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死亡区之发现人体内的许多细胞比科学家们以前了解的要更接近于死亡的边缘。一犹太人领导的小组已发现细胞运载的一些受体分子可以使它们自杀,即使它们不受外界信号的驱使。该受体通常应答一种载有通知受伤的或癌细胞自杀的化学信号的免疫系统激素,或称细胞激动素。...  相似文献   

2.
李林 《世界科学》1996,(3):29-30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的结构基础李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几乎调节着生命活动的每一过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体到基因复制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调控和代谢调控,分子识别和信号传递,肌肉收缩,肿瘤发生以及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神经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孙阳 《世界科学》1999,(9):14-14
6年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分子遗传学家迪安·哈默(DeanHamer)和他的同事声称他们发现了男性同性恋的遗传线索。他们说,其工作表明了X染色体上的一种尚未辨明的基因影响了那些有此特性的人。研究人员为能知晓性取向的生物学基础而激动,但他们仍十分谨慎。因为其他复杂的特性,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线索的最初报道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被推翻。现在,类似的命运又降;临到“男性同性恋基因”上。伦敦西安大略大学的临床神经病学家乔治·赖斯(O幼Q出mce)和乔治·埃伯斯(Geo吧D咒rs)及其同事并未发现如NCI/J…  相似文献   

4.
Head.  DR 姚士桐 《世界科学》1991,13(12):20-22
生物工程的应用:药品和药物化学遗传工程与蛋白质生产有关。用遗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有些可直接应用于医药和药物化学,有些可用于药物和药品重要化合物的生产。在药品和药物化学遗传工程方面,由于生物技术的应用,比传统的工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这些进步包括:  相似文献   

5.
自从土星环发现后的整整三个世纪,人们只知道土星有环,有的天文学家甚至从理论上“论证”了土星环的唯一性。但去年三月我国和美国等国家对天王星掩星这一罕有天象的观测却意外发现了天王星环,国际天文界把它称为自从1930年汤博(Clyde Tom-baugh)发现冥王星以来的50年中太阳系天文学最重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揣测和激动,也对太阳系演化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的深远意义现还无法估量。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对Belousov-Zhabotinskii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学庄 《科学通报》1985,30(8):586-586
自从Belousov-Zhabotinskii反应(BZ反应)发现后,化学振荡反应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由于化学振荡与生化、生理等过程的密切关系,有维生素C(H_2A)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也为人们所注目,其中有些是在与BZ反应相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为开展化学振荡反应的研究,我们曾对以邻菲罗啉(Ph)亚铁离子为催化剂的BZ反应进行研究,本文则是对于H_2A存在下对该反应的化学振荡行为和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可能的机理是H_2A与BrO_3~-反应生成Br~-抑制了此反应的化学振荡。  相似文献   

7.
汪猷 《科学通报》1955,(11):81-81
一橘黴素的一般化学结构橘黴素是一种有抗生作用的黄色有机酸,是橘黴菌(Penicillium citrinum)、加拿大麹菌(Aspergillus candidus)和其他几种黴菌的代谢产物,也出现在澳洲野百合(Crotalaria crispata)的叶内。最初由英人雷斯屈克等在1931年发现,曾作了化学结构的研究。由酸性水解、鹼融降解、氧化等反应获得的结果,雷斯屈克和罗宾生等提出了橘黴素的结构式如Ⅰ。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分子进化与蛋白质晶体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分子进化与蛋白质晶体构象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吕宝忠传统的进化研究着手于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异同以及参考稀少难觅的化石资料,这显然是力度不大的。分子进化研究以往主要是以蛋白质和DNA(可能还有RNA)的一级结构为依据进行的,分子钟(molecul...  相似文献   

9.
揭秘黑暗基因组 从前,人类对于基因组的认识似乎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脱氧核糖核酸(DNA)负责下达指令,进而使得蛋白质在人体中合成;而这些指令全部包含在组成DNA的基因中。作为分子信使.DNA的化学“表亲”核糖核酸(RNA)负责携带这些指令并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工厂,  相似文献   

