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鸟类是惹人喜爱的动物,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这是因为许多种鸟在消灭农林害虫和鼠类、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另一方面,大多数鸣禽都是风姿绰约、体态玲珑、歌声清婉、羽色艳丽,非常惹人喜爱。全世界的鸟,有八千九百多种,栖息于多种生境之中,几乎各地都有它们的踪迹。由于分布广,各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故羽色有很大的差异,每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羽色。同时,即使同一种鸟,也会因地理分布不同,羽色有所差别。所以,自然界鸟类的羽色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与栖息环境一致的羽色,对鸟类本身无疑会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Beagle犬部分生理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Beagle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等部分生理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国家制定标准提供参 考依据和相关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基础数据。方法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380只,采用肛表、多道生理 记录仪、心电图仪分别测定BeagIe犬体温(直肠温度)、呼吸、血压、心事、心电图。结果所有测定指标雌雄问比较 差异不显著(P>O.05);只有呼吸指标高于相关报道,且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3.
对273只健康猕猴进行了六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三项测定值与文献报道资料相近似,心率、呼吸数和体温测定值偏高;六项生理常数在性别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年龄组间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四项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4.
史书上记载的“鸟鼠同穴”奇闻竟然真的在天高地远、人迹罕至的新疆天山被发现了。那里有一种鸟叫山灵,体形有家雀两倍大,身上长着麻花羽毛。与它同住一穴的鼠叫黄鼠,体形比它小,比田鼠大。  相似文献   

5.
鸣禽栗鹀性腺季节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E染色方法,IBAS图像分析仪分析及微机处理技术对鸣禽栗巫鸟春秋季的性腺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鸣禽性腺在重量、体积、精细管和卵泡的最大平均直径以及内部结构组成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结果为鸟类性腺的季节性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进一步研究激素对鸟类发声学习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呜禽鸟的发声控制脑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可塑性变化,它是鸣啭季节差异的神经基础.目前鸣禽成鸟的发声控制系统已成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可塑性的重要模型.本文着重就引起发声控制核团或脑区体积改变的诱导因素和触发体积改变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刺激的方法,对鸣禽黄喉(Emberizaelegans)的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_C)的发声控制及其它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如下:1)长串或短串电脉冲刺激HV_C的不同区域,部引起鸣叫反应.2)长串电脉冲刺激HV_C引起呼吸易化效应:表现为增频增幅的呼吸.3)短串电脉冲刺激HV_C引起呼吸位相转换效应及呼气时程延长效应,如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可迅速转换到呼气相;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可使呼气时程延长,以配合鸣叫.4)电刺激HV_C引起明显降心率效应.5)电刺激HV_C引起明显的竖毛、瞳孔缩小及躯体运动等反应.结果表明,HV_C除控制发声外,尚参与呼吸易化和降心率的调节.HV_C对发声及呼吸的特异性调节作用,可能在鸣叫与呼吸的协调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HV_C亦参与植物性及情绪性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用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红霉素、痢特灵,呋喃啶生产废水的动力学,测定了该废水的活性污泥动力学常数,并提出了用动力学常数设计曝气池的方法。当试验水温为20℃时,求得的动力学常数为: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vmax=1.5d-1;饱和常数 Ks=35.2mg/1,产率 Y=0.368,衰减常数 Kd=0.045d-1, 基质耗氧系数 a’=0.25和内源呼吸耗氧系数 b’=0.d-1。  相似文献   

