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数值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光孤子通信系统中损耗、初始啁啾和脉宽对孤子传输的影响,并数值模拟了孤子在单模光纤中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啁啾对光孤子的稳定传输有破坏作用,对脉宽较小的超高速光孤子系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1引言由于在未来大容量、长距离、高码率通信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光孤子脉冲作为信息载体的全光通信已成为光通信科学研究的焦点。[1]光孤子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需要用放大器来补偿光纤损耗,而在补偿光纤损耗的同时,也产生和放大了放大器自发辐射(ASE)噪声,引起了光孤子频率随机走移,限制光孤子长距离通信容量(G-H效应)[2,3]。在光孤子传输系统用于通信时,随机扰动是孤子通信系统中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例如,随机增益、随机色散对孤子传输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大了光孤子脉冲到达时间科动,降低了系统的通信容…  相似文献   

3.
定时抖动是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本文从光孤子的基本概念入手,根据光脉冲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变分法分析高斯准孤子在孤子互作用和高阶效应条件下传输演化特性的影响以及产生定时抖动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传输控制理论及其数学模型,采用时域和频域复合控制的方法,建立了光脉冲的传输方程,采用变分法研究了波分复用系统中孤子互作用,自陡峭和拉曼效应等扰动因素对孤子参数演化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孤子传输系统定时抖动的计算公式,比较了几种信道间隔下的孤子互作用,采用时域和频域复合控制方法有效的抑制孤子的定时抖动,从而延长的孤子系统的传输距离.设计了160Gb/s长距离高速孤子传输系统并对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4.
光纤孤立子与光孤子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的一个重要特征: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如群速度色散效应和Kerr非线性效应。首先介绍了光孤子的概念、历史的研究,然后讨论了单模光纤中光孤子形成的物理机制,比较了光孤子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孤子间相互作用对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光学孤子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论,着重论述了光孤子形成的机理和光孤子的基本性质。分析了光孤子传输时所服从的标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修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最后系统地研究了Hasegawa等人提出的准光孤子概念,给出了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影响光孤子通信的诸多因素并给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光孤子因其独特优点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最理想的信息载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简述了光孤子通信中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展望了光孤子通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光纤通信中的光孤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光弧子通信,着得叙述光孤子的物理概念,光纤损耗对光孤子的影响以及对光孤子放大怎样补偿光纤损耗,从而使光孤子传输数千公里后仍保持波形和振幅不变。  相似文献   

8.
光孤子通信研究的20年历程及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光孤子通信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它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的光孤子通信实验系统,最后对未来光孤子通信研究发展动态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光纤的一个重要特征: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如群速度色散效应和Kerr非线性效应.首先介绍了光孤子的概念,历史的研究,然后讨论了单模光纤中光孤子形成物理机制,比较了光孤子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孤子间相互作用对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光孤子是光纤通信系统中最理想的信息载体,本文阐述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原理,探讨了光孤子传输理论与其产生的物理机制,对实现全光传输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和多效唑对万寿菊生育及生理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万寿菊幼苗上盆后,根灌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及多效唑,明显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降低呼吸消耗,降低内源吲哚乙酸含量,进而显著缩短节间,抑制其株高,减少叶面积,增加叶厚,增加花朵数,从而使其花艳叶绿,提高观赏价值.在低浓度下,烯效唑的活性明显大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12.
甜荞部分营养成份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测定甜荞蛋白质含量为10.3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08.1mg/g protein。其限制性氨基酸仅为苏氨酸一种,甜荞氨基酸主分为92分;甜荞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锰含量为10.14,锌为21.2,铁为21.3倍,铬为2.5,钼为2.04,锗为3.8,铜4.1,钙为172;其总黄酮含量为20mg/100g。甜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对中老年具有多种作用保健作用,是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3.
