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5-47
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园六区”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顾“大张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要探寻:为什么“大张江”能够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大张江”的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策速览     
《华东科技》2013,(7):22-23
NO.1上海试点行政审批放权,三项创新政策落户张江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大松绑了! 13类20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张江高新区下属分园的"小管委会",同时,研发费用、教育经费、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三项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也落户张江。由于张江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小政府、大社会"特点,大多数分园没有行政审批权。此次上海下放的行政审批权涉及13类20项,包括以下放权限为主,以赋予资格、简化程序、延伸服务为辅的多种方式。其中,下放权限的包括9类13项,即土地  相似文献   

3.
郭霞 《华东科技》2012,(9):40-41
何谓优先区域?如张江,凭借"一区十二园加一"的雄厚实力和品牌辐射力,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驱动器和发动机。如紫竹,作为迄今全国惟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高新区,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英特尔、微软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杨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  相似文献   

4.
陈沛 《华东科技》2012,(2):52-53
张江高新区经过20年来发展建设,经历了"起步、聚焦、发展和改革"几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大张江",成为全国6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和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张江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聚集创新资源,形成若干个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张江国  相似文献   

5.
2012年7月5-9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又称"两会一展")相继在北京召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高新区20年成就展全面展示我国高新区建设20年的发展成果,丰富的展品、鲜活的演示,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展区,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示范区之后第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示范区将会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促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密集区。然而张江园区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讨论张江建立  相似文献   

7.
陈晨 《华东科技》2013,(8):66-67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婧 《华东科技》2008,(8):44-45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纽成以来,"六国"首次同台唱响张江科技文化节. 今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7发区、金桥现代科技园、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将与张汀核心园共同携手展示科技与文化的魅力,这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组成以来,首次同台唱响的张江科技文化节.  相似文献   

9.
1月31日晚,上海张江体育休闲中心启业厅内张灯结彩,写有"创新、张江"字样的中国结把整个会场装点成一片红色的海洋,空气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张江海外科技创新园孵化器迎春联欢暨2006年度知识产权奖励基金颁奖典礼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正>高新区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提升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区多园"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曾经的一片荒芜走向了如今  相似文献   

11.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奎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2006年落户青浦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特殊高性能润滑剂、金属清洁剂和钢铁轧制油等化工产品."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奎克化学落户投产后没有申报过一项专利."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企业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奎克化学的技术创新情况,园区科技事务专员上门主动对接,宣传政策,通过一对一的辅导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奎克化学公司研发部门每年制定专利申报量制度,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于201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申报专利12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引导奎克化学专利申请从‘有’到‘优’,在保持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量的基础上,要加大发明专利的申报."发明专利的申报量,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创新激发转型动力,已成上海各界的共识。上海张江高新区,从最初的一个园区,到一区多园,再到国家创新示范区,每一步都在不断地冲破各种桎梏和种种困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一些“先天不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隽鸿 《华东科技》2011,(4):44-45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1月,国务院做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至此,张江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任务面前,上海将举全市之力、聚各路英才、集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张江,一个打造了十年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张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此拉开序幕。经历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张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相似文献   

15.
正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眼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对外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上海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中心建设上的排兵布阵。近日,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消息被证实后,作为张江核心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近年来在助推张江青浦园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青浦在自身转型发展之路上也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这一模式上。尤其是在201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手张江青浦园后,在全面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将会以更快、更好、更准的服务手段来助力青浦在创新体系上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隽鸿 《华东科技》2011,(1):58-59
不断加强原始创新、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近年来,张江高新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张江高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1日,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筹)的第一个示范基地在佛山高新区禅城园(以下简称禅城园)正式落地。同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佛山分中心""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分中心""佛山国家高新区(拓思)未来企业孵化中心""佛山高新区禅城园管理局孵化中心"也同步揭牌亮相。广东省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创客风潮"正在迅速兴起,这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表明我们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是时代赋予上海的光荣与动力。本期封面故事里,我们将详细了解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