾斜角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向x轴方向闭合).这种只有一个剪刀片闭合的角动量形成机制被形象地称为订书机机制.  相似文献   

9.
稀土与橡胶     
当读者看到本文题目时,也许就会感到奇怪,稀土与橡胶怎么会联在一起呢?稀土是指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La)、鈰(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相近的抗(Sc)和钇(Y)共17个元素,它们是无机化学研究的范畴.橡胶却是具有高度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科学研究的许多对象中的一个.两者如何相关?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丁秀香 《科学通报》1988,33(17):1306-1306
最近,Wilczek提出二维多连通空间存在分数角动量,这是一个与通常量子力学不同的新概念。一个分数角动量的理论模型是无限长管状磁通与其外运动的荷电玻色子系统。荷电玻色子的角动量可因磁通量的任意性而取任意分数值,该系统被Wilczek命名为任意子(Anyon)以区别于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与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他同时预言,任意子应服  相似文献   

11.
曹晨忠 《科学通报》1992,37(24):2239-2239
多电子原子中任何特定电子的能级取决于有效核电荷数Z~*和有效主量子数n~*(Z~*和民~*由slater规则判定)。最近,贾汉东等废弃n~*,仍采用主量子数n,将电子能级表示为:  相似文献   

12.
方建云 《科学通报》1990,35(13):988-988
其中μ为约化质量,j为转动量子数,x=r-r_e,r_e为平衡核间距,V(x)为势能函数,R_(vj)(X)为待求径向函数,E_(vj)为相应的能级。 本文选用适当的谐振子本征函数为基,用线性变分法求解方程(1),即  相似文献   

13.
周奇年 《科学通报》1988,33(15):1199-1199
镧系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直是化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冯玉彪等按离子极化理论提出了计算镧系元素热力学性质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运用准经典轨线法结合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在碰撞能为0.22eV时对O(1D)+DBr(v=0,j=0)→OD+Br反应进行了细致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研究.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给出了反应产物的散射方向.反映k与j′两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反映k,k′与j′三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转动角动量j′不仅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还有沿着y轴负方向的定向效应;描述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空间分布函数P(θr,φr)说明反应垂直于散射平面极化.质量因子的不同,使得O(1D)+DBr反应的极化与O(1D)+HBr反应的极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吴思 《科学通报》1993,38(10):890-890
在此以前,人们认为黑洞的角动量就是经典意义下的角动量。如果角速度为零,那么角动量肯定为零。但是最近发现了一些稳态轴对称的非Kerr黑洞,文献[4,5]讨论了它们的角动量性质。结果表明这类黑洞的角速度虽然等于零,但其角动量不为零。这是与传统的关于黑洞角动量的认识相悖的,于是文献[4,5]提出黑洞存在一种新形式的内禀的角动量。本文对轴对称黑洞的角动量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探讨,发现角动量确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  相似文献   

16.
李兵 《科学通报》1975,20(2):78-78
最近实验上发现质量在3.1 GeV附近存在一个J~(PC)=1~(--)的重粒子ψ,其宽度很小。这可能显示有某种未知的新的选择定则存在,限制了ψ象ρ~0,ω,φ那样作强衰变。已经从各种高对称性和结构模型的观点对ψ进行了讨论。本文暂不涉及具体的高对称性结构模型方案,着重讨论存在一种新量子数的可能性及其实验检验的途径。如果这种新量子数确实存在,则进一步探讨各种可能的结构模型时都必须把它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7.
伍经元 《科学通报》1975,20(4):181-181
实验上发现了长寿命粒子J(3105)和φ(3695)以来,理论上已做了初步探讨。分析的结果认为J(3105)和φ(3695)两长寿命重粒子很可能是具有新量子数(本文简称新数)的正反粒子的束缚态。由于新数对强作用而言是守恒的,具有新数不为零的强子都很重(一对这样的强子的质量至少比3695  相似文献   

18.
孟继本 《科学通报》1991,36(12):907-907
喹啉酮-(2)和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生麦素、抗菌素、杀虫剂和荧光材料等,近年来,虽然它的各种光化学性质包括光二聚、光加成等已见报道,但很少注意卤代喹啉酮的光化学研究,我们曾报道过卤代芳香化合物同杂环类、取代苯类和稠环化合物的光偶合反应,这里我们发表的在喹啉酮-(2)3位上通过卤代喹啉酮-(2)的光偶合反应,直接引入芳香基团合成3-芳香喹啉酮-(2)的光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清亮 《科学通报》1980,25(3):121-121
镧系元素错综复杂的能级,使直接实验的方法只能得到第一电离势和部分第二电离势,温元凯等用Born—Harber热化学循环的计算得到了第三电离势。J.Sugar和J.Reader在大量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采取半经验计算的方法,成功地计算了镧系元素的第一、二、三、四、五电离势。按照J.Sugar和J.Reader的计算,镧系元素第二、三、四、五电离势可写为  相似文献   

20.
蔡起秀 《科学通报》1981,26(3):153-153
镧系元素由于外层电子结构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相似,分离比较困难。基于分配色层原理的分离方法如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以及柱上反相分配色层法已在镧系元素的分离方面获得不同规模的应用。考察镧系元素的纸上反相分配色层行为并与液液萃取法作比较,对进一步认识分配色层机理和探索以操作简捷的纸上反相色层法作为溶剂萃取过程的模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