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冠疫情期间的谣言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基本传播特征,揭示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而探究其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疫情期间谣言内容方式的传播以文本为主,且主要与确诊病例和具体事件相关,微信为其主要传播平台。(2)谣言产生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部分谣言与热点舆情事件相关,传播周期较短;且与事件相关的谣言大多存在延迟现象。(3)谣言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与疫情状况和人口分布呈现正相关。(4)运用拉斯韦尔线性传播框架探索了疫情期间谣言传播的时空分异机制,并将谣言传播分为形成期、暴发期及衰退期,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谣言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地理学的视角探讨疫情传播与扩散的时空动态过程有助于实施精准防控.以近鄂高发省域安徽省为研究区,基于官方通报的病例数据与人工判读采集感染信息与轨迹数据以及相关POI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安徽省COVID-19疫情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确诊病例的性别年龄结构呈现“菱形”,主要集中在20 ...  相似文献   

3.
4.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构成国际大流行,截止目前,COVID-19病毒已造成全球几千万人感染.各国为应对COVID-19采取了各类防控措施和救市措施,而这类措施可能会造成境内外国投资者利益受损.未来,投资者可能会根据两国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诉请该类措施违反征收、公平公正待遇、充分保护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受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中国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现有文献通过调查的方式对线上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产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到的调查结果存在调查的主观偏差和样本的局限性问题.高校的教学选课系统是每个学生日常必须使用的.该文以清华大学为例,以其教学选课系统的日志数...  相似文献   

6.
社交隔离是控制疫情最为常见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具体施行方案会对疫情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社交隔离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疫效果,应对未来可能复发的疫情,该文利用SEIRS模型,从隔离时间和隔离程度2方面对4个国家的疫情态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采取短期社交隔离方案时,较长时间、较低程度的隔离...  相似文献   

7.
2020年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在我国疫情的集中爆发区和局部散发区均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论文采用2015年1月—2020年9月我国国控环境监测站点6种大气污染物(CO、SO2、NO2、O3、PM10、PM2.5)月均浓度值结果,分析了疫情管控措施对集中爆发区和后续局部散发区内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施严格管控的疫情集中爆发期,湖北省内6种大气污染物中NO2浓度的减小最为明显,浓度变化与省内采取管控措施及复产复工的时间一致性较好.在2020年2月—4月的管控期间内,NO2各月均浓度值相较于前5年对应月份平均浓度均有显著减小,复工复产后逐渐恢复.SO2、PM10、PM2.5在管控期的部分月份也有显著下降,而CO月均值浓度亦出现了近6年来对应月份的最低值,但持续时间都相对较短.选用对管控措施表现最为明显的大气污染物指标NO2,持续监测了后续疫情局部散发区管控措施对其浓度的影响.吉林市、北京市、乌鲁木齐市等管控措施超过20天以上的散发区在其疫情管控期内均表现出了NO2浓度的显著降低.而确诊人数较少、扩散范围小的大连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由于管控时间较短,则未出现明显变化.证实了NO2浓度对人为活动强度的变化有直接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自暴发以来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何研究及预测C O V ID-19的传播对于疾病防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人口迁移和城市间的距离,采用机器学习(即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COVID-19肺炎的确诊人数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我们对相关特征与疫情数...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和近距离接触进行传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肺泡中复制,引起肺中炎症反应加剧,损害肺组织,严重患者出现急...  相似文献   