利用白酒糟稻壳制备无污染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白酒糟中的稻壳制备吸附剂可获得产率高、悬浮率高的处理水体油污以及其他相关废水的优质吸附剂.经有关检测可确定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研究优化了白酒糟稻壳制备吸附剂条件:含水率为59.89的样品炭化时间为105min;含水率为48.03的样品炭化时间为105min;含水率为30.57的样品炭化时间为90min;含水率为22.15的样品炭化时间为50min;含水率为6.2的样品碳化时间为30min;碳化温度均为40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陡山区地下工程顶部粉砂岩在开挖后的应力应变和能量演化特征,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粉砂岩恒轴压卸围压三轴试验,分析其应力应变、应变能转化以及能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恒轴压卸围压条件下,围压越高,试样围压卸载率越低,且试样破坏越快、变形越大。不同围压下能量转化特征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与应力应变曲线有较好的相关性。围压恒定轴压升高阶段,除围压产生的应变能密度基本恒定外,其他能量演化曲线具有呈指数升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原生孔隙压密,能量转化率较低。轴压恒定围压卸载至试样破坏阶段,轴向应力与能量曲线两者突变点基本对应;产生较大程度宏观破裂,能量转化率较高。试样破坏后围压恒定和继续施加轴向应变阶段,低围压能量释放更强,试样破坏更为碎裂。能量耗散具有总体上先升高后降低再陡增的特征,围压越低,试样破坏时应变越小、能量耗散比越大,试样破坏更加碎裂;围压越高,对试样能量耗散抑制作用越强,有利于弹性应变聚集,更容易产生岩爆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不同颗粒含量砂土的粒度分维值,开展降雨条件下砂土泥石流启动模型试验,分析试验现象、位移场及含水率变化情况,总结分形特征下泥石流的启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分维值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坡体发生明显现象的时间越早,泥石流启动的总体历时越长。分维值较大时,以坡表侵蚀破坏为主,坡表整体位移均匀,启动历时长;雨水分布不均匀,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显著,持水时间长;分维值较小时,以滑坡型破坏为主,启动历时短,产生位移大;雨水运动以渗流为主,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减小,持水时间逐渐消失。分维值大小适中时,以过渡型破坏为主,泥石流启动时位移最小,历时较长,灾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6.
江习高速四面山隧道软硬互层围岩为近水平岩层,弹性模量比值为1∶5,黏聚力比值为1∶4,层理效应明显,且层理与隧道相对位置不一,对隧道开挖影响也不同。以砂泥互层V级围岩隧道施工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接触分析方法,研究层理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对隧道变形影响,并进行变形预测,得出以下结论:(1)隧道开挖后,其拱顶沉降相对水平收敛变化更大,层理层间滑移相对层间剥离变化更明显。(2)隧道拱顶沉降受隧道上方层理影响最大,水平收敛受穿隧道层理影响最大,底鼓受隧道下方层理影响最大。(3)对于层理本身,隧道开挖对断面以上位置的层理影响更大,对其下方层理影响较小,层理位于隧道上方层理滑移最大,层理穿越隧道断面时层间剥离量最大。研究成果可在类似隧道提出针对性施工工艺设计建议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清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457-459,490
杜813-H203井是辽河油田在超稠油油藏所钻的一口浅水平井。由于该井水平段较长且岩性疏松,井壁掉块严重,井眼多呈台阶状,加之岩屑堆积,增大了后续作业遇卡的风险。为解决测井及后期下套管遇阻问题,根据超稠油油藏的特点采用水平井扩眼技术,清除岩屑床,扩大、修正了原井眼。实测结果表明:该水平段摩擦阻力高于该地层正常钻进水平井的两倍以上,严重影响后续作业。扩眼后整个测井和下套管安全顺利,有效解决了后期作业的复杂情况,提高了固井质量,延长了油井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产工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林产工业“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持续强劲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城镇化的加速、房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明显、家具业趋向于全球化、纸业发展迅速等,给林产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中国发展林产工业要由大变强,必须应对众多挑战,如木材原料供不应求、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因此,中国林产工业必须加快原料基地化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研发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达到营销理性化,管理现代化和产品品牌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类有避难所、毒素作用和外界捕获影响的捕食系统,通过构造恰当的Dulac甬数,证明系统在第一象限没有极限环,从而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析了避难所、毒素、捕获作用对该系统最终种群数量的影响,发现:①当捕食者的死亡率大或其被捕获得多时,两种群的绝灭与避难所的存在无关;当捕食者的死亡率小、被捕获得多且避难所足够小时,随着食饵避难所的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加;②当毒素d_2=0时,毒素d_1的增加对食饵种群最终数量没有影响,而使捕食者种群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较长,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运动轨迹误差较大。对此,设计了移动机器人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输出误差进行仿真验证。建立移动机器人平面简图,给出机器人运动方程式,采用平面栅格来描述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引用传统PID控制器并进行改进,设计了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给出了移动机器人PID控制输出系统在线调节流程。采用MATLAB软件对机器人输出误差进行仿真,比较PID控制和模糊免疫PID控制输出误差大小。结果显示:移动机器人采用传统PID控制系统,稳定调节时间为1.0 s,产生的最大误差为0.83 mm,系统输出误差较大;移动机器人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稳定调节时间为0.5 s,产生的最大误差为0.59 mm,系统输出误差较小。移动机器人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追踪误差较小,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