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勇兵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88-391,39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从主体或人的方面考察现实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具有深刻的主体意蕴、实践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从更为深刻的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总体上并没有为当今时代所超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它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的基础上考察人与自然关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逐渐构建并形成以实践为基础,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辩证自然观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指导我们解决我国现阶段因为工业化进程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人与自然和社会辨证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及相应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阐述,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时,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问题,提出了“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认识。马克思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马克思自然观所阐述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些重要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而且也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最伟大的著作,它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本文通过剖析和解读这一伟大著作中蕴含的实践的、唯物的、辩证的自然观思想来开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创立了以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社会制度批判、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伦理观.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基本目标,并对生态伦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类主体观、道德约束和法律法规相辅相行的社会实践观等生态伦理内容,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更是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观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大大促进了人类固有的价值观、发展观、实践观、伦理观等重大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观点分散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社会历史维度进行四位一体的梳理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历史自然观,这四种自然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自然观立足于实践,以辩证法为方法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所阐发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认清当代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荀子》为依据,从荀子“天人相分”的思维模式出发,考察荀子天人关系视域中有关人的思想,阐发他关于天对人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对天应有的基本态度及“明于天人之分”思想,认为在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探究中,人是他探究的重心,而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他探究天人关系的落脚点;并由此揭示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观照美和美感,形成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创造等命题。新实践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实践本身具有超越性,美和美感是在自由的实践中生成的。同时,实践美学也是在论争中发展完善的,对实践美学的误解和随意歪曲有必要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国3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多元”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达到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在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和征服阶段之后,对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蕴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探索科技伦理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之境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和谐之境的建立还需要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尽管乌托邦一词通常是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联则是确定的,这种关联性也建构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都有批判现实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不止于批判,它更是变革与实践的哲学。近代乌托邦的历史进步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马克思又以具体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克服了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思维方式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虽然注重人的现实活动,对传统形而上学理论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与抨击,但没有自觉地建立实践思维方式,因而是不科学的。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典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