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利用能够摄像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代替传统的秒表测定高聚物溶液或溶剂在乌氏粘度计中的流动时间。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实验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高聚物溶液流动时间测试结果更为准确,测试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摄像的实验器材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ZDS—2型自动计时毛细管粘度仪的结构,原理及特点。用本装置测定液体粘度,高聚物的特性粘度及粘均分子量,计时精度达到≤1×10~(-2)秒。  相似文献   

3.
在以粘度法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acrylonitrile,以下简称UHMWPAN)分子量时发现,在溶解完全的用于测定特性粘度的UHMWPAN二甲基甲酰胺(DMF)稀溶液中,大分子链间保留着未被溶剂舒解的“天生缠结”(Inborn Entanglement),使所测特性粘度和表观分子量偏大.天生缠结是高聚物在聚合过程产生,它在稀溶液中保留的数量受到溶解和溶液处理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机械剪切,可在无机械降解状态下完全解除大分子链间的天生缠结,得到没有缠结影响的正确特性粘度和分子量,由此确立UHMWPAN特性粘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GPC浓度效应的研究中,测定高分子的尺寸,采用GPC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以及用粘度法测定其特性粘数,然后依据GPC浓度效应模型理论中所得到的流体力学体积同均方回旋半径的关系式处理了我们聚合的聚苯乙烯(=7.3×10~4~195×10~4,=1.3~4.5)和文献上的聚苯乙烯(=12.3×10~6~40.2×10~6,=1.2~2.0)试样,得到高分子均方回旋半径值同光散射法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从而提出一种测定高分子回旋半径的简易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粘度法测高聚物相对分子量实验成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是一重要的研究数据.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若实验条件选择不当,则误差很大.通过实验及查找相关文献,探索并归纳了影响粘度法测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成败的因素,包括客观条件的影响、乌式粘度计的影响、溶液浓度的选择与配制、恒温槽控温精度的影响和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陶梅  赵慧卿 《科技信息》2013,(36):54-54
本文应用origin软件处理《粘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数据,快速地找到了特性粘度,并计算出了高聚物右旋糖苷的分子量,对学生实验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是我们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3种高聚物在不同溶剂及混合溶剂中较宽浓度范围内溶液的粘度。对Lyons—Tobolsky方程中的[η],k′M,b分别引进了包含高聚物和溶剂溶解度参数的经验关系式,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对高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粘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平均相对误差为6.3%;同时对混合溶剂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8.
关于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并比较了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特性粘数及其旋转粘度 ,表明二者之间在质量浓度为(0 0 0 0 6~ 0 0 0 1 0g 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此规律可用于将实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旋转粘度转化为其分子量予以表征 ,从而为快速检测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提供了方法 ,同时本实验还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和剪切速率对旋转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在各种盐类(NaCl,CaCl_2,FeCl_3)存在下,温度对聚乙二醇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相对粘度的对数值(Inη_r)与盐浓度(C_i)呈线性关系,同时还发现当盐浓度固定条件下,溶液的粘度在30~35℃之间发生突变.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溶液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沸点升高法是测定高聚物及有机化合物分子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在测定数均分子量的几种方法中,有独特的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温元件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分子量测定范围可达10~5。我们参照大分子化学和从日本进口的双子型沸点仪,以及我校研制的热导式自动量热计的检测与自动记录系统,自制了一台双子型沸点仪,为教学和科研测定了多种物质的分子量.本文简要叙述了双子型沸点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测定分子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是和高聚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密切相关的。一般测定分子量分布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进行分级,然后得各个级分的重量 W_i 和各个级分的平均分子量 M_i,画出分级曲线,再换成分子量分布曲线。例如;应用沉淀分级法,溶解分级法,薄膜分级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十多天左右,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有一种较简便的浊度滴定法,是在比较稀的高聚物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_w为8.8×10~4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不同醇的相互作用,并用粘度法加以比较.结果发现,在溶液中存在小分子变性剂盐酸胍(GC)时,PVP可与GC形成络合物,从而引起表观分子量增大,流体力学尺寸和[η]减少;反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第二维利系数,第二扩散维利系数和Huggins常数亦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13.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的微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实验原理入手,研究如何用微机对该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用C 编一个关于处理此实验数据的程序,把微机处理结果同用外推法作图得到的结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4.
应用Excel 2000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Excel 2000,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和偶极矩的测定”等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使处理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苯酐、顺酐、二丙二醇、丙二醇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合成法得到不饱和聚酯,并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产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经探索发现本实验在醇过量10.9%、酸值为23.78~29.18 mg KOH/g、椎板粘度控制在10.25~15.50 Pa.s、反应时间32±2 h、反应温度204.5±0.5℃的条件下,可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分布为1.17~1.18)的不饱和聚酯(分子量为4 000~4 500),为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不饱和聚酯产品的合成条件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液体混合物粘度的测定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和组成条件下测定了乙酸乙酯(1)-苯(2)和丙烯腈(1)-苯(2)体系的粘度,并根据溶液粘度理论对混合物粘度进行了理论推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类黄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l3+发生反应形成有色配合物.探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以总黄酮的含量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正交实验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进行优化.结果 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优检测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加5% NaNO2溶液1 mL、10% Al(NO3)3溶液1 mL以及4% NaOH溶液10 mL,静置15 min,测得草珊瑚饮料总黄酮含量的相对误差为0.044%;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在总黄酮含量为0.5~4.0 mg/mL范围内,其回收率为98.6%~101%,表明此方法可靠.结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之特点,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双酚溶液脱盐路线研制聚芳砜004小试实验结果,讨论了工业环丁砜溶剂的提纯精制,回收溶剂的处理及循环使用;带水剂的选择和加量;成盐反应中的加碱量;K_2CO_3的调节作用;聚合反应的分子量控制以及改善聚芳砜004产品的热稳定性等问题,订定了聚芳砜004粘度公式[η]=kM_n~a中的k,α值(k=6.04×10~(-5),α=0.86,1%DMF,在25℃)。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测定仅溶于易挥发溶剂中的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和粘度计,测定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等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凝胶渗透色谱(GPC)是一种液相色谱。它是利用高聚物溶液流过填有多孔凝胶的柱时,高聚物在桂内按其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GPC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具有速度快、准确、重复性好、可自动化等优点,所以自1964年Moore发表了第一篇关于GPC的论文以后,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外GPC已仪器化、自动化。我国也于1976年生产了第一批GPC仪。 GPC用于合成纤维,特别是用于测定滌纶(PET)分子量分布,所见报导还不多。我们采用简易GPC仪测定PET分子量分布。担体为国产青岛海洋化工厂的微球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