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建立后不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接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皇帝心中的“不信任”是分不开的.北宋王朝信任危机表现有三:首先表现为皇帝不自信,其次表现为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还表现为皇帝对国力的不相信.三个“不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谢颖 《科技信息》2009,(34):I0388-I0388
本文应用了J.R.Martin的评价系统对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进行解读。文章将《皇帝的新装》故事置于态度系统的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中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通过对《皇帝的新装》中评价性资源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皇帝的新装》的客观结构,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3.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4.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以伪满康德皇帝的身份栖居在伪满宫廷时,日本关东军授意在伪皇宫为他修建了各种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大多分布在伪皇宫内廷东西两院,主要是游赏散心之处;健身娱乐之处;视听享受之处.从这些场所的介绍和溥仪在其中的活动的叙述,可进一步丰富伪满宫廷史料,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时下的流行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做这个活计,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帝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6.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死了。关于这个年仅19岁的皇帝的驾崩,坊间有许多传说,很令皇家难堪,但是,对于大清国的当家老太婆来说,最难堪也最麻烦的事情,是继任皇帝选谁,因为这个过于年轻的皇帝,没留下子嗣。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在统购专营条件下,黄金矿山的产品无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相似文献   

8.
我最喜欢的是《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帝——雍正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的》这篇文章:雍正首先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在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创业之初,夺取政权时都能做到勤奋,一旦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就开始吃喝玩乐、享受,而不理朝政,最终导致灭亡。  相似文献   

9.
自公元前221年秦嬴政称始皇帝,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余年,中国一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皇帝制度。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皇帝妻妾的后妃,也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旧史家常强调“贤妃开国,嬖宠倾邦”,未免过分,但后妃在某些时期,其作用确实超过了皇帝,影响到王朝兴衰。因此,研究一下古代的后妃,对深入批判封建皇帝制度及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相公”指称“男妓”,是该称谓词逐步降格的产物,通过反向引申,该词又用于指称“妓女”。“皇姑”最初指皇帝的姑母,后来以皇帝的直系女性为词义中心发生偏离,上指皇帝的“姑母”,中指皇帝的“姐妹”,下指皇帝的“女儿”。“王”、“皇”音近相通,在“皇姑”的影响下,“王姑”也有了类似含义。  相似文献   

11.
皇储作为未来的皇帝,是封建政权传承的重要环节,是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储的选定与培养关系到皇室血脉的传承以及封建统治的延续,是为政立国的根本。历朝皇帝不可避免都会加强对皇储各方面的培养,在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中,对于皇储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尤为看重,而且皇储登基之后的经筵制度对于维护国家安定也具有重要作用,是宋代皇帝治国安邦的重要一环。皇储培养与经筵制度对于宋代皇帝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魏西晋时期皇帝诏令的非程序化运作主要包括诏令制定的非程序化、执行部门的非程序化及执行过程的非程序化、密诏四种情况。执行部门及执行过程的非程序化,往往是在皇帝正常行使权力即曹魏西晋前期出现的情况,其作用往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诏令制定的非程序化和密诏,则往往是在曹魏西晋后期,即皇帝大权旁落时期出现的情况,其既是皇帝失去权力的表现和后果,又进一步削弱了皇帝和国家正常权力机关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明初三司会审制度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案件数量,下诏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创立了三司会审制度。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裁判权交由皇帝的一项审判制度。这项制度是朱元璋强化皇权众多措施之一,是君主独裁高度发达的产物,是明代皇帝专制的司法工具。在这项制度具体实施中,三法司严格贯彻皇帝意愿,会审结果由皇帝终裁,会审过程流于表面形式。明代初期,三司会审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司法工具。明代中后期,因皇帝无能,司法大权被宦官和锦衣卫窃取,三司会审被厂卫控制。在明代,君权作为统治系统的最高权威,三司会审难以公正独立,在处理重大案件时经常被君主利用,三司会审制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工具。在当代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自夏商以来,我国君主权位的继承一直实行世袭制,公开立储。到了清代第三位君主雍正皇帝时,他却下诏废除公开册立太子的传统做法,创立了由皇帝生前秘密确定皇储的制度,即由皇帝在诸皇子中选择合意者,将其名字亲自写在纸上,一式两份,一份封藏在一个锦绣小匣中,只让宗人府令一人知晓,放置在乾清宫内御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额后;另一份密藏在皇帝身边,以便他日归天之后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谕旨相互印证而生效。皇帝临死前,召集朝中重臣启匾开匣,宣布新立皇太子的名字。皇帝驾崩后,皇太子即可登基,成为合法的新皇帝。  相似文献   

15.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冒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  相似文献   

16.
在欧洲的历史进程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教会具有平衡皇帝的权威,这也是欧洲成长为多元化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实质意义上“异教”的基督教挤掉罗马人的多神教,反客为主,并逐步蔓延到欧洲人的血脉中影响至今,教权这个在君士坦丁堡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东西,却在313年米兰赦令之后一路走高直到教皇成为“普世牧首”.这个创造物究竟是如何从依附于皇权做到与皇帝们分庭抗礼的?这一段权力的更迭无疑是研究社会权力来源的最好实证.  相似文献   

17.
拾遗     
两个强盗有一次德国皇帝威廉去拜访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在谈话中,他们谈到了他们的士兵.德皇说:「我的士兵都是聪明的」.丹麦王说:「可是我的士兵还要聪明」.「那末我们来当场试试看」,德皇说,一面唤他一个士兵上来.在那间客厅里挂着三幅像,一幅是威廉皇帝,一幅是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在这二幅中间挂着一幅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像.德皇就问他的士兵:「他是谁?」「是你皇帝陛下,」士兵回答.「那个是谁?」德皇又问.「是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好,那末中间的是谁?」「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很好,」德皇嘉奖他的士兵,一面问丹王:「你的士兵也有这么聪明吗?」于是丹王叫一个丹麦士兵上来,也照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无限,然而真正获得爱情者却很少。分析皇帝这个特殊群体的爱情状况,探讨其类型并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能够帮助人们从这一特殊角度去认识古代的皇帝。  相似文献   

19.
3D技术“害死”可怜裁缝 重新梳理一下那个古老故事的脉络。 皇帝要一件全世界最好看的衣服→全世界最好的裁缝亲自剪裁→众人都说好看,只有一个孩子惊呼“皇帝没有穿衣服”→皇帝恼怒→裁缝被杀。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御史制度,机构完备、组织严密、权限广泛。御史作为皇帝的代表,直接向皇帝负责,监督并参与中央和地方的司法活动。从根本上来看,它强化了皇帝的绝对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御史凭藉其司法权弹劾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根据个人喜怒弹劾官员等弊端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