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常有“两极”之说。近年来又有“多极”之说出现。其实,“两极”并不能概括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如果说,战后至50年代初,“两极”说对于认识世界形势尚无多大障碍的话,那末,5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这确是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多极说”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请允许笔者就此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略陈浅见。“两极说”的含义战后世界有些人说它是一个“两极”(bipolar)的格局。当时他们的依据是:战后的美国和苏联在世界政治(主要是国际政治)中起着象地球(或其他物理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大学的交际过程中极易产生“两极”现象,如不引起重视,容易影响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本人从大学生常见的“两极”现象分析入手,提出了克服大学生交际“两极”现象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作过论述.恩格斯说:“同一个东西的两极,这两极只是由于它们相互作用.由于差异性包含在同一性中,才具有真理性.”①列宁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  相似文献   

4.
明哲理,修哲心,践哲行,这是人自身修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质上讲,这就是要认知“中理”,心守“中欲”,实践“中行”.“中理”,就是摈弃了左、右两极谬误的中真之理;“中欲”,就是摆脱了禁欲和纵欲两极的正当适度的中正、中平心欲;“中行”,就是无过无不及,无狷无狂的“中正”践行.如何做到“中行”?在知行“中理”和践守“中欲”的基础上,一要适应“中时”,二要致达“中和”,三要秉持“中性情”,四要依守“中规则”,五要依守“中规范”.“中行”不应只是个人的行为要求,而应该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全社会的行为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当今世界格局时,“世界多极化”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之一。那么,“极”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战后世界两极——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事务的角色与作用的考察,谈谈我对“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球迷行为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似乎认为球迷总是游走于“疯了”和“神圣”两极,但中国球迷是一群有思想、有意图的人,他们绝非人们印象中的“疯子”和“醉汉”。我们在关注球迷行为给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新闻传播的两极,“受众”与“传者”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受众”心理,总结归纳他们的新要求、新愿望,有的放矢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成为各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问题缘起关于两极之后的世界格局,国内外都还存在一些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代替两极格局的将是一个多极世界,现在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国际上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美国主张的单极世界。国内则是一些学者提出的“一超多强”论,由于颇为流行,常被看做是中国的官方看法和外交政策。例如,今年4月21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的一篇社论,题目就是《中国奉行“一超多强”的外交政策》,说中国对世界有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内学者对西欧联合问题,众说纷纭。我们也来谈点粗浅看法。潜在的一极要阐述这个观点,的确首先要谈谈“极”的概念。我们认为,“极”是指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上能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能起极的作用的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国家集团。从世界史来看,在两极结构中,尤其是在以意识形态为分野的两极结构里,  相似文献   

10.
庞朴在《中庸》的理解中提出了三分法的观念。相比于二分法,三分法意在突出被二分法弱化的“中”的观念,它通过强调“中”与过、不及的三极状态,将“中”观念由“隐性”变为“显性”,突出了对“中”观念的强调;它将“中”视为一极,将其从“过程”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相对于二分法,这种思维清晰了《中庸》的中国哲学特色,而免于滑落到西方哲学的对立思维中。三分法是庞朴理解《中庸》的一种建构,也是其理解中国哲学的一种新思路。但三分法由于本身的特征,也存在着“中”作为一极如何处理与“过”“不及”这两极的统分关系,及三分后“中”与两极的位阶矛盾及诠释迭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雅尔塔体系瓦解后,欧洲由美苏“两极”控制的时期进入“多元”争强的时期。这种局面是由欧洲内外诸多因素促成的。它将贯穿于欧洲新旧格局交替的整个过渡时期,形成了冷战结束后欧洲新旧格局“和平转  相似文献   

12.
“若你是个中国作家,你怎样写?”“我可以白天写很现实的报告文学,晚上写超现实主义的诗”。——李欧梵答《文艺报》记者问一回顾近年来文学的演进轨迹,文学出现了两极倾斜:追求纯艺术和贴近现实。王蒙首倡了“意识流”小说,继而舒婷、北岛撒出了似无似有的“网”,于是诗坛被一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坚持运用互补性思维方式,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及其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方面的突现和转换。  相似文献   

14.
从原始诗性思维的角度,从语言结构或思维模式上对赋比兴进行了再次解读,从而再次佐证了一个从古至今一直在运行着的一个思维的图式:“赋比兴”的思维模式,其实本质上还是“物我”两极的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确,国际环境是否有利对国内建设的影响极大。那么,怎样看待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大战危险大大减弱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包含下列三个因素:1、军事上美苏力量大体相当,它们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并分别领导着相互对峙的北约和华约;2、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3、经济上各有各的经济组织,西方有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东方有经互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双色式象征符号“黑白/红白”为切入点,对其两极性成对式出现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在苯教、佛教、艺术、民俗等不同文化背景中象征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探讨出无论是根植于原始苯教文化中的“黑白”对立统一关系,还是被古印度佛教文化所影响的“黑白”与“红白”对立统一关系,这两组二元对立构成的象征寓意分别与苯教教义和佛教教义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洋物种分布的前缘每10年平均向两极移动72km,12倍于每10年平均向极地移动6km的陆地物种,虽然海水表面温度比陆地温度升温速度慢3倍。”  相似文献   

18.
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觉得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是很大的。所谓新政治思维变化首先或主要表现在政策思想上,即苏联人所说的“新政治思维”上。从苏联领导人以及他们的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两极”思想有所变化。过去突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对抗的一面”,现在则着重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合法利益”,应努力寻求各国彼此“利益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研究表明,地球两极磁场的颠倒是罕见的,但一旦发生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这种所渭在地球北极和南极磁场之间的“跳动”一般都持续很长时间才发生一次,但没法预知两次  相似文献   

20.
臧克家诗作《有的人》以近似口语化的非常态逻辑语言开篇,凭借“生”与“死”两个矛盾概念的两极碰撞,勾勒出诗歌的艺术框架,思想意义反向扩张,对立中求得统一,显示出深邃的辩证哲理,主题因此而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