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和态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北京市什刹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胡同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胡同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1)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居民就业,但是也会提高物价水平;2)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包装扭曲了原本朴实的胡同平民文化;3)大量游客的涌入使本地居民感受到了多元化的外来文化,但同时也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本地居民的不安全感有所提高;4)旅游发展改善了胡同的环境卫生状况,但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基于此,从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胡同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安门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城址——古蓟城所在地。对广安门内的广义大厦工程地层剖面进行的古地貌复原研究表明,当地在2.2万年前为永定河河道,全新世以来发育成河旁高地,成为古代蓟城的选址地。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晚期较冷湿的疏林草地、较干旱的草原植被景观、全新世较暖湿的疏林草地及较凉湿的草甸植被环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应用1954~1981年多期航空像片解译获得的太湖流域围湖遥感解译资料和1979年、1991年和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数据获得1954~1981年、1981~1991年和1991~2001年3个时段洮、滆湖地区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相关数据,采用DEM计算获得径流积累量指标,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生长适宜度指标和建筑用地量指标,使用上述3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早期围湖造田地块退田还湖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后期(1991~2001年)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宜退田还湖的地块,为该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与覆盖(LULC)变化是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南方丘陵区人口密集,但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急剧环境变化。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0年两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植被和建设用地信息,通过反演植被覆盖度,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处理,获得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等级分布图,最后,通过对比1990年和2000年建设用地和植被覆盖等级图获得了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植被覆盖演变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0年内研究区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扩展,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衡阳市区周边,扩展区总面积为237.34km2;植被恢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区域,植被退化区位于研究区西端以及衡南县、祁东县和常宁市等3县市交界的湘江河谷地带以及南部的山区;城镇扩展区内植被退化严重,植被退化面积达到166.84 km2,占城镇扩展面积的比例为70.30%。  相似文献   

6.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描述考古地层的内部构造,并获取对地层空间特征的微观性理解,实现定量化的记录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岩电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其识别标志.研究结果表明,湖泛层主要具有4方面的石油地质意义:①湖泛层具有在测井和地震资料上易识别和对比的特征,可作为湖盆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辅助标志层,对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具有一定辅助作用;②利用湖泛泥岩类型及其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不同时期湖水分布和演化规律;③借助湖泛层厚度沉积中心的分布和迁移,研究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认识整个湖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湖泛层作为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和盖层,其时空分布特征控制着油藏组合类型和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戈  金明玉  单光  王玉立 《科技信息》2007,(7):212-212,177
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市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984年以后,该区地下水环境逐渐得到恢复。特别是1994年以后,海水入侵状况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该区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海水入侵历时变化规律,分析了地下水环境恢复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的海水入侵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水与碎屑岩地层水化学特征、作用及对油气的响应不尽相同。对塔中奥陶系地层水及油气性质的研究表明奥陶系地层水以(K++Na+)、Cl-为主要离子成分,以CaCl2水型为主,矿化度集中在(70~200)×103mg/L之间,pH值与储存类型相关;碳酸盐岩地层水对油气的响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钠氯系数、脱硫系数、矿化度等综合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矿化度升高方向指示油气运移方向,矿化度、出水量、油气性质差异反映成藏过程中的油气分异现象。根据出水量和出水特征,可将塔中奥陶系地层水划分成凝析水、断层水、边(底)水和封存水4种类型,不同类型地层水反映成藏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长63,长645个小层.结论 延长组地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但横向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其中长61-2小层砂体连片,普遍含油,为川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位.  相似文献   