10.
NO2作为一种与市内交通及重化工业产能密切相关的大气污染物,其浓度的变化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弱.利用OMI卫星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日产品合成的周均值结果,构建了2019年及2020年春节期间的标准化社会经济活动指数的周尺度变化序列.结果显示正常年份春节假期也会对社会经济活动有所抑制,但COVID-19疫情导致节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减弱期延长了2~3周,而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最低值降低了0.10.虽然社会经济活动在短期内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春节后第三周开始各地复工复产逐步展开,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稳步上升,节后第7周已达到节前最高水平的60.91%.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复杂,滑坡灾害常有发生,本文利用统计和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方法,对温州市1990年以来滑坡灾害的数量、规模和损失等进行统计、对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和量化;并运用GIS对滑坡灾害中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比较和计算其区域投影面积、坡度分级比例同时求取不同影响因子情况下滑坡发生的比重,揭示其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关系,通过此次分析,筛选出了降雨、坡度、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利用GIS得到了各影响因子与滑坡关系分布图,得到了温州市滑坡及其隐患主要分布在25°~45°坡度之间和海拔高度在50m-500m(丘陵)的范围内、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尤其5-8月)和地形地貌因素。找出该地区导致滑坡发生的各种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针对本地区滑坡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温州市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和COVID-19都是由病原体感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并呈现咳嗽、发烧或者呼吸困难等部分相似的症状.借助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类肺结核和COVID-19共发感染的传播动力学模型,讨论了COVID-19对肺结核控制的可能影响.理论结果表明,除无病平衡点P0外,模型还存在多个地方病平衡点P1,P2和P3,并且每个平衡点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数值模拟清晰地展示了COVID-19在人群内持续传播的可能性大于肺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该文旨在比较中外COVID-19科研产出的分布情况、高影响力论文特征以及我国COVID-19研究热点的各个阶段.[方法/过程]基于Dimensions的COVID-19数据集,对中国和全球的论文产出规模、出版物类型分布、开放获取情况、高影响力/高提及量论文及其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利用VOSviewe...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街道人口数据和医疗机构床位数据,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南京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及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南北新城区偏低,中部老城区偏高特征,且现有医疗资源难以完全满足常住人口需求,但可基本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步行可达性水平低,驾车可达性水...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考虑环境病毒影响的COVID-19传染病SEIARc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性态分析。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得到系统的基本再生数R*0,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到: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存在且局部渐近稳定,并利用Metzler矩阵等相关理论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当R*0>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且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研究表明,通过减少环境病毒的来源或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控制COVID-19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公园可达性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在时间上存在动态变化特征的问题,通过建立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和引入时间序列实时导航数据,提出了一种顾及公园自身吸引力的城市公园时空可达性研究方法(Spatial-Temporal Accessibility of Attraction-Oriented Urban Parks,STAAOP):首先,基于众源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熵权法从多种角度构建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然后,基于吸引力评价结果与时间序列实时导航数据,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可达性度量模型;最后,计算可达性变化结果的标准差,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识别可达性变化的聚类区域和异常区域,从整体和典型区域的角度分析可达性变化强度. 以济南市为例,采用STAAOP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STAAOP方法及其所包含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城市公园可达性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整体和区域上都能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该方法为更准确、真实评价城市公园可达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COVID-19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并在疫情的传播中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时变修正的SIR-B模型,其在传统SI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的因素,利用改变了适应度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无症状感染者在疫情后续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SIR-B模型的感染人数比SIR模型多约三分之一,其数据更接近于实际情况。SIR-B模型较传统的SIR模型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且疫情预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PM2 .5和O3 浓度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湖北省25个自动监测站点2015-2020年(1-3月)的PM2 .5 ,O3 以及相关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在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分析湖北省市域尺度PM 2 .5和O3 浓度数据空间演变,并结合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重点研究影响疫情防控期间PM2 .5和O3 时空分异特征的气象因素及经济因素.结果与结论 (1)湖北省13个市(州)PM2 .5浓度在疫情期间为近6 a来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荆门(57 μg/m3 ) 、荆州(42 μg/m3 ) 、随州(46 μg/m3 )和襄阳(59 μg/m3 )同比降幅最大,分别为38 .7%, 40%,39 .5% 及41 .6%;(2)疫情期间近地面O3 浓度有上升趋势,整体表现为1月波动,2月上升,3月下旬达到峰值,除荆州和宜昌外,其他市(州)浓度增长率均超过20%;(3 )从空间变化差异来看,湖北省PM2 .5和O3 浓度呈中部高、东部较低、西部最低的分布规律;(4)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省防疫期间生产制造业的停摆与PM2 .5的下降呈正相关;近地面O3 浓度的上升与PM2 .5等颗粒物的减少以及形成臭氧所需的前体物活跃度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和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定量分析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与可达性特征,构建区域尺度下的风景区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的研究框架,整体分析长三角区域风景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长三角地区123处风景名胜区为对象,在综合考虑多种服务半径及风景区级别与类型属性的前提下,利用ArcGIS平台和数学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结果】 ①长三角风景名胜区整体上具有“南密北疏、一片多点式”、随机趋向于离散的分布特征。②长三角风景名胜区可达性分布差异化显著,3种搜索半径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可达性等级随半径阈值增加整体呈提升趋势;3种搜索半径下县域可达性聚集程度均较高,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宣城、丽水、杭州、金华、苏州、无锡等地,冷点区出现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③不同等级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中,独立型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城景结合型风景名胜区。④可达性受不同客观因素影响,相关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人口分布>路网密度。【结论】 长三角地区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可达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可为长三角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梳理、系统化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