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暴力行为自古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冷暴力”行为成了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而目前我国在家庭“冷暴力”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通过对家庭“冷暴力”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梳理分析,为将来反家庭“冷暴力”的立法找出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帼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69-169
本文从实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徐德斌 《长春大学学报》2012,(5):586-588,596
家庭暴力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家庭暴力呈现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庭冷暴力成为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隐蔽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家庭冷暴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家庭冷暴力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对家庭冷暴力的防治法律对策,希望能够对家庭冷暴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庭“冷暴力”作为长久以来被人们广泛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性在新时期逐渐被放大并走入公众的视野。如何保证弱势群体在“冷暴力”发生时能够得到合理的帮扶和救助成为了社会工作者们新的着力点。基于对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对“冷暴力”进行探究和介入。  相似文献   

5.
论家庭精神赡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赡养内在地包含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两个方面.家庭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精神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的行为.相对家庭物质赡养,精神赡养具有恒久性、先导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人的需要理论与我国人口、家庭职能、家庭观念的变化是重视家庭精神赡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实现家庭精神赡养,需要依靠立法、司法、守法、道德等综合手段,在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范下调整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家庭"冷暴力"问题逐渐凸显,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冷暴力"的产生是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解决家庭"冷暴力"必须改变传统"重男轻女"的性别观念,提高人们对"冷暴力"的认识,增进夫妻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但近期90后女生“校园暴力”尤为突出,其残忍程度无论从手段到性质都不亚于男生。这不仅是社会暴力的折射,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感染的结果。为此要加强和改善家庭与学校教育,治理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一个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批判继承我国传统家庭道德中夫妻之间的“爱”与“敬”,亲、子之间的“慈”与“孝”,兄弟姐妹之间的“友”与“恭”,对于有效防治家庭暴力、维护家庭和睦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在以快速的步伐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由赡养引起的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中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精神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的行为,即精神赡养,相对于物质赡养来讲更具有恒久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而现行的精神赡养在法律上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依靠立法、司法、守法、等综合手段,在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范下,不断完善赡养制度促进家庭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家庭矛盾”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矛盾在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是一种普遍性存在。从小说情节来看,"家庭矛盾"是建筑长篇家庭小说叙事大厦的重要框架;从矛盾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家庭冲突及斗争除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得极为激烈和难以调和,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古代家族纷争和纠葛的残酷性。家庭小说作家在家庭矛盾的思考中似乎寄托着深层的隐喻意义,因而家庭矛盾亦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类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秀宏 《奇闻怪事》2009,(8):130-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命题,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阶段.法治精神主要是指人们经由法治尊严与权威所自觉产生的法治信念、法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习惯和法治感悟.  相似文献   

12.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法西斯“光头党”是一个由青年人组织的、极端仇恨外国人的暴力组织,它给在俄罗斯的外国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和惊恐,也给俄罗斯社会造成混乱。如何铲除法西斯“光头党”,如何唤醒已被他们毒害的年轻人的博爱平等及爱国主义的理性,是俄罗斯政府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曹劼 《世界博览》2011,(16):16-21
击毙一名黑人男子后,英国警方始终没有向外界给出更多解释,这样的暧昧态度直接引发了托特纳姆地区自1985年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骚乱。  相似文献   

15.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因其传播渠道的快捷性,短时间积聚大量网民的注意.但因群体感染、情绪激化和责任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暴力围观现象.其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舆论导向偏颇和道德审判失当问题值得深思.为防止暴力围观现象需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中多有对武力的崇尚和赞誉,也正是在这样的崇尚中,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充满了扩张和掠夺的欲望。这是一种原始人性的暴露,但更是被欲望扭曲的人性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足球队》中暴力描述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暴力与荣耀、自杀的关系,以及暴力背后人的畸形生存体验,最终在完成对日本文化暴力信仰解构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暴力之后的废墟之上重构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立华 《科技信息》2010,(23):J0205-J0205
家庭档案就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扣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可归属个人的有保存备查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对于家庭有凭证、查考和教化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文章就家庭档案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暴力侵害女生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女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学校、家庭要齐抓共管,加大预防力度,遏制侵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武侠小说“命中注定”具有暴力色彩和血腥味,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但金庸高出一般武侠小说家的地方在于他“发明”了许多化解武功暴力的心法——“化功大法”,计有武功艺术化、武功打斗嬉戏化、武功性格性情化、女性美、爱、逃、佛、死等八种。这些“化功大法”显示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的反(非)暴力倾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