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净化方法对植物样品中PAHs的回收率及可靠性,以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法和SAX/PSA-SPE柱净化法分别进行了净化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杂质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只是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法得到的植物样品中∑16-PAHs浓度比SAX/PSA-SPE柱净化法高8.69%~22.45%,但SAX/PSA-SPE柱法操作较为简便快捷,而硅胶氧化铝层析柱法较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2.
化学氧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性质及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过氧化氢、类Fenton试剂、活化过硫酸钠对人工模拟菲、芘污染土壤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后土壤中有机质(SOM)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土壤的植物毒性变化。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修复能降低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植物毒性,减低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经活化过硫酸钠处理,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由41%提高到93%以上,对菲和芘的降解率均可达97%以上;经类Fenton试剂处理,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由41%提高到88%以上,对菲和芘的降解率均可达87%以上;经过氧化氢处理,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由41%提高到80%以上,对菲和芘的降解率均可达72%以上。分析原因可能是3种氧化剂处理后土壤中PAHs的浓度显著下降,降低了其毒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不同浓度(0,0.1,1,10 mg/ L)多环芳烃芘(Pyr),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水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Pyr在0.1 mg/L及以下浓度,对秋茄幼苗叶片Chla、Chlb、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而浓度达1 mg/L及以上水平,则幼苗叶片Chla、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随之提高,Chla与Chlb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净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Pyr浓度达1 mg/L及以上水平,对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Pyr浓度的提高,幼苗原胚轴组织水势逐渐降低.Pyr浓度为0.1 mg/L,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表现了PAHs的正刺激作用;浓度为1~10 mg/L,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秋茄幼苗对环境Pyr胁迫的抗性适宜生长的浓度范围在0.1~1 mg/L之间.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多环芳烃富集特征及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海峡科学》2009,(6):147-149
介绍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来源、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特点,并对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联合修复三种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今后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水分胁迫下植物活性氧酶促与非酶促保护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羊茅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高羊茅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高羊茅能在芘、菲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种植高羊茅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2.82%~83.28%、47.27%~75.39%;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63.04%、57.48%,比对照2(无NaN3)高45.59%、41.8%.修复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根部、茎叶部积累量随土壤中菲、芘含量增加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则随菲、芘含量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微生物降解对菲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0.29%、3.42%、17.47%,对芘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6%、1.87%、3.4%、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贡献率则高达41.88%和36.5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的环境分布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围绕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有毒物质多环芳烃,介绍了该类污染物质来源、性质、危害及不同环境领域中污染现状,尤其针对不同领域中其分布、存在形态、归趋模式等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国内外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海洋及沉积物所应用的生物修复原理和相应科学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微生物基本代谢原理、微生物共代谢机理和应用,阐述了微生物基因调制研究的最新动态和通过激发微生物生物活性,加速多环芳烃降解的多种技术手段,最后总结了多环芳烃环境污染的有关控制途径及其管理规范,并展望了生物修复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下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可能会直接导致生物量积累的持续减少及其抗逆性的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引起植物的大量死亡,从而遏制了植物生产和观赏利用并带来损失。植物耐低温的研究方向跟随着现代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不断得到了更新,随之可应用于鉴定植物抗寒性鉴定上的研究方法逐渐增多。将通过对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表型、组织结构响应、生理响应以及分子组学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
矿山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的开采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同时破坏原山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地质变化、景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又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针对矿山重金属污染,可通过一些植物修复方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矿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红树植物样品中多环芳烃时色素干扰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红树植物样品中PAHs含量的萃取液净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对红树植物样品中的PAHs进行萃取,将萃取液中的叶绿素皂化;再用OasisHLB反相固相萃取小柱富集PAHs,使之与叶绿素皂化产物等杂质分离,以二氯甲烷洗脱PAHs后用GC-MS测定.替代物回收率在75.2%~107.9%之间,RSD为0.5%~8.5%,检出限范围为0.17~2.35ng/g.  相似文献   

12.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GC-MS对三峡地区重庆段河流中的多环芳烃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检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萤蒽、芘共8种多环芳烃,其浓度均在0.7μg/L以下,推测其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其中检出率高是菲、芘、萤蒽3种多环芳烃,它们在每个水取样均有检出,应该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容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了大气气溶胶样品,以石英滤膜为载体,研究了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在253.7nm紫外光照下的光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下发生迅速的降解,其光降解反应为1级反应,光降解速率常数与其极谱氧化半波电位及化合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16种EPA-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富集筛选获得一组PAHs降解混合菌群和3株降解单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对16种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同时考察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在PAHs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群主要由3株已分离获得的降解单菌和5株未可分离培养的单菌组成;经过30 d的生物修复,混合菌群对土壤中总PAHs的降解率(54.17%)高于单一菌株(28.40%,31.95%,24.64%),并且对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4环、5环、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71.26%、39.76%和42.86%;利用混合菌群来修复16种PAHs复合污染的土壤,可以避免一些未可分离培养的关键菌株的丢失,使PAHs的降解更加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5.
