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示范区之后第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示范区将会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促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密集区。然而张江园区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讨论张江建立  相似文献   

2.
郭霞 《华东科技》2012,(1):54-55
为更好地展示上海张江高新区20年的创新成果,2011年12月底,由上海张江高新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主办、"一区十二园"共同参加的张江创新成果展向公众展示了整支"舰队"的创新实力,这也是"十二园"首次集体亮相,让公众亲身体验到张江高新区的科技创新魅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也是首创。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展览至少要2年的准备时间,而张江只用了5个月,这是张江速度的突破,更是上海世博精神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3.
隽鸿 《华东科技》2011,(4):44-45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1月,国务院做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至此,张江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任务面前,上海将举全市之力、聚各路英才、集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4.
陈晨 《华东科技》2013,(8):66-67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隽鸿 《华东科技》2011,(1):58-59
不断加强原始创新、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近年来,张江高新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张江高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正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眼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对外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上海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中心建设上的排兵布阵。近日,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消息被证实后,作为张江核心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正张江,一个打造了十年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张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此拉开序幕。经历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张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国务院批复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张江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股权激励、科技金融试点、人才建设、地方财税和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重点内容,加快推进张江示范区建设进程。2011年6月22日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联合制定的(沪府发[2011]36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正式由市政府颁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情况,从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系统、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设想四个方面,论述、探索张江产学研联盟的新方式,以积极响应颏区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上海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政策速览     
《华东科技》2013,(7):22-23
NO.1上海试点行政审批放权,三项创新政策落户张江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大松绑了! 13类20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张江高新区下属分园的"小管委会",同时,研发费用、教育经费、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三项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也落户张江。由于张江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小政府、大社会"特点,大多数分园没有行政审批权。此次上海下放的行政审批权涉及13类20项,包括以下放权限为主,以赋予资格、简化程序、延伸服务为辅的多种方式。其中,下放权限的包括9类13项,即土地  相似文献   

12.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奎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2006年落户青浦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特殊高性能润滑剂、金属清洁剂和钢铁轧制油等化工产品."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奎克化学落户投产后没有申报过一项专利."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企业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奎克化学的技术创新情况,园区科技事务专员上门主动对接,宣传政策,通过一对一的辅导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奎克化学公司研发部门每年制定专利申报量制度,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于201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申报专利12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引导奎克化学专利申请从‘有’到‘优’,在保持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量的基础上,要加大发明专利的申报."发明专利的申报量,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3月及12月、2011年1月,国务院相继批复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有关示范区和试验区的试点科技创新政策共出台93项,包括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14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政策2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6项、科研  相似文献   

14.
7月28日,以“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1“相约张江”第七届科技文化节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5.
刘小青  蔡晟 《广东科技》2016,(13):35-37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面积涵盖了全市10个行政区和新区的产业用地,超过了原特区面积,因此与此前获批的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比,"自主创新"的整体氛围在深圳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5-47
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园六区”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顾“大张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要探寻:为什么“大张江”能够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大张江”的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08,(9):52-54
深圳高新区作为首批“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将致力于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聚集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009年12月、2011年1月,国务院相继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有关示范区和试验区的试点科技创新政策共出台93项,具体是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14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政策2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创新激发转型动力,已成上海各界的共识。上海张江高新区,从最初的一个园区,到一区多园,再到国家创新示范区,每一步都在不断地冲破各种桎梏和种种困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一些“先天不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20.
<正>惠州仲恺高新区在2015年11月顺利入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的建设格局,立足国务院批复的仲恺高新区核心区范围,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规划、空间布局、实施方案和创新条例等文件和政策,明确发展定位目标和责任分工,聚焦智能制造、"互联网+"、绿色低碳等高端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和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形成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