9.
鸣禽雄、雌鸟的鸣转能力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控制发声的大脑神经中枢HVC和RA在雄、雌之间有明显差异。雄性鸟的HVC和RA的体积及中枢内神经细胞体都比雌鸟大,其核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也比雌鸟多。这种差异又与性激素水平有关。雄激素可增加控制发声核内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在鸣禽鸟高位发声中枢中有左侧优势现象即左侧HVC和RA都大于右侧HVC和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NCW兔呼吸、心率、体温、器官重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的正常值。方法选用了3月龄NCW兔20只(雄,雌各半),分别测定其呼吸、心率、体温、生理值和15个脏器重量及血液正常值。并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液生化值。结果建立了NCW兔呼吸、心率、体温和15个脏器重量及血液学、血液生化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1.
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合木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在种群水平上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四合木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境条件变化形成的.其基因组DNA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四合木各种群可看成是meta-种群,应注意保护四合木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的meta-种群.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微生物、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了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的结论.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茵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1~3倍,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8.54%~10.02%,0~20 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4%~5%.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差异不大,混交林有降低趋势;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其他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省中东部蒙古栎(Quercusmougolica)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纵向解析材料研究表明:蒙古栎不同林分个体的生长变异与成、幼龄生长性状的相关系数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其中天然林生长变异增长率和相关系数增长率均在35a时最高,以后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并趋于平稳,而人工林为18a.综合分析蒙古栎不同性状的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最性早期选择年龄分别为35a和18a并用此时的胸径生长量对伐期的材积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龙首山蒙古扁桃灌丛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仁  任博  王积春  刘建泉 《甘肃科技》2010,26(10):155-157
龙首山是蒙古扁桃的集中分布区,为有效地保护该种群,利用样地调查方法对龙首山自然保护站蒙古扁桃灌丛的物候、生长状况、单株结实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古扁桃灌丛具有独特的物候特征,灌丛平均高(67.07±5.78)cm,平均地径(2.21±0.98)cm,平均冠幅(109.17±6.65)cm,平均结实量(38.43±7.61)粒/株,结实株数占总株数的46.7%;株高与地径、与冠幅存在多元线性关系,与结实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实量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而影响到蒙古扁桃灌丛的天然更新。根据蒙古扁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然条件下四合木开花结实情况及自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和补种对比实验及补肥补水等实验,结合有关四合木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四合木自然更新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取积极围栏保护方式和其他辅助措施为其种子向幼苗转化提供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合木9个10m×10m样方的观测,比较研究了四合木在自然更新、消极围栏保护和积极围栏保护三种情况下的种群状况.消极围栏保护可缓解人为因素对四合木种群的影响,但无法有效促进四合木种群的更新;积极围栏保护(围栏+补水补肥)可以有效保护四合木种群,是对四合木进行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革苞菊成熟胚囊为蓼型。受精前,一个助细胞退化,两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卵具明显极性。花粉管从胚珠的珠孔处穿过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释放内容物后,残留一段时间即消失。进入胚囊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其融合过程为有丝分裂前配子配合型。另一个精子与次生核融合后,形成初生胚乳核。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现为紫菀型。胚柄不发达,具胚柄吸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68块(30 m×30 m)蒙古栎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统计蒙古栎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对影响林分更新的林分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天然蒙古栎林更新树种37种,平均更新苗密度达到7 219株/hm2,其中蒙古栎数量占更新总量的近40%,山楂、花曲柳和春榆占更新总量的1/3;从更新类型上看,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分别为22.2%和77.8%.同时发现,林分平均胸径达16~20 cm、密度为400~800株/hm2(郁闭度为0.60~0.69)的林分更新数量最高;从不同地形条件更新数量上看,山坡中上部更新数量较高,坡向的影响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坡度的表现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  相似文献   

18.
草苞菊胚株发育过程中多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多糖在草苞菊胚珠发育过程中的消长动态,观察发现,胚囊发育的不同时期,在珠被、珠柄及子房壁细胞中,多糖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胚囊的整个发育过程始终无多糖积累,受精后,胚和胚乳均未发现可溶性多糖和储藏淀粉,珠心细胞中只见到可见多糖,认为胚囊发育所需营养是由于房壁通过珠柄到达珠被和胚囊的。  相似文献   

19.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是一种古老残遗的单种属植物,被国家列为首批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绵刺对干旱、对土壤贫瘠、对盐碱、对风蚀的适应性和濒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段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有以下规律:SOD活性的变化是未劈裂植株大于正在劈裂植株大于已劈裂植株,在每个年龄段的绵刺体内,叶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地下部分POD活性的变化是正在劈裂植株大于未劈裂植株大于正在劈裂植株;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POD活性的差异较大,且没有规律性;MDA在未劈裂植株体内积累量最大;绵刺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出现严重的失衡现象,但脂膜过氧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