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无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合流区违规行为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之一。为减少无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无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合流区避让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采用固定变量法仿真研究合流区车辆避让比例对直行电动自行车交通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直行电动自行车车流的平均密度小于0.23辆/m~2时,其速度变化平缓,此时如果左转电动自行车比例增多,则其速度降低明显;当直行电动自行车车流平均密度大于0.23辆/m~2时,直行电动自行车间可利用间隙和自由行驶的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其跟随、加减速等情况越来越多,运行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胡新 《科技咨询导报》2007,(6):32-32,34
本文对自行车改制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市场前景,指出自行车改制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3.
胡新 《科技资讯》2007,(1):14-15
本文对自行车改制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市场前景,指出自行车改制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从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点、成本核算、技术革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性,最后描述了电动自行车这个"绿色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电动自行车因其具有经济、快捷、节能、环保等特点,今后势必成为燃油助力车、自行车的替代品,而且很可能会形成我国工业经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尚处于起步和投入阶段,从其发展的轨迹看,经历了“两落三起”的变化。20多年前,最早面市的永久牌电动自行车由于电视、电池等技术的不成熟而以失败告终。现在电动自行车重现市场,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否会重蹈覆辙?电动自行车技术已臻成初电动自行车上的可充电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其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移动通讯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碱性可充电电池的发展。同样…  相似文献   

6.
付卫刚  吴改选  宋树艳  张仰谦 《科技信息》2009,(19):396-396,291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状况,通过对郑州市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调查和交通调查,分析了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现状及问题,提出从质量控制、政策管理、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其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交通安全隐患。以杭州市新塘街道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首先从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接着定量分析了造成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然后,建立了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骑行人年龄、事故违法行为以及事故种类是影响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交通特性,设计了左转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特性的数据采集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同向并行电动自行车横向间距、左转对向电动自行车避让行为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时,在同一行车速度同一累计频率下,同一进口道左转同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要大于不同进口道同向左转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横向间距;(2)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与左转相位下避让行为个数大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左转电动车相对会选择跟随并匀速行驶;(3)同向左转电动车的速度大多分布在0~9 m/s。  相似文献   

9.
陈军  包建华  齐美星 《科技资讯》2007,(17):224-225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节能、快捷的特点正逐渐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社会对环境和节能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电动车的发展。本文首先综述了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目前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动自行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市2 365起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为例,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机动车驾驶者、道路条件、车辆、环境、驾驶行为等6个属性中选取19个候选自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估计电动自行车财产损失、受伤和死亡3种等级交通事故的分布概率,引用弹性分析定量鉴别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显著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性别、年龄、交通管控方式、道路中央隔离形式、机非隔离形式、机动车类型、照明情况、事故责任方、违规行为、机动车驾驶行为、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等11个因素与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弹性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不按车道行驶、超速驾驶和酒后驾驶等违规行为,电动自行车左转和横穿道路,涉及货车的事故等因素的伪弹性值均大于200%,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电动自行车路段横向驾驶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录像数据采集方法与电动自行车运行轨迹提取方法,依托实际采集数据分别对电动自行车横向位置分布规律、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横向干扰、无机非隔离路段电动自行车越线行为3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在没有机非分隔带而仅是存在机非分隔线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均存在超越机非分隔线进行越线行驶的现象;路内停车的存在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越线行驶比例增加,进而对电动自行车行车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2.
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逐步成为继公共交通、家庭汽车和自行车之外的又一大交通工具。伴随其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逐年递增,类似于超速、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甚至是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则更是数不胜数,使之逐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又一大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立足于LY电动自行车并紧紧围绕其主要竞争对手AM和YD展开,从当前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SAS 9.3统计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对电动自行车消费者购车决策行为展开定量的研究,进而发现LY电动自行车与竞争对手在销售现状、经营策略、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有效的营销策略,包括品牌、价格、服务、渠道等方面,以期能帮助LY电动自行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城市面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传统的自行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不仅显得速度慢,而且能耗大,已然不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了。高速的汽车价格又较为昂贵,目前还无法大面积进行普及。这时,电动自行车自身的轻便、快捷、经济等诸多优点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行车,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主力。但伴随着其日益的普及与运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该文即是针对此社会现状,结合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的时间、区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以借此结合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为今后加强城市内电动自行车的运用及管理、预防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能电池、高效电机及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自行车已具备了商业化开发的基本条件。电机功率与电池容量是决定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机动性能、续行里程与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王冠”THD-01电动助力自行车为例,进行其电机功率与电池容量的选择计算,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电机功率 电动助力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给地面的驱动力与地面、空气对车辆的反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计算简便,假设车辆于平坦的混凝土道路上匀速行驶,则其遵循如下公式:  相似文献   

16.
电机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驱动元件,要求其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价格低。可见,为电动自行车选择一种合适的驱动电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为切实加强全县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桃江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据了解,此次治理从7月开始,到今年12月底结束,重点治理五个方面内容。一是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不按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生产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生产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二是电动自行车流通销售。销售无合格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电动自行车及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夹角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横向抛距随着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骑车人相对于轿车速度方向上的横向速度分量越大,其横向抛距越大;骑车人纵向抛距随轿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动自行车速度和碰撞夹角对纵向抛距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葛婷  胡俊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20-10126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过街安全,选取苏州市四个无信号控制路段,采用人工录像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获取了电动自行车过街视频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电动自行车速度、时间和电动自行车坐标等参数,采用过街速度、过街等待时间和轨迹作为电动自行车过街特性描述特征指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76.5%的骑行人员会选择加速或减速过街,加速过街的平均速度为4.1802m/s;电动自行车的过街等待时间的均值为46.26s,标准差为38.113;同时发现,性别、职业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对过街速度以及等待时间有影响;将电动自行车的过街轨迹与路口现状图叠加分析发现斑马线两端开口越宽轨迹偏移量越明显,地块出入口的位置也对行驶轨迹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夹角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横向抛距随着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骑车人相对于轿车速度方向上的横向速度分量越大,其横向抛距越大;骑车人纵向抛距随轿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动自行车速度和碰撞夹角对纵向抛距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