油田地表土壤中多环芳烃提取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田运行井周围的地表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对超声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超声提取条件,分析在最佳超声条件下直接超声波、微波辅助超声、微波与振荡辅助超声的提取效果,并与72h索氏提取相比较.结果表明,在温度30℃,功率120 W下超声60 min提取多环芳烃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沉降作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沉降为例,使用被动采样器,于珠江三角洲代表性地段(包括香港)系统布设了13个大气干湿沉降采样点,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研究(200104-200204).结果显示,扣除挥发性较高的萘后,珠江三角洲大气中总多环芳烃(∑PAH)的干湿沉降通量在85ng/(m2·d)(香港)和1 114 ng/(m2·d)(广州)之间,平均通量为463 ng/(m2·d).各采样点沉降通量均表现出冬季略高于夏季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揭示了在区内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水、热因子的不同组合是控制大气PAH干湿沉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PAHs污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作用,提供土壤PAHs污染的工程治理理论依据,以沈抚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连续清水灌溉0,3,10和30年的污染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AHs各组分含量,分析清水灌溉对消除稻田土壤PAHs总量及某些单一组分的效果。当前沈抚污水灌区稻田土壤PAHs总量在表层为612.3-6362.8μg/kg.干土,在亚表层为319.5—4318.5μg/kg.干土。随着清水灌溉年限的增加,土壤PAHs总量和16种PAHs单一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清水灌溉10年后,土壤PAHs总量接近或低于土壤PAHs环境标准;单一PAHs组分仅菲含量依然高出环境标准。清水灌溉措施可有效消除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特别是高环PAHs污染,但是其作用周期需要10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发光菌评价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对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部分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相同浓度下毒性菲>萘;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100%的抑光率,而菲及荧蒽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分别仅产生低于50%和15%左右的抑光率;芘及蒽在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降解产物水杨酸、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但毒性均远小于母体化合物萘和菲,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对菲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说明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的检测与其水溶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二甲亚砜获取多环芳烃污染提取液的生物毒性主要与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萘及菲有关;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后期解毒效果明显,但降解后期产物对发光细菌仍具有一定毒性,且细菌不同的代谢途径中多环芳烃毒性降低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了15种香烟,模拟实际环境在一间容积为75.5 m3的办公室里采集了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了其中的23种多环芳烃(PAHs)组分。结果表明:15种香烟的颗粒物含量的平均值为15.8±1.4 mg/cig(毫克/支),且多环芳烃含量并没有随着焦油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屈艹、甲基屈艹、苯并[e]芘、苯并[a]芘、荧蒽,这五种PAHs分别占超低焦油含量香烟(ULT)、全香料型低焦油含量香烟(FFLT)及全香料型香烟(FF)中PAHs的54.3%、54.2%和55.4%。多环芳烃特征参数比值(CPAHs/TPAHs、Flu/Flu Pyr、BaA/BaA Chr、BeP/BeP BaP、IcdP/IcdP BghiP)的大小与前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处理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吸附剂筛选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循环利用植物油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应用吸附过程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对10种吸附剂进行吸附柱和批处理筛选实验,评价了这些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吸附剂.动态吸附柱筛选实验表明,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在活性炭F400及F300上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55.39μg.g-1和23.82μg.g-1,说明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多环芳烃在其他几种吸附剂上几乎没有吸附.批处理筛选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在两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仍然最多,分别为211.85μg.g-1和203.79μ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