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毛木耳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木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麸皮、豆饼粉作为氮源均适合毛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硫酸铜、硫酸锌均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褐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褐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镁,生长调节因子为吲哚乙酸;最适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8.  相似文献   

3.
《贵州科学》2021,39(4)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式,观测不同碳源、氮源、温度、起始pH值4个因素对韦伯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韦伯灵芝菌丝在营养利用方面,适宜生长的碳源为糊精,适宜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在环境适应方面,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8~32℃,生长的最适起始pH值是6。  相似文献   

4.
从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碳源、氪源、酸碱度、温度、光照等方面探讨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羊肚茵菌丝适宜在PDA固体培养基以及黄豆芽——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单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温度为25~33℃之间,并且在光照条件为弱光时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作为单一氮源对骨条藻的光合活性、生长及中性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骨条藻生长的氮源是氯化铵,其次是尿素,最后是硝酸钠,3种氮源的最适浓度均为4.4×10-4mol/L,光合活性的结果与藻的生长基本一致.3种氮源各浓度梯度的中性脂积累量最大值基本都出现在第7天(培养时间为8d),与藻的生长不是同步关系.最适合骨条藻中性脂积累的氮源是氯化铵,最适浓度为8.8×10-6mol/L,其最高油脂含量为31.07%.硝酸钠组的最高油脂含量为28.46%,略高于尿素组的最高油脂含量27.99%,但尿素组最适合中性脂积累的氮源浓度为1.8×10-5mol/L,低于硝酸钠组的最适氮源浓度1.8×10-4mol/L.在高接种量的条件下,骨条藻油脂总量的高低与百分含量的高低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长根菇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氮源及温度对长根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计数。结果:长根菇最佳碳源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不能吸收氮源尿素;最佳碳氮比为40(葡萄糖)∶1(蛋白胨);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23~25℃。结论:长根菇菌丝对常见的碳源、氮源都能较好的吸收,且对碳氮比要求不严。菌丝在15~30℃下均能萌发且生长,有较广的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果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等简单糖类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最适碳源是果糖,对多糖、有机酸和甘露醇的利用较差;酵母粉、牛肉膏、玉米浆、蛋白胨和豆饼粉等有机氮源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氮源,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对尿素、铵盐和和硝酸盐利用较差,不能利用亚硝酸盐;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可以促进菌丝生长,但添加硫酸锌菌丝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砂仁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蔗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钙为最适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无硝酸钠和无蔗糖的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在水膜条件下萌发较好;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和5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金针菇FD_(12)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FD_(12)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宜无机盐是KH_2PO_4和MgSO_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0.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反硝化菌株GW1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利用反硝化培养基,从实验室厌氧反硝化颗粒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反硝化优势菌株GW1,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初步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值、碳源、碳氮比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对菌株GW1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W1的16SrDNA基因序列与Paracoccus versutus有最大相似性,达到99.9%,Genebank登录序列号为GU111570;分离菌株呈革兰氏阳性;最佳反硝化条件:丁二酸钠为碳源,温度为35~40℃,pH值为7.0~8.0,建议工程应用碳氮比为3∶1(质量比)。该菌株特性的研究为解决反硝化速率过慢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两株耐盐木霉-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W320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W1876的生长和产孢条件,研究了不同pH、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和不同碳氮比对两株木霉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耐盐深绿木霉(T. atroviride)TW320在 pH =4~11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和产孢,且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5,在大豆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产孢量最多,该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当碳氮比为12:1时,最有利于TW320产孢;拟康宁木霉(T. koningiopsis)TW187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11,最优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以乳糖作为最佳碳源,甘氨酸作为最佳氮源,且碳氮比为9:1时,TW1876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康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降解稻草提供工艺参数,以康氏木霉(T.koningii)N18为菌株,进行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康氏木霉(T.koningii)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稻草:麸皮的最佳比例为6:2,最佳氮源为(NH)SO,碳氮比为6:1,含水量为200%,最适产酶pH为6.0,最佳产酶温度为28℃,最佳产酶时间为7d,康氏木霉(T.koningii)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321.64U.mL,滤纸分解酶活力为59.58U.mL。4 2 4-1-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适宜的发酵碳源和氮源、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牛肉膏;最优发酵条件的初始pH5.4~6.2,振荡速度145r/min,培养温度26℃,10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此外,还测定了紫陀螺菌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蛋白质成分中的氨基酸种类。  相似文献   

15.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 经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 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 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 最佳C/N比为6~10, 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 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 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 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 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 高浓度条件下, 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 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 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枯草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对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发酵时间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四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分泌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碳源为40 g/L魔芋精粉,最佳氮源为5 g/L酵母抽提物,两者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发酵条件为30℃的条件下摇瓶培养28 h;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6.5、发酵时间28 h;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其中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湿地洲滩土壤碳、氮、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观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有机碳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磷变化显著; 浅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年际变化极显著,氮磷比不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高程梯度变化不显著,碳磷比、氮磷比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浅层土壤氮磷含量较其他  相似文献   

18.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19.
纳豆激酶产生菌的固体发酵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纳豆激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时产酶影响因子如碳源/氮源、含水量、温度、pH和培养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3∶1;菌株2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1∶1时产酶活性最高;菌株1适宜的培养基含水以50%最好,菌株2以70%最好;培养基初始pH均在7.0时酶活最高;发酵温度均以25℃最好,不易超过30℃;两个菌株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36 h(菌株1)和72 h(菌株2).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两个菌株单位发酵物中纤溶酶平均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 407.25 U/g(菌株1)和953 U/g(菌株2).  相似文献   

20.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以结节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 ZJB15076为出发菌种,对其发酵生产两性霉素B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优的碳源和氮源及最适浓度:质量分数为葡萄糖4.5%、牛肉膏4%;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了较优的发酵条件:发酵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装液量为40 mL/25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分析了在摇瓶内添加玻璃珠对两性霉素B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玻璃珠后能显著改善菌丝聚集情况并显著提高两性霉素B的产量,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41.1%,达到4563.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