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走过了一百余年的道路,但一直徘徊在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追赶状态当中。直到莫言汲取了中外古今艺术和思想影响的带有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型小说的出现,才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化。莫言小说全部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就体现在使中国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在获得了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现代主义文学本身的声誉和艺术独创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生产与文学的消费是互为依存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民读者群的文化品位对新感觉派的都市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迎合并提升市民读者群的阅读品位,新感觉派在从事现代主义创作的同时非常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创造出了崭新的都市文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的西绪福斯精神,孕育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人”,是“局外人”,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寻找自我及其失败的悲哀,潜含着真正的悲剧性,生之忧与死之惧是现代人的病症,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加以表现的主题,厌倦和恐惧构成现代主义文学悲剧意识的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现代人们最严竣的悲剧性境遇,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必然导致对悲剧崇高性的否定,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喜剧性的悲剧”或“反向悲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除了受现代西方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之外,还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方的第一个分支——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日本新感觉派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他们说得很形象:“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中国现代派无疑是他们之弟。 1928年,这位被青睐模仿的“我们之姐”,法国作家莫朗(又译穆杭)恰好来华。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都默认,日本新感觉派就是受了其姐名著《不夜天》的影响而发端的。于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一方面,人本主义哲学对科学理性的否定,对人的非理性、本能和情欲的关注,为现代派文学拓展出一片新的表现领域,并赋予现代派作品深厚的哲学意蕴;另一方面,现代派文学又把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施蜇存创作出一批意识流小说。其小说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现代主义特性,同时又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的小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变形。  相似文献   

7.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小说、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论析穆时英小说在叙述视角、叙述时空、叙述结构上的创新,探讨他在小说叙述模式的发展与都市文学的开拓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创作呈现了多元化倾向,象征派小说、荒诞派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等都曾风靡一时。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开始致力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并尝试用现代主义来表现自身的优秀文化,探询文学的"根"。回顾文坛,文化寻根作为一股文学思潮从高潮到落幕一直颇受争议,文章则试从寻根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这一现代主义特征落笔对其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9.
川端文学极有个性,别具一格,形成日本的“新感觉派”。川端文学主要是西方现代派和日本传统手法结合的产物,也是惮宗美学的体现,是东方因素与本土因素的融化。  相似文献   

10.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的建构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欧梵《上海摩登》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去建构他所理解的文学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都市现代派的文学史,它的特殊意义体现在研究视角、理论支撑等诸多方面;赵园《北京:城与人》同样是探讨城市与文学关系的书,但与《上海摩登》比较,前者偏向于传统,后者偏向于现代。  相似文献   

12.
论文回顾与反思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方法热”,指出史料问题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成熟的重要意义。以一个研究个案为例,探讨了跨越学科的史料发掘将是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红色30年代"诉求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它通过编纂《文学论争集》否定"旧文学"流派等方式来确证自身的"新文学"观念,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在强化"新文学"观念的同时,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也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遮蔽、重构了现代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滕固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唯美派、海派皆有关联,他多元的文学经历和小说创作使他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一个介乎中间状态的独特存在。其小说善从个人的心理经验抒写自苦的单恋和孤独的漂泊,独具特异的革命视角和现代存在主义的色彩,不应被忽略。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东传是白话文学运动的重要源头,基于传教的现实需要,19世纪早期,传教士们将《圣经》译为中文,并创办报刊杂志,撰写传道小说。由此,白话文《圣经》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传道小说的撰写可以视为后来白话文学运动的先声。这一系列的话语实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诞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文化中心南移上海。上海以“梦工厂”的形式使源于都市的现实体验在文学上得到落实,一方面言明了中国现代的文化消费市场在上海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昭示着极具“现代质”的城市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含量。通过阐释文学中心的南移,挖掘出30年代文人“没海”的文化潜因,从而完成对知识分子和城市关系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9.
罗淑是20世纪30年代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虽然不多,却能够独辟蹊径,注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四川沱江流域农民特别是盐工和妇女的苦难与抗争,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拓宽了题材的表现领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20.
被李欧梵称为"直接向茅盾的作品挑战"的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的一部分佚文的发现,对理解穆时英的创作以及30年代的文学秩序都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了穆时英的创作与左翼文学之间所构成的既追随又抗拒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文坛与世界文坛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