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寿武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3)
水基金属清洗剂由表面活性剂及多种添加剂组成.将所研制的GUH-1型水基金属清洗剂与市售的水基金属清洗剂BH-919、HX-816进行了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研究表明,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脱脂去垢作用、缓蚀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结果将指导GUH-1配方的不断优化,使之成为综合性能指标优良的绿色环保型水基金属清洗剂. 相似文献
2.
王寿武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26(3):10-12
水基金属清洗剂由表面活性剂及多种添加剂组成。将所研制的GUH-1型水基金属清洗剂与市售的水基金属清洗剂BH-919、HX-816进行了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研究表明,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脱脂去垢作用、缓蚀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结果将指导GUH-1配方的不断优化,使之成为综合性能指标优良的绿色环保型水基金属清洗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张力法、帆布沉降法、乳化法,研究了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8H17C6H4(OCKH4)10SO4Na(C8E1s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L12H25(OC2H4)7SO4Na(C12E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H25N(CH3)3Br(C12NM3)形成的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它们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cmc比单一组分的低得多.随着混合比的增加,C8E10S-C12NM3的润湿能力先增加,后下降.混合比改变时。C8E10S-C12NM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与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最大泡压法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mn)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S910)在40℃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在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当GSmn的亲水基团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和最低表面张力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基相同时,GSmn的氧乙烯基数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高,最低表面张力越低。S910与GS910的界面活性相近,但后者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GSmn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随GSmn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氧乙烯基数增加而降低;GS910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比S910低。 相似文献
5.
6.
高效苯酚降解菌PDB1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焦化厂受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不动杆菌属细菌PDB1,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该菌株降酚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苯酚浓度低于1 200 mg/L时,该菌株能够在60 h内完全降解苯酚;在更高苯酚浓度下,高浓度苯酚对菌株生长造成明显抑制,菌株降酚能力出现显著下降。对该菌株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苯酚降解符合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模型;当初始苯酚浓度低于144.56 mg/L时,苯酚比降解速率随苯酚浓度增大而增大;在苯酚浓度为144.56 mg/L时,得到最大比降解速率,苯酚浓度高于144.56 mg/L时,苯酚比降解速率逐渐下降。该菌株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25~40℃,p H为7.0~8.0,菌株具有良好的高盐分耐受性,能够耐受5%Na Cl浓度并取得良好降酚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交流阻抗、阴极充电曲线和俄歇能谱研究了十八胺在铁表面的成膜,结果表明十八胺渗透到氧化铁层成膜,使电极表面的阻抗值增大,提高了电极的耐蚀性,经质量浓度为25mg/L的ODA处理液处理的电极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清洁生产的潜力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在该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能源、资源利用及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对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生产现状和清洁生产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ZHANG Guling WU Xingfang GU Weichao CHEN Guangliang FENG Wenran NIU Erwu LI Li LÜ Guohu CHEN Huan FAN Songhu LIU Chizi YANG Siz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2006,16(11):1119-1126
The recent progress in inner surface hardening of tubes by plasma processing is summerized. Several techniques of inner surface plasma source ion implantation and deposition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new progress of inner surface plasma source ion implantation methods for metal tubes, which were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y,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future technical development for inner surface ion implantation of tub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