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交通事故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1995年全线通车以来,由于塔里木石油公路特殊的交通环境,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道路交通事故甚至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沙漠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道路交通事故系统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分析、预防方法已呈现其局限性。为克服事故数据库中数据多维、稀疏、不全等的不利影响,有效地识别和发现沙漠环境下的事故数据的新模式及其内在规律,提出我们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整理、分析塔里木石油公路的交通事故的思想,并结合数据挖掘实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塔里木石油公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云  苏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7):1824-1827
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已经导致城市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能否对已发生事故做出正确的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对未来类似事故的成功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系统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分析、预防方法已呈现其局限性.现提出一种使用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多维关联规则技术分析大量交通事故记录的方法,通过找出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繁因素组合来发现某些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期为道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发现事故数据的新模式,且能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该方法易于实现,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多发点整治原则、方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排查和治理是交通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整治,是关系到事故预防效果的关键。本文就交通事故多发点整治的原则、方法、整治策略与评估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实现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各方面因素的全面统计与分析为目的,重点研究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在原始信息采集时的事故原因分类及应用。论文在分析对比原有交通事故原因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方法——交通事故原因关联分类法。在该方法中首次提出,对交通事故相关的各方面因素:交通事故当事人、交通事故车辆、道路及交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意外等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与统计,并将它们与引起事故和加重事故后果二要素进行二维组合。利用该方法,对于每一起交通事故,反映该事故原因的原始信息均可实现全面地应用于统一的事故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路交通事故及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基于中国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和当前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应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对比的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了GDP、交通量和公路里程在不同区域对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认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具有重特大事故比率较高、尾随相撞事故比例大、受气候因素影响大、驾驶员和车辆性能是事故主要原因等基本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种交通事故预测方法构建了事故预测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对道路交通事故实施有效预测,在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规律的模拟、控制以及对交通安全系统的评价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种交通事故预测方法构建了事故预测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对道路交通事故实施有效预测,在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规律的模拟、控制以及对交通安全系统的评价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道路车辆的增多,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如何有效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汽车驾驶员是决定因素。基于汽车驾驶的特殊性,汽车驾驶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预防事故的能力,能够通过准确的判断和精心的准备,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因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应立足汽车驾驶实际,探讨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技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鉴于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定义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充分考虑交通事故空间定位信息的基础上,基于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识别方法,同时设计一种事故多发点段空间范围的动态非定长划分方法,进而利用当量总事故率法将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划分为3个风险等级,并给出了具体的划分标准,从而为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游小青  万义国 《山西科技》2009,(6):42-43,45
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r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并以PowerBuilder软件为平台。建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系统,不仅方便了事故数据的管理,而且为制定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2007年交通事故死亡8.2万人计算,每天约有225人死亡,这相当于每天掉下一架飞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安全的形势严峻,交通安全研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原因的分析,从人、车辆、道路、医疗急救、安全管理、政策环境和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数、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涯 《科技信息》2009,(25):309-310
随着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交通安全事故逐年增多,加强道路安全研究、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显得十分必要。交通事故由于受道路状况、交通量、交通环境等条件影响,在高速公路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本文探讨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鉴别方法,选取累计频率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修正.结合某高速公路上分布具有不均匀资料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改善道路安全运营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统计分析了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类型特征、肇事人员、车辆特征和事故原因特征等,表明深圳市各区的道路交通事故与社会经济具有稳定关联性;白天时段致死率高于夜间,事故后果相对严重;车辆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事故主要出现在一般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事故肇事主要为外来人员;私用车辆肇事数量最高;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市域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建设、加大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遵循事故规律加大交通安全执法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进行科学分析,全面提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利用数学模型对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测研究,以便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统计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通常会过于简单的将事故成因归结为人为因素,而忽略了道路因素在事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快速改善事故黑点的新措施,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道路交通事故危险点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研究方法,应用累计频率法鉴别G109线兰州段事故多发位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准确,改善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GIS系统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使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最小化,并有效合理分配交通流的重要手段。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况,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GIS的建立为交管部门制定安全对策提供了依据,它提高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对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信息采集是事故处理的基础,是事故成因分析、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由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涉及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大,在处理善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我国目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信息采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事故成因分析的需求出发,在人、车、路、环境等方面有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  相似文献   

19.
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及其安全设计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收集的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研究了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随时问和空问的分布特性,提出了鉴剐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具体方法,同时运用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界面设计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有代表性事故多发路段的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系统分析了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是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它的发生与驾驶员、车辆、道路和行驶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