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要以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人权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孙学强  孙春雷 《科技信息》2007,(29):213-2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普遍联系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等哲学词汇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建国方针,是我们党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给我们指明了在中国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面临的中心课题。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建国方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通过历史发展规律的比较研究,说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是革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地处理好科学继承、合理借鉴与快速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审时度势地转变党的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问题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遵循,准确把握历史主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民立场,拓展国际视野,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增强定力和长期执政的底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涵,积蓄力量,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看做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有机构成部分,这说明了党对文化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将达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重新认识或反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本质的理解。本文拟结合卢卡奇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探讨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问题。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问题的沉思我们现在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是,我们这样做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这个问题本身呢?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本质吗?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历史性的贡献。 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等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体现了邓小平的时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四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这一理论正式载入党章,它标志着以邓小平命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最高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与行动都要统一到邓小平的理论上来。李鹏同志也指出:十四大有两大重大意义,其中之一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建设方针.这就向我们全党提出了一项根本的长久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用邓小平的理论武装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文件明确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九年来的改革,已充分证明: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给予实践正确的指导。多年来的考察、追踪、探索、寻求,并总结三十几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党已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乃是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问题.如何加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观察、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紧紧地把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于本国的具体实际,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不仅推动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而且也必然会使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新的理论概括。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作出的哲学总结,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先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十八大报告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其中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党的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三大内涵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这三大内涵不仅是完善党的建设的重要指针,还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确立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又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把它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并明确确定了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不再是理论上的探讨和方案上的设计,而是成为全党全国人民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我们要重视继承和发扬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更要注重探索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当前,就要认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进行了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我们党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的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奠定的坚实基础。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既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外部力量的强迫,它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借鉴,中国人民探索实践后的主体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之所以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