11.
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无剥蚀且沉积速率(Vs)和压缩比(C)不变的条件下,碳酸盐台地相剖面点处三极相对海平面早期上升速度(VR1)与三级沉积层序厚度(Sd)、海侵体系域及陆架边缘体系域厚度(Td Md)和老空间增量(△k0)之间,具有近似关系式:VR1≈CVs Sd △k0/Td Md.据此,可应用剖面层序地层比值R(=Sd △k0/Td Md),来定量化评估台地相剖面中无剥蚀、无凝缩段若干三级沉积层序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相对海平面早期上升的相对快慢;当某个或某些沉积层序的尺值相对于其它沉积层序的尺值较大时,则表明这个或这些沉积层序形成时期的相对海平面早期上升相对较快,反之亦然;尺值相差越大则评估结论越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从温州看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对社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温州;私营企业主更是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生力军。作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他们在为自己创造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地方经济发展、搞活市场、扩大就业、体制创新、带头致富、反哺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Considerable research is now focusing on abrupt Holocene changes at millennial- and centennial-scal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Holocene summer monso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periods, based on climatic proxy records of lake sediments from the Sanjiaocheng section located at the NW boundary of the summer monsoon, Gansu Province. The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was humid with stronger summer monsoon, while the late Holocene is dry with weak summer monsoon. Detailed results also show a series of millennial- and centennial-scale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summer monsoon, with a periodicity of {dy1600} years during the whole Holocene, and with a periodicity of 800 years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Ten dry events during the Holoc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summer monsoon. These rapid climatic changes may be representative of a global climatic change pattern during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西段高压变质带是地质科学研究热门地区,而江格勒萨依地区又是深入探索该地区的重要前沿基地之一,考虑到该区自然地理环境,无法实地进行细致调查,因此遥感地质调查成为重要手段。收集光谱分辨率居中的Landsat-8数据和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的Worldview-2数据,并以Landsat-8数据光谱特征和Worldview-2数据纹理特征为主辅以Worldview-2数据光谱特征进行协同得到协同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和协同数据进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得到该地区中生代沉积岩及前寒武变质岩分类结果,验证表明协同数据分类总体精度较高,监督分类方法在阿尔金西段地质调查过程中具有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污染足迹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生态足迹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更具科学性,但区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不应全部核算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态足迹,而应核算本区域无法避免的、一定要由本区域生产或由本区域吸纳的生态足迹,即污染足迹.该文构建了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以广州2010年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核算目标,按照三大产业将人口分为三大组群,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人均污染足迹和人均污染足迹效率,并以广州市平均生态状况为基准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补偿或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第一、第三产业因出让污染足迹应分别获得67379亿元和19 26728亿元的生态补偿,而第二产业因多占用生态足迹,在生态补偿中应支付2 07037亿元.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尝试将污染足迹理论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足迹理论内涵,而且可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锦屏隆里至黎平古帮地区,青白口纪末南华纪早期沉积作用特征可概括为碎屑流-浊流-悬浮沉积、震积岩和冰碛岩(包括水下泥石流)三个系列,文中讨论了隆里组中下部发育的细砾岩波痕,指出白土地砂体为南华纪初因成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特殊性地区沉积建造,即长安成冰期开始时低水位氧化环境下的斜坡扇,该砂体常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硅化、...  相似文献   

17.
南京~湖口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湖口间421km长的江段有江豚约697头,其中以华阳至湖口一带密度最高.江豚的分布为聚集分布.此外,江豚还具有很强的趋岸性,88.8%的江豚出现在离岸500m的范围内.长江江豚的数量近年来有所下降.以本文中的平均密度粗略估计江阴至武汉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1481头,比张先锋等(1993)报道的该江段江豚的数量低171头.  相似文献   

18.
 石油的次生变化对石油性质的改造有时会超过有机质来源和热成熟度作用的影响,而热蚀变是地史时期地质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次生变化。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样品系统模拟热蚀变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从中筛选出相关性良好的菲/甲基菲(P/MP)比值和(3-MP+2-MP)/(9-MP+1-MP)比值两项指标,它们能够很好地反映原油热变程度;根据筛选出的这两项指标,制作了判别原油热蚀变程度的图版。应用该图版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呼图壁油气田原油热蚀变程度,结果显示,霍尔果斯霍10井原油可能为原生油藏,热变程度较低,而霍浅1和霍002原油可能是由埋藏较深、热变程度高的原始油藏向上运移产生的次生油气藏;准噶尔南缘的安5井、石南31井及呼图壁气田中的呼2井原油处于正常成熟阶段,表明其所处油气藏基本上为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依据实际调查的区域土壤与水环境质量数据,对区域土壤、水环境和土地安全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并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对区域土壤资源的农业经济功能进行了初步划分,对区域土壤资源的开发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论可为科学地指导上虞地区农业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ition from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around 10000 a BP wa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human history. We have analyzed the paleoenvironment in the Zhaitang area (Beijing) based on samples from an early Neolithic site at Donghulin. This site is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in this area. The site yielded burials with several human skeletons, known as "Donghulin man". We conducted a geomorphological and quaternary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Donghulin area, and also analyzed sediments and pollen, enabling us to discus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 people. Donghulin man lived mainly from 11100-9600 cal a BP; a period of warming following the Younger Dryas. The climate was good, the land was covered by dry temperate grassland, and later, wet temperate meadow steppe. "Donghulin man" usually inhabited the floodplain; this was flat, warm, and wet, with abundant plants and animals for a favorable living environment. Our research helps to rebuil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s in the Beijing area around 10000 a BP, and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setting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