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散热器是采暖系统的末端设备,其传热系数的大小说明了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强弱。介绍了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台的组成及运行流程,总结了散热器热工性能的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指出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海拔下不同散热器翅片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拔对车辆散热器翅片性能的影响,编写了基于Matlab的管带式散热器计算程序,在验证仿真程序正确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不同热物理条件下百叶窗翅片、平直翅片、波纹翅片、锯齿翅片4种常见翅片散热器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空气侧和水侧出口温度、空气侧压降、空气侧换热系数、散热量等参数;分析了海拔变化对不同翅片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翅片散热器在变海拔下的散热特性和风阻特性.由综合换热系数可知,百叶窗翅片的散热能力最强,锯齿形翅片的海拔适应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Fluent仿真软件研究片式散热器防腐涂层的导热率对片式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小的防腐涂层导热率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显著下降。提高防腐涂层的导热率可以实现在减小风机功率或减少散热片个数的同时保证散热效果,有利于实现变压器的节能和小型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片式散热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变压器片式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以微槽道作为吸液芯的平板式热管散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强度、工作倾角等因素对该平板热管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管内部热阻所占热管散热器总热阻的比重很小。热管冷凝端的高效散热是热管散热器正常稳定工作的关键。该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均温特性,在散热冷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电动机风冷却器的优点,应用工程热力学理论对风冷散热器进行了热平衡分析和数值仿真,由此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仿真数据,认为电动机风量的供给能力、电机的使用环境及其外部温度和温升等,是风冷散热器热力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参数敏感度分析的管片散热器再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定量描述管片式散热器内部结构与散热性能的关系,强化工程机械冷却系统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提出了基于设计参数敏感度的管片式散热器再设计方法.根据强制对流换热理论对换热过程的分析以及对风道特性的描述,建立了管片散热器设计参数与散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设计参数对散热性能影响的强弱,得出了各设计参数的敏感度系数,从而可定量描述散热性能对于不同设计参数的敏感程度.该方法可为管片式散热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散热器可大幅提高功率器件的散热能力和热安全性。但在实际工程中,散热器成本需被严格控制,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个电力电子装置经济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约束的功率器件散热器成本最小化方法。该方法在功率器件热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以器件结温最大值和热时间常数为热安全约束量,通过非线性优化算法,找寻最佳的散热器质量和散热面积参数,从而达到散热器成本最低的优化目标。以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及若干散热器为对象开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为散热器的合理设计或选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供暖系统的供暖质量较差,散热器作为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其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首先给出所设计的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图;依据热水密度、进出口中心距以及出水管中心和跨越管中心之间的距离求出散热器自然循环作用压力;依据跨越管回路与回路的阻抗计算散热器进流系数。最后确定所需散热器的片数,完成对散热器的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多设计系统不仅供热量高,流通能力强,而且能耗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散热器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部分内容,论述了铝制散热器的分类和压铸铝散热器特点,提出了压铸铝散热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中高温电子器件的散热性能,以针翅式散热器模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管长度、散热器宽度、针翅直径、针翅间距和针翅高度5个结构参数对翅片散热性能的影响,对正交实验设计的16个组合方案下翅片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模拟。以努塞尔数Nu、阻力系数f、传热性能综合评价指标(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PEC)和全因子评价Y作为评价指标,在每个评价指标下利用极差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和挑选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影响Nu、f、PEC和Y的最主要因素是针翅间距;最佳优化组合为:针翅间距为2.5 mm,散热器宽度为80 mm,针翅直径为1.5 mm,针翅高度为20 mm,热管长度为25 mm,模块温降为16.28℃,热阻为0.265℃/W。  相似文献   

11.
环境风洞阻塞比对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环境风洞阻塞比对冷却系统试验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建立1:1环境风洞模型及整车模型,分析不同阻塞比下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及前端的速度轮廓.结果表明:随着阻塞比增高,散热器表面风速分布发生变化,而其速度均匀性变化不大,当阻塞比大于0.486时,通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有明显下降,降幅达5%;车辆前端的速度轮廓由于阻塞效应的存在发生偏移,且不同区域的偏移量并不一致.因此,对于环境风洞需要根据不同的试验目标进行阻塞比修正.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循环真空泵和汽车、冰箱散热器组合成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实验室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经实际运行,该装置可避免化工系实验室中精馏、反应回流、旋转蒸发等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冷却水流失,利用该装置也能避免发生大量漏水事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柴油机向高速、大功率、高效率方向发展,发动机对冷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工作效率等,因此正确的匹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介绍轻型载货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匹配设计的方法、步骤,并结合某款车型冷却系统的设计,对该系列车型的散热器的选用、风扇的匹配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的冷却系统的缺点:水泵风扇效率低下、过度冷却与暖机时间过长等。介绍并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如水泵、风扇、节温器)对降低冷却功耗、提高发动机效率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先进高冷却系统加强传热的方法;如使用纳米流体、核态沸腾传热、形成气液混合流等。展望了未来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方向,冷却系统小型化、主副冷却、分体冷却、逆流式冷却、精确冷却、集成缸盖技术及水冷式中冷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江淮中卡冷却系统的开发、设计与计算,重点对冷却系统影响较大的因素如风扇、水泵、散热器,以及对整车散热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发动机、中冷器、冷凝器进行了详细的匹配计算,目的是使整个热循环系统能满足在恶劣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增压内燃机中冷器和散热器布置匹配问题,研究中冷器和散热器不同布置形式的散热特点及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风洞试验和内燃机冷却性能台架试验,结合中冷器中不同的流动介质,针对不同的布置形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置形式不同,对各自散热效率、热分布、模块整体风阻等的影响较大;风冷式传导介质,串联式风阻较并联式大,并联式散热效率优于串联式,但串联式热分布更均匀;水冷式传导介质,两种形式各方面差异较小.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内燃机中冷器不同的冷却介质、整体空间等选择最优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冷辐射板表面快结露时,冷冻水阀门调节模式对冷辐射板的防结露效果、制冷能力和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辐射板表面快要结露时,冷冻水阀门通断调节模式下有较好的防结霜效果,但辐射板制冷能力会下降,室内热舒适性变差;冷冻水阀门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模式下的供水流速为0.30~0.45 m·s-1时,冷辐射板既有较好的防结霜效果和制冷能力,又能维持较好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DST3型号管带式散热器型号参数对散热散热性能的影响,优选了散热器参数,经实验验证优选参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乘用车的冷却模块共设计了5种矩阵风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矩阵型式不同以及冷却空气流量不均匀对散热器换热性能和场协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矩阵风扇能够增加散热器的冷热介质温差场协同数,散热器换热量和冷热介质温差场协同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当通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分布不均匀时,散热器换热量明显下降,且随着转速比的增加,换热量的降幅逐渐减小;散热器芯体不同区域冷却空气流量的变化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权重不同,当低温区对应的冷却空气流量较大时,散热器换热量以及温差场协同数的降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