10.
超分子化学,即超越分子水平的化学,已经成为化学研究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研究前沿之—,这个概念是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人们对于"超分子化学"这一概念的灵感最早可能源自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脂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然而,它也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因此它不仅吸引了化学家,也吸引了生物学家、环境科学家、工程学家、物理学家、理论学家、数学家,甚至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也都为之着迷.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超分子化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莱恩、唐纳德·克拉姆(Donald Cram)和查尔斯·佩得森(Charles Pedersen),他们开发并使用了多种高选择性和结构特异性的分子相互作用体系,这大大促进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近,瑞士科学家报告,人体免疫系统存在裂缝。这一裂缝与人体自我防御机制有关,这一机制能够区分自身蛋白质与外来蛋白质。如果免疫系统的细胞发现这外来蛋白质是病毒,马上就将之消灭。瑞士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的丹米尔·维多卫克和波莉·马金格说,为了不使自身细胞受损,人体必须能识别蛋白质,如果外来蛋白质与自身蛋白质非常相似,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马金格说,其他科学家也曾提出过免疫系统存在这样的裂缝,但是我们首次发现外来蛋白质竟然能够模仿自身蛋白质而逃避攻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认为,恶性细胞的种种癌的特性,起因于染色体或染色质功能的改变。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狄保罗(Dipaolo)等,单独或合并地使用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或病毒的致癌剂以及非致癌剂,在体外测定了它们对细胞染色体的直接效应和远期效应。他们发现,加了致癌剂后,其直接效应可以是染色单体型畸变,以及染色体型畸变。究竟这些  相似文献   

13.
克服疲劳     
在老板偷偷视察时,发现你正瞌睡打盹,也许你有一些理由,但是有些时候,你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地犯困,明明昨晚睡眠充裕,但上午11点,你就想蜷曲到会议桌下面。也许有些看不见的力量在消耗你的精力。如果你能了解原因,就可以克服它。周末睡到中午起床一些"工作狂"朋友曾经说过:"我死去的第一年,一定要补上所有的瞌睡债。"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则会选择星期六的早晨补觉,这真是个糟糕的方法。底特律亨利·弗德医院的睡眠紊乱研究中心主任第莫思·罗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他决定我们何时困倦,何时清醒。当你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而周末睡到中午时,你会感到更疲倦。"这部分是由于身体释放的肾上腺皮质素(与警  相似文献   

14.
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Arnold O.Beckman)化学教授格雷(Harry B.Gray)由于对化学的巨大贡献,已被提名为1991年美国化学会最高奖——普里斯特利奖的获得者。作为加州理工学院新贝克曼研究所所长的格雷,是当今美国最有生气的化学家之一,他在无机光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寻求人工光合作用体系。而且他对生物无机的开创性研究——主要是蛋白质中长程有序电子转移,可以阐述生物学中某些最重要反应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安迪·科恩,总是喜欢戴一副黑色墨镜。他曾在影片《缅因黑人》的屏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男主人公的形象。这点干真万确。无论怎样,他无形中卷入了我们人类的行列。尽管他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决心追捕"外星人"的英雄角色,人们对他并不陌生。其实明星科恩的真实身份是旧金山河口研究所的一名海洋生物学者。6月初,他在美国华盛顿的普吉特海峡以南的乌伊拉巴海峡落潮后露出的沙滩上,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螃蟹蜕下来的皮(空壳)。这是一种蜕皮的螃蟹,属于梭子蟹类的一种,它名叫大西洋绿蟹。它原产于欧洲大陆,是迄今为止华盛顿海岸…  相似文献   

16.
以亚硝基叔丁烷为捕获剂,加入环糊精后用ESR方法研究了辅酶B12及5种类似物:(1)甲基钴铵素;(2)新戊基钴胺素;(3)2‘脱氧腺苷钴胺素;(4)1-甲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钴胺素;(5)1-甲基-2,3-O-异亚丙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钴妥素的光解反应,检测了形成的自由基氮氧加合物,求得了各加合物的超精细分裂常数,与不加环糊精相比发现N的超精细分裂减小,β-H-超精细分裂也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克里斯坦·安芬森(1916—1995)FredericM.Richards著苏应娟,王艇译克里斯坦·安芬森于5月14日猝然去逝.享年79岁。他是卓越的蛋白质化学家,对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均有敏锐的洞察力。1972年,他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的负...  相似文献   

19.
"如果这个发现得到证实,那它将是我们宇宙世界中最惊人的发现。"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今年8月7日在电视中激动地讲的。克林顿是应邀出席美国航空航天总署召开的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会上,专家们宣布他们有了最惊人的发现,证明一颗  相似文献   

20.
飞行的化学术士蝴蝶可能是天生的最伟大的化学家。德国的研究者发现非洲的马利筋蝴蝶能制造出200多种化合物来,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发现。汉堡大学的斯蒂芬·舒尔茨(StefanSchulz)、弗雷堡大学的米切尔·玻普(MichaelBoppreo)和伦敦自然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