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蒸馏过程的传质速率与塔板上气液泡沫层传质面积有关,传质面积由气泡直径大小、分布和浓度所决定.塔板气泡大小或者采用实验测定,或者采用模拟计算.模拟计算有两类方法,即局部法和总体法.文中重点介绍局部法模拟计算气泡直径的方法、数学模型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等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对吹扫捕集条件、气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0.012~0.24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98.35% ~105.51%,精密度(RSD,n=7)为1.56%~4.86%.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满足地表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聚合离子液体N,N′-二乙酰氧基丙酸聚异丙烯基酯-2-甲基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确定了此离子液体应用于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最高使用温度,考察了其相对极性。通过对烷烃类、醇类、醚类、酯类、酮类、苯类及有机物混合体的分离,测定了分离度及其柱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脱蒲时间香榧种仁的香气成分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阐明假种皮对香榧种仁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采收当天脱蒲的种仁样品(记为0d处理)、当天脱蒲并放置10 d的种仁样品(记为10CK处理)、放置10 d脱蒲再采样的种仁样品(记为10BLACK处理)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不同脱蒲时间种仁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并比较不同处理营养物质的差异。【结果】(1)不同脱蒲处理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包括萜烯类(16种)、醇类(14种)、苯类(8种)、醛类(6种)、酯类(1种)、酮类(7种)、酸类(2种)和醚类(3种)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PCA)显示,0d和10CK处理下香榧种仁主要贡献的香气物质分别为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类化合物,而10BLACK处理下则为醚类、酮类、醛类、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2)韦恩图分析发现,0d、10CK、10BLACK处理下香榧种仁的特征性物质分别有14、10、16种,其中10BLACK中的4-萜烯醇、4,6,6-三甲基双环[3.1.1]庚-3-烯-2-醇和4,6,6-三甲...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对二甲苯(PX)空气液相氧化制对苯二甲酸(PTA)微界面体系构效调控数学模型,探讨体系气泡大小对气泡运动、氧气传质和PX宏观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气泡尺度的减小,气液相界面积和体积传质系数均大幅上升,PX宏观反应速率亦有较大增加.在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分别为186.3℃和1.2 MPa时,若体系气泡Sauter平均直径d32由5.0 mm减小至0.50 mm,气液相界面积、体积传质系数和PX宏观反应速率分别增大16倍、30倍和1.6倍.此外,冷模试验表明,模拟体系可形成典型的微界面体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气速下的氨吹脱系统,建立了定量的氨扩散传质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温度对氨扩散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吹脱过程中,在废水pH值大于12的条件下,氨分子大部分通过气泡扩散,只有极少量通过液相表面扩散;氨的气液传质阻力主要来自于气膜;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气泡直径略微减小,气泡上升时间基本稳定,液相总传质系数迅速增大,气液传质阻力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7.
酵母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对其成份进行剖析对于酵母废水的有效处理很有必要.本文将酵母废水中颗粒性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分离后采用索氏萃取-GC/MS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定了该废水中颗粒性有机物中的中等极性以下的有机物主要有48种,主要类别为酚类、酯类、含苯杂环类、长链烷烃、醇类、酮类、烯烃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封闭采样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通过对中水及清水浇灌下的3种重要城市绿化草: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定研究,得到清水、中水灌溉下,3种典型城市绿化用草释放的VOCs的规律以及中水灌溉是否对植物生长存在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中水灌溉与清水灌溉下植物释放的主要VOCs均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七类,且在排放量上并无明显差异.从而得到中水灌溉对植物VOCs的释放并无明显影响,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技术,分析黄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水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黄河原水中共检出有机污染物26种,包括烷烃类、酯类、有机酸、苯系物、醇类、不饱和烃类、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化合物,其中有3种属于有毒物质.黄河水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污染物是烷烃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GC-MS技术对分别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到的龙胆草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用3种方法在龙胆草的4个部位提取到116个化合物,用不同方法提取的龙胆草同一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用同一方法提取的龙胆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成分相对含量上的差异,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醇类、酰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酮类、醇类;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醇类、酮类、酯类.通过提取分析比较可知,如需研究龙胆草中某一挥发性成分,可用3种方法中的某一种及龙胆草的某一部位来进行大量提取.3种方法对龙胆草的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均有较大的贡献,这为龙胆草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采集于列车餐车的食用油烟雾样品进行全谱分析,发现样品有66种化合物,包括烃类、卤代烃类、醇酚醚类、醛酮类、羧酸及衍生物类、芳稠环杂环类和胺类等七类,其中一些化合物如芳杂环化合物、卤代烃和胺类等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24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植物中共检测出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醚类、酚类及烷烃类等8类165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萜烯和醇类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白玉兰,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1.99%;其次是扶芳藤(66.56%)、青桐(50.30%)及冬青(8.14%)。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冬青,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78.53%;其次是黄连木(72.99%)、荚蒾(66.69%)、枫香(58.81%)、麻栎(56.10%)、香樟(54.46%)及白玉兰(7.48%)。  相似文献   

13.
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溶剂在PBMA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16种溶剂在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中343 ̄433K范围内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并用周浩等的高分子溶液分子热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法下西洋参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烘干和冻干处理的西洋参进行了挥发性成分研究。通过气相保留时间和迁移时间在西洋参中共定性出5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种醇类、8种酮类、12种醛类、5种吡嗪类、5种酯类、4种酸类、2种烯烃类等。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干燥方法对西洋参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影响。对比冻干处理的西洋参,烘干处理的西洋参中酯类、酸类、酮类、烯烃类、吡嗪类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上升,而醛类和醇类的质量分数下降。其中,酯类(乳酸乙酯、丙酸乙酯、乙基-2-甲基丙酸酯、乙酸戊酯)、酸类(2-甲基丁酸)、酮类(2-戊酮、羟基丙酮、2,3-戊二酮)、烯烃类(苯乙烯、α-蒎烯)和吡嗪类(2,6-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在烘干西洋参中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醛类(辛醛、糠醛、壬醛、庚醛、(E)-2-庚烯醛)和醇类(己醇、(E)-03-己烯-1-醇、(Z)-3-己烯-1-醇)在冻干西洋参中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绿茶挥发性成分的 GC-MS 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一种绿茶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60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算出其相对含量,用谱图检索确认出52个组分,占总挥发成分的98%。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红烧肉冻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衰减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冻藏期的样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冻藏180 d的红烧肉酯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的种类有所增加,醇类、碳氢类、酸类、杂环类和含硫化合物种类数没有变化,醛类化合物种类数减少.而相对含量的变化则各不相同,经过180 d的冻结贮藏,酯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酮类、含硫类和碳氢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不大.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未冻藏的与冻藏30~120 d及冻藏150~180 d的红烧肉风味物质主成分分别处在不同位置.综合评定显示,加工后未冻结贮藏产品综合得分最高,在120 d的冻藏时间内,产品风味仍然得到很好的保持,至180 d风味有所衰减,但其衰减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RI)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轮钟花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钟花根的挥发性成分以酸类、烃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确定为76种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各确定根中24,45,39种化合物,三种方法提取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均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O_2与庚烯-1在无氧和有氧体系中的光化学反应,观察到烟雾的生成.用GC和GC/MS方法确定了部分气相和液相反应产物——醇、醛、酮、酯以及烃类等化合物,并探讨了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几种因素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杜仲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生长了一年的杜仲树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离鉴定。总共分出大小45种成分,用谱图检索确认出其中的25种,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给出了其相对含量确认